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百禄传(节选)

范百禄字子功,锴之子也。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熙宁中,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利州武守周水懿以贿败,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吏领兵,以辖边界,从之。熊本治泸蛮事,有夷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样,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止之。七年,召知谏院。属岁旱,请讲求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民。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贿,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元祐元年,改吏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许。熙河范育言:“阿里骨酷暴且病,温溪心八族皆思内附,可以计纳。”百禄曰:“中国以信抚四夷,阿里骨未有过,溪心虚实木可知,无衅而动,非策也。”又请进筑纳迷等三城,百禄曰是皆良因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B.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C.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D.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即檄文,是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的“檄”有“晓谕部下”之意。
B.“流配”,也称流放,是古代刑罚名,是给犯人刺字并将其驱逐到边远地区的一种刑罚。
C.“侍郎”,官名,本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副长官。
D.“中国”,在古代一般指的是中原地区或是在中原地区由华夏族建立起来的政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百禄心地善良,力阻杀害降民。他管辖边事时,贾昌言想杀害已经投降的夷人来向朝廷邀功请赏,被他想方法阻止。
B.范百禄拾遗补阙,完善相关法令。大旱之年,他奏请收回对百姓不利的法令;司马光想流配受贿的官吏,在他的反对下才打消念头。
C.范百禄恪尽职守,不愿宜扬功绩。任翰林学士时,他为皇帝列举区别公正和奸邪的方法;有人想把在他治理下没有囚犯一事汇报给朝廷,被他阻止。
D.范百禄思虑周全,有眼光。有人提议接纳想要归附朝廷的温溪心八族,并推进构筑三座城,全都被范百禄否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更领兵,以辖边界,从之。
(2)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0 03:46: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存,字诚之,冀州人。举进士,为安肃军判官。天禧中,诏铨司以身言书判取士,才得二人,存预其选。知大名府朝城县,寇准为守,异待之。御史中丞王曙,屡荐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仁宗初亲政,罢百官转对,存请复之。又言:“前者曹修古辈同忤旨废黜,布衣林献可因上封事窜恶地,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因引周昌、辛毗事,以开帝意。西边动兵,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之诬刘平也,存奏言:“平与敌接战,自旦至暮,杀伤相当,因德和引却,以致溃败。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元昊求款附,议者犹执攻讨之策。存建言:“兵役不息,生民疲弊。敌既有悛心,虽名号未正,颇羁縻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以母老惮行,徙泽州,还为待制。契丹与元昊结昏,阴谋相首尾,聚兵塞上而求关南。存言:“河北城久不治,宜留意。”乃以为都运使,尽城诸州。入知开封府,复使河北。王则反,坐失察,降知汀州。久之,以吏部待郎致仕。存性孝友,尝为蜀郡,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卒,年八十八,谥恭安。
(《宋史·列传第七十九》)
【注】身言书判:吏部选官的一关,其内容,先试书判,书楷法道美,判文理优长为合格;再察其身言,身必体貌丰伟,苦须言辞辩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B.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C.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D.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冀州,几州之一。古代九州代指中国,指扬、荆、豫、青、究、雍、幽、冀、并等几个区域。
B.转对,是指唐宋时期,大臣们轮流到皇帝面前接受皇帝的询问,并指陈时政得失。
C.待制,官职名,唐诏京官五品之上值守中书、门下两省,宋因其制,扩至殿、阁。
D.吏部,是古代掌管文武官员任免升降的官署,与“户、礼、兵、刑、工”并称六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存很受赏识。他担任大名府朝城县令后,受到太守寇准的厚待;后来,御史中丞王曙又多次推荐他,让他担任殿中侍御史。
B.张存善于进谏。他请求恢复转对制度时,指出了拒受忠直之言的危害,同时还引用古代正直大臣进谏的事例,开悟了皇帝之心。
C.张存秉性正直。黄德和诬陷刘平时,张存为之申辩,认为没有刘平,一定挡不住敌人,一定打不下延州,从而使其冤情被昭雪。
D.张存有胆有识。契丹和元吴结盟后,他察知危险,建议注意河北城防;枣强河决口,洪水逼近冀城时,他不肯迁走,以此来安定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
(2)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商,而德和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克戬,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张克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B.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柵/敌惧引去/
C.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D.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屈原,名平,字原;李时珍,名时珍,字东璧。
B.“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武帝在位时开始使用的,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朏”指农历初三,“望”为月中,“晦”指农历三十。
D.朝服,也叫具服,用于重大典礼朝会,如册封、侍祠、元旦、冬至等。宋代朝服使用者范围明确,等级严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克戬的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再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B.张克戬知任汾州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宫职。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靖康元年十月初一,金兵率领上万骑兵前来攻打汾州,形势极为迫切,汾州城里有十个人用金人语言唱歌,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2)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颐浩,字元直,其先乐陵人。以李清臣荐,为邠州教授,除宗子博士。累官入为都转运使。既得燕山,郭药师众二万,皆仰给县官,诏以颐浩为燕山府路转运使。颐浩奏:“开边极远,其势难守,虽穷力竭财,无以善后。”又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愿博议久长之策。徽宗怒,命褫职贬官。高宗即位,除知扬州。时苗傅、刘正彦为逆,逼高宗避位。颐浩至江宁,奉简宗明受改元诏令,会监司议,皆莫敢对。吕抗曰:“主上春秋鼎盛,二帝蒙尘沙漠,日望拯救,其肯遽逊位于幼冲乎?灼知兵变无疑也。”颐浩乃与张浚及诸将约,会兵讨贼。颐浩曰:“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浚壮其言,即舟中草傅党托旨请颐浩单骑入朝,颐浩奏:所统将士,忠义所激,可合不可离。傅等恐惧,乃请高宗复辟。颐浩等以勤王兵入城,都人夹道耸观,以手加额。二年,颐浩乃大议出师,而身自督军北向。高宗谕颐浩、秦桧曰:“颐浩治军旅,桧理庶务,如种蠡分职可也。”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颐浩屡请兴师复中原,谓:“太祖取天下,兵不过十万,今有兵十六七万矣。愿睿断早定,决策北向。”颐浩有胆略,善鞍马弓剑,当国步艰难之际,人倚之为重。自江东再相,胡安国以书劝其法韩忠献,以至公无我为先,报复恩仇为戒,颐浩不能用。时军用不足,颐浩创立江、浙、湖南诸路大军月桩钱,于是郡县多横赋,大为东南患云。

(选自《宋史·吕颐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
B.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
C.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
D.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为官名,职责为掌管图书、通晓史事,以备顾问;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授。西晋至宋代设置的专精一艺的职官。现多指最高一级的学位。
B.改元,指帝王在位时改变年号或同一王朝后续继位的新皇帝启用一个新年号。这里是指“苗刘为逆”时,新继位皇帝宋简宗颁布了“明受”新年号。
C.“檄”,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重要的文书。后把这种重要的文书称为檄,多指官府用于征召、晓谕、声讨、揭发的文书。
D.种蠡,是越王勾践重要大臣文种、范蠡的并称。并称在古代很常见,如,王孟是指王昌龄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代表; 小李杜是指李商隐、杜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颐浩熟悉边防,敢于为边事直言。他上奏说遥远的地方打下了也难据守,又陈奏燕山、河北五件危急之事,希望广泛征求长久之策,因此被处分。
B.吕颐浩奋不顾身,勇于为国讨贼。苗刘兵变,他没有对此坐视不管,而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与张浚合力平定了叛乱,使京都百姓都感到欢欣庆幸。
C.吕颐浩力主北伐,希望收复中原。他引用史例,多次向高宗进言,主张在宋军实力有所恢复的时候, 要当机立断,早下决心,北伐中原,实现中兴。
D.吕颐浩颇有胆略,力挽国家颓势。他为南宋的生存与稳定作出了贡献。他创立月桩钱制度,有效解决了江、浙、湖南各路大军面临的军用不足问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傅党托旨请颐浩单骑入朝,颐浩奏:所统将士,忠义所激,可合不可离。
(2)胡安国以书劝其法韩忠献,以至公无我为先,报复恩仇为戒,颐浩不能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葵,字立义,常州宜兴人。少力学,自乡校移籍京师,两学传诵其文。宣和六年,擢进士甲科。调徽州推官,除监察御史,徙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两月,言事至三十章,且历条所不当事凡二十条,指宰相不任责。高宗变色曰:“赵鼎、张浚肯任事,须假之权,奈何遽以小事形迹之?”葵曰:“陛下即位,已相十许人,其初皆极意委之,卒以公议不容而去,大臣亦固志。假如陛下有过,尚望大臣尽忠,岂大臣有过,而言者一指,乃便为形迹,使彼过而不改,罪戾日深,非所以保全之也。”高宗改容曰:“此论甚奇。”陈与义执政,改湖南提刑。桧死,复直秘阁、知绍兴府,过阙,权礼部侍郎,寻兼国子祭酒。奏:“科举所以取士。比年主司迎合大臣意,取经传语可谀者为问目,学者竞逐时好。望诏国学并择秋试考官,精选通经博古之士,置之前列,其穿凿乖谬者黜之。”起知抚州,引疾,改提举兴国宫,加直龙图阁、知平州水坏圩堤,悉缮完,凡百二十里。傍郡圩皆没,惟当涂岁熟。市河久堙,雨旸交病葵下令城中,家出一夫,官给之食,并力浚导,公私便之。进集英殿修撰、敷文阁待制、知婺州。孝宗即位。孝宗数手诏问钱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尝乞召用侍从、台谏,孝宗曰:“安得如卿直谅者。”遂荐李浩、龚茂良,孝宗皆以为佳士,次第用之。虞允文、陈康伯相,葵即求退,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泉州,加大学士致仕。闲居累年,不以世故萦心。淳熙元年正月,薨,年七十有七。上闻震悼,赠正奉大夫。后以子升朝,累赠太傅。
(节选自《宋史.周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必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B.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C.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D.孝宗数手诏问/钱谷出入/葵奏陛下劳心庶政/日有咨询/若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此必有小人乘间/欲售其私不可不察/盖指龙大渊/曾觌也/孝宗色为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校,古代政府设立的地方学校。周葵先是在地方学校读书,后来进入京城的学校求学。
B.御史,在宋代属于监察性质的官职。周葵曾担任的监察御史和殿中侍御史都是这类官职。
C.致仕,升官。周葵本想退休,但被起用为泉州知府,后又被封为大学士,进入京城为官。
D.赠,呈帝为死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周葵死后加封为正奉大夫,他的儿子也受到加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葵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在职两月,多次上疏言事,并指责宰相履职不力;当与高宗意见不同时,他据理力争,使高宗勃然大怒,斥其为奇谈怪论。
B.周葵勇于改革,奏请革新科举。他担任礼部侍郎时,希望改变考官媚从大臣,选取献媚之句作为考题的现状,能够录取精通经学古史之士,废黜牵强附会,投机取巧之。
C.周葵体恤民生,止息境内水患。担任太平州知州期间,洪水冲毁河堤,周葵令人全部修复;市河长期淤堵,危害州城,官民同心,合力疏通,终使百姓受益
D.周葵推贤举士,死后倍享哀荣。周葵向朝廷推荐了李浩、龚茂良等正直诚实之士人先后受到重用;去世之时,皇帝非常哀痛,后将他的儿子升为朝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鼎、张浚肯任事,须假之权,奈何遽以小事形迹之?
(2)比年主司迎合大臣意,取经传语可谀者为问目,学者竞逐时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稙字符直,泗州临淮人。幼明敏笃学,两举于乡。从父中行客苏轼门,大史晁无咎见之曰:“此国士也。”以女妻焉。

靖康初,高宗以康王开大元帅府。湖南向子諲转运京畿,时群盗四起,偏道阨绝,环视左右无足遣者。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时高宗驻师钜野,闻东南一布衣统众而至,士气十倍,首加劳问。稙占对详敏,高宗大悦,亲赐之食,留之幕府、高宗既即位,寻以奉议郎知潭州,稙发廪粟,振贫困,专以抚摩为急

丞相张波督师江上,知稙才,荐为朝奉郎、鄂州通判。大盗马友、孔彦舟未平,稙请修战舰,习水战,分军马为左右翼,大破彦舟伏兵,诛马友,二盗平。浚以破贼功上于朝,转朝奉大夫、通判荆南府。秩满,除尚书户部员外郎。时秦桧当国,凡帅府旧僚率皆屏黜,浚亦去国,稙杜门不仕。桧死,除户部郎中。稙始入见,帝曰:“朕故人也。”方有意大用,以母老辞,除知桂阳军。丁母忧,归葬,哀毁。刘锜遗之书曰:“忠臣孝子,元直兼之矣。”

服阕,参政钱端礼荐差知琼州。陛辞,帝慨然曰:“卿老矣,琼州远在海外。”改知徽州。逾年,金人败盟,朝廷将大举,以稙漕运有才略,授直敷文阁、京西河北计度转运使。稙措画有方,廷议倚重。干道二年,直宝文阁,主管行宫留守司事。稙上书极言防江十策,皆直指事宜,不为浮泛。疏上,帝嘉其言,以太府卿召赴阙,有疾不克上道,遂以中奉大夫、宝文阁学士致仕。年七十有六卒,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八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B.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C.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D.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畿,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从秦统一中国赢政称皇帝开始,不能称“王”,其王畿地在二京之域,始称“京畿”。
B.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幕府的僚属称幕僚。幕僚同编入正规官制的官吏有明显的区知,其主要功能为咨议谋划、参与决策、掌握机要、典属文书等。
C.漕运,指中国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的运输方式。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D.,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宋代实行州、县二级制,同时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弃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稙小时候聪明伶俐专心好学,曾两次被乡里宗长推举。太史晁无咎看见他称赞他是国家优秀的人才,并将女儿嫁给了他。
B.运送粮饷的道路道阻厄断绝,京畿转运使向子谞任用当时正担任迪功郎的李稙督运,李稙率众历经艰难,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C.母亲去世,李稙回家服丧,期满,参政钱端礼举荐他补任差额担任琼州知州。皇上体恤其年岁已高,让其改任徽州知州二
D.李稙上书极力陈述防守长江的十条计策,都直指事理,皇上称赞他的意见,用太府卿之职征召他赴阙,李稙因为生病不能启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以奉议郎知潭州。稙发廪粟,振贫闲,专以抚摩为急。
(2)时秦桧当国,凡帅府旧僚率皆屏黜,浚亦去国,稙杜门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