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翻译下面的句子。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2-10 11:23: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余人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丰因围之。汉乃召诸将厉之曰:“吾共诸君踰越险阻,转战千里,所在斩获,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而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皆曰“诺”。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自旦至晡,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及薨,有诏悼愍,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B.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C.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D.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亭长:秦汉时,十里设一亭,设亭长,主管地方治安警卫,缉捕盗贼,调处民间争讼等。刘邦、刘备都曾担任过亭长。
B.燕蓟: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历史上其称谓和辖制区域曾有多次变化,如燕都、蓟城、涿郡、幽州等,但皆以北方地区战略要地而闻名于世。
C.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枚”形如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
D.《后汉书》:该书由南朝宋范晔所撰,它撷取众家之长,有条不紊地叙述了东汉一朝的兴亡大势。作为“正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虚心听取部下意见。吴汉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他率领轻装的骑兵冲上去,与敌人作战,结果没有取得胜利,但通过诸位将领的劝说,吴汉情绪振作起来,鼓舞将士。
B.吴汉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敌人在夜里进攻吴汉的营垒,军中士兵受惊而一片混乱,而吴汉仍然卧着不动,率兵给皇帝送信寻求帮助,不久士兵们就安定下来。
C.吴汉善于激励士气,省得战士爱戴。吴汉随从皇帝征讨时,诸位将领看到作战阵势不利,有的很惶恐,失去他们的常态;吴汉神情自若,就将修理武器,激励官兵,使他们振作起来。
D.吴汉作战勇猛,多谋善断。吴汉叫士兵在夜里衔枚前进。他带着士兵与刘尚合并了兵力,谢丰等没有发觉。第二天,吴汉全部的士兵迎战敌人,于是大败敌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董昌,杭州临安人。中和三年,刺史路审中临州,昌率兵拒,不得入,即自领州事。镇海节度使周宝不能制,因表为刺史。昌已破刘汉宏,兵益强,进义胜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僖宗始还京师,昌取越民裴氏藏书献之,补秘书之亡,授兼诸道采访图籍使。

始,为治廉平,人颇安之。当是时,天下,贡输不入,独昌赋外献常参倍。旬一道,以五百人为率,人给一刀,后期即诛。朝廷赖其入,故累拜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爵陇西郡王。视诏书讫,字偿一缣,归当制官。而小人意足,浸自侈大,托神以诡众。始立生祠,割香木为躯,内金玉纨素为肺府,冕而坐,妻媵侍别帐,百倡鼓吹于前,属兵列护门足。属州为土马献祠下,列牲牢祈请,或绐言土马若嘶且汗,皆受赏。昌自言:“有飨者,我必醉。”蝗集祠旁,使人捕沈镜湖,告曰:“不为灾。”客有言:“尝游吴隐之祠,止一偶人。”昌闻,怒曰:“我非吴隐之比!”支解客祠前。

始罢榷盐以悦人丰衣食后稍峭法笞至千百或小过辄夷族血流刑场地为之赤有五千馀姓当族,昌曰:“能孝于我,贷而死。”皆曰:“诺。”昌厚养之,号感恩都,刻其臂为誓,亲族至号泣相别者凡民讼,不视狱,但与掷博,不胜者死。用人亦取胜者。

昌得郡王,咤曰:“朝廷负我,吾奉金帛不赀,何惜越王不吾与?吾当自取之!”下厌其虐,乃劝为帝。近县举狂畐请,昌令曰:“时至,我当应天顺人。”其属吴繇、秦昌裕、卢勤、朱瓒、董庠、李畅、薛辽与妖人应智、王温、巫韩媪皆赞之。昌益兵城四县自防。山阴老人伪献谣曰:“欲知天子名,日从日上生。”昌喜,赐百嫌,免税征。

(选自《新唐书•董昌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罢榷盐/以悦人丰衣食/后稍峭法笞/至千百/或小过/辄夷族血流刑场/地为之赤/
B.始/罢榷盐以悦人/丰衣食/后稍峭法/笞至千百/或小过辄夷族/血流刑场/地为之赤/
C.始/罢榷盐以悦人/丰衣食/后稍峭法笞/至千百/或小过/辄夷族血流刑场/地为之赤/
D.始/罢榷盐/以悦人丰衣食/后稍峭法/笞至千百/或小过辄夷族/血流刑场/地为之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名。“刺”,检核问事之意。汉武帝时始置,意在监察地方。
B.秘书,古代称掌管图书之官。如汉以来之秘书监、秘书郎,三国魏之秘书令、秘书丞。
C.生祠,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是用来纪念活人的,而常见的祠是用来纪念逝者的。
D.郡王,中国古代爵位名。唐宋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除皇室外,臣下不得封郡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昌认真尽责,并不是无功受禄。打败刘汉宏,兵力日益强大,升为义胜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后来获得了越民裴氏所藏的书并献给唐僖宗,被补上秘书的缺位。
B.董昌对唐王朝一直是忠心耿耿的。当藩镇割据时,天下的贡奉不入唐室,只有董昌坚持向朝廷大量进贡朝廷依赖他的供奉,授封他陇西郡王的爵位。
C.董昌小人得志,逐渐自高自大。假托神灵以欺骗众人,为自己立生祠,用香木雕刻自己的人像,摆上供品祈福请愿。
D.董昌野心膨胀,意欲称帝。向朝廷请求进封越王未果,得封郡王,却大为不满;属下及附近几县劝他称帝,他就说即帝位是应天顺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旬一道,以五百人为率,人给一刀,后期即诛。
(2)凡民讼,不视狱,但与掷博,不胜者死。
(3)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贽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俄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薄,迁监察御史。建中四年,朱泚谋逆,从驾幸奉天。时天下叛乱,机务填委,征发指踪,千端万绪。一日之内诏书数百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经思虑既成之后莫不曲尽事情中于机会胥吏简札不暇同舍皆伏其能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赐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与韦皋布衣时相善,唯西川致遗,奏而受之。免丧,权知兵部侍郎。贞元七年,罢学士,正拜兵部侍郎,知贡举。时崔元翰、梁肃文艺冠时,贽输心于肃。肃与元翰推荐艺实之士,升第之日,虽众望不惬,然一岁选士,才十四五,教年之内,居台省清近者十余人。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奸宄用事,天下嫉之如仇,以得幸于天子,无敢言者。贽独以身当之,屡于延英面陈其不可,累上疏极言其弊。延龄日加谮毁。十年十二月,除太子宾客,罢知政事。贽性畏慎,及策免私居,朝谒之外,不通宾客,无所过从。十一年春,旱,边军刍粟不给;具事论诉;延龄言贽与张滂、李充等摇动军情。德宗怒,贬贽为忠州别驾。

初,贽秉政,贬驾部员外郎李吉甫为明州长史,量移忠州刺史。贽在忠州,与吉甫相遇,昆弟、门人咸为贽忧,而吉甫忻然厚礼,都不衔前事,以丞相礼事之。日与贽相狎,若平生交契者。时论以吉甫为长者。顺宗即位,与阳城、郑余庆同诏征还。诏未至而贽卒,时年五十二,赐兵部尚书,谥曰宣。

(节选自《旧唐书·陆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之内/诏书数百/贽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小经思虑/既成之后/莫不曲尽/事情中于机会/胥吏简札不暇/同舍皆伏其能/
B.一日之内/诏书数百/贽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经/思虑既成之后/莫不曲尽事情/中于机会/胥吏简札不暇/同舍皆伏其能/
C.一日之内/诏书数百/贽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经/思虑既成之后/莫不曲尽/事情中于机会/胥吏简札不暇/同舍皆伏其能/
D.一日之内/诏书数百/贽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经思虑/既成之后/莫不曲尽事情/中于机会/胥吏简札不暇/同舍皆伏其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唐时指进士科目考中者,后指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的朝廷考试者,是殿试及第者的称号。
B.刺史,原是中央派去监察地方的官员,后曾成为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
C.户部,主要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军需、粮饷、俸禄、水利建造、财政收支等,负责人是户部尚书。
D.量移,指官吏因罪被贬至远方后,遇恩赦酌情移至距京城较近的地方任职,后也用来指官员职位的迁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年少而孤,勤学成就功名。他虽然很早就失去了父亲,但学习勤奋努力,很快就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顺利步入仕途。
B.陆贽为人廉洁,待人接物审慎。母亲去世守丧期间,他谢绝官员赠送的钱财物品,只在报告朝廷之后接受了朋友韦皋的财物赠品。
C.陆贽主持科考,录取有才之士。他支持崔元翰和梁肃向朝廷推荐有才学的人,一年中选取的十四五人在几年后大多身居要职。
D.陆贽悉心报国,为政兴利除弊。裴延龄因受到皇帝宠幸,虽违法乱纪却无人敢说,陆贽多次直言上奏,最终延龄被罢知政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天下叛乱,机务填委,征发指踪,千端万绪。
(2)而吉甫忻然厚礼,都不衔前事,以宰相礼事之。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遥襟畅 甫:顿时B.识盈虚之有 数:定数
C.且益坚 穷:贫穷D.北海虽 赊:远
【小题2】对文中运用的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然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嫉俗而放任自流。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B.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C.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成年。弱冠,指还未到20岁。
D.家君作:“宰”在古代是官吏的统称,见于《周礼》。这里指交趾县的县令。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2)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4)敢竭鄙怀,恭疏短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