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昶小名那。性峻急,不杂交游。幼年已解属文,有声洛下。时洛阳初置明堂獉獉,昶年十数岁,为《明堂赋》,虽优洽未足,才制可观。见者咸曰有家风也。初谒周文(注),周文深奇之,厚加资给,令入太学。周文每见学生,必问才行于昶。昶神情清悟,应对明辩,周文每称叹之。绥德公陆通盛选僚采,请以昶为司马,周文许之。昶虽年少,通特加接待,公私之事,咸取决焉。又兼二千石郎中,典仪注。累迁都官郎中、相州大中正。昶虽处郎官,周文恒欲以书记委之。于是以为丞相府记室参军、著作郎,修国史,转大行台郎中、中书侍郎,又转黄门侍郎,封临黄县伯。尝谓曰:“卿祖昔在中朝为御史中尉卿操尚贞固理应不坠家风但孤以中尉弹劾之官爱憎所在故未即授卿耳然此职久旷无以易卿”乃奏昶为御史中尉,赐姓宇文氏。

六官建,拜内史下大夫,进爵为侯。明帝初,行御伯中大夫。武成元年,除中外府司录。保定初,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转御正中大夫。时以近侍清要,盛选国华,乃以昶及安昌公元则、中都公陆逞、临淄公唐瑾等并为纳言。寻进爵为公。五年,出为昌州刺史。在州遇疾,求入朝,诏许之。未至京,卒,赠相、瀛二州刺史。

昶,周文世已当枢要,兵马处分,专以委之;诏册文笔,皆昶所作也。及晋公护执政,委任如旧。昶常曰:“文章之事,不足流于后世,经邦致化,庶及古人。”故所作文笔,了无稿草,唯留心政事而已。又以父在江南,身寓关右,自少及终,不饮酒听乐。时论以此称焉。

(选自《北史·李昶传》)

(注)周文:指西魏权臣宇文泰,去世后,其子宇文觉建立北周政权,被追尊为文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祖昔在中朝/为御史中尉/卿操尚贞固理应/不坠家风/但孤以中尉弹劾之官/爱憎所在故/未即授卿耳/然此职久旷/无以易卿/
B.卿祖昔在中朝/为御史中尉/卿操尚贞固/理应不坠家风/但孤以中尉弹劾之官/爱憎所在/故未即授卿耳/然此职久旷/无以易卿/
C.卿祖昔在中朝/为御史中尉/卿操尚贞固/理应不坠家风/但孤以中尉弹劾之官/爱憎所在故/未即授卿耳/然此职久旷/无以易卿/
D.卿祖昔在中朝/为御史中尉/卿操尚贞固理应/不坠家风/但孤以中尉弹劾之官/爱憎所在/故未即授卿耳/然此职久旷/无以易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堂,是帝王所建的最隆重建筑物,用作朝会大臣、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B.太学,东汉开始在京师设置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负责传授儒家经典,隋朝以后改为国子监。
C.赐姓,多指朝廷把国姓或他姓赐予功臣以示褒宠,也指赐不吉祥的姓以示惩罚,文中属前种。
D.纳言,古官职名,为喉舌之官,负责听取下面的声音上达给皇帝,再把皇帝的命令宣达下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昶文采斐然,文章受人称赞。他还在十几岁的时候,就为新建的明堂写了一篇赋,文采构思有可取之处,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称赞有家世传统。
B.李昶善于应答,又善处理事务。他应答言词明晰,周文帝每次到太学,都通过他询问学生情况;担任司马时,公私事务,上司都让他来处理决定。
C.李昶官运亨通,后病死在任上。在北周时期,他从司马一职做起,在担任过都官郎中等职后又做过御史中尉等官,后来病死在昌州刺史这一职位上。
D.李昶思想务实,守孝道不娱乐。他擅长写文章,却不想以文章留名,所写文章连草稿都没留下,只想治国平天下;他与父亲异地而居,故终生不娱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峻急,不杂交游。幼年已解属文,有声洛下。
(2)兵马处分,专以委之;诏册文笔,皆昶所作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0 08:48: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归王官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故居在战乱后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恋吾庐”是从陶渊明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中点化而出。
B.颔联婉曲地表明了终老山林之志。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下句是作者深人的反思、沉痛的忏悔,说自己过去不应当躁于进取,出去做官,如今回来了,也就永远再不出去做官了。
C.颈联互文见义,上句以静衬动,下句静态描写,描绘孤屿留痕、水涨春池、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隐约透出作者在深山旧居里自为天地、自得其乐的心情。
D.尾联通过用典,进一步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啸傲山林,来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节妇吟
张 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力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吟”即吟咏,吟咏节妇,歌其坚贞。作者以节妇自喻,拒绝李师道的笼络。
B.头二句说这位“君”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颇有微辞,含谴责之意。直接点出李师道的别有用心。
C.三、四两句“感君缠绵意”并系明珠于“红罗襦”,表明作者对李师道知遇之恩毕竟还是心存感激的。
D.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思是说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E. 这首诗富有民歌风味,用笔细腻熨贴,人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