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④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

(注)①春官: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击断:争执。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B.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C.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D.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女二十左右的年纪。
B.“三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C.“乡试”是指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D.“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便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
D.归有光在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
(2)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4 11:0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有异禀。父授之书,日诵数千言。不令作文,一日偶见所为《祀灶文》,大异之。举正统元年会试第一,殿试及第,授编修。

京城大水,应诏陈十事,言:“号令宜出大公 ,裁以至正,不可苟且数易。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降人散处京畿者,宜渐移之南方。郡县职以京朝官补,使迭相出入,内外无畸重。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守令牧养为先务,毋徒取干办。群臣遭丧,乞永罢起复以教孝。僧尼蠹国当严绝。富民输粟授官者,有犯宜追夺。”疏入留中。十三年,弟寅之与乡人相讦,辞连定之,下狱,得白。秩满,进侍讲。

景帝即位,复上言十事。书奏,帝优诏答之。三年迁洗马。也先使者乞遣报使,帝坚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宪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

江西、湖广灾,有司方征民赋。定之言国储充积,仓庾至不能容。而此张口待哺之氓,乃责其租课,非圣主恤下意。帝感其言,即命停征。四年进礼部左侍郎。万贵妃专宠,皇后希得见,储嗣未兆。郕王女及笄未下嫁。定之因久旱,并论及之。且请经筵兼讲太祖御制诸书,斥异端邪教,勿令害政耗财。帝留其疏不下。五年卒官。赠礼部尚书,谥文安。

定之谦恭质直,以文学名一时。尝有中旨命制元宵诗,内使却立以俟。据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又尝一日草九制,笔不停书。有质宋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服其敏博。

(节选自《明史•刘定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B.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C.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D.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秩满:指古代官员任职期满。唐代诗人孟浩然有“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同张明府碧溪赠答》)的诗句。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别设置的御前讲席。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可以婚嫁。举行及笄礼时要为女子正式起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定之天赋极高,科考顺遂。幼年读书,每天诵读数千言,做文章让父亲感到惊异;他参加会试获第一名,殿试及第,被授予编修。
B.刘定之忧心国事,敢于谏言。京城水灾他应诏陈事,从号令颁布、公卿侍从升降、归降之人的处置、朝臣晋升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C.刘定之体恤灾民,为民请命。江西、湖广受灾,有关官员还在征收老百姓的赋税,刘定之向皇帝提出减轻赋税的建议,被皇帝采纳。
D.刘定之聪敏博学,文采斐然。他曾经一天起草九份诏书,笔不停地写;有人问他宋人的名字,他就列出被问之人的世次,像谱系一样。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初,宗宪令客蒋洲、陈可愿谕日本国王,遇汪直养子激于五岛,邀使见直。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洲等谕宗宪指。直心动,又知母妻无恙,大喜日:“俞大猷绝我归路,故至此。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但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相摄,须次第谕之。”因留洲而遣激等护可愿归。宗宪厚遇激,令立功。激大喜,以徐海入犯来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萨摩二岛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万余人攻乍浦,陈东、麻叶与俱。宗宪壁塘栖,与巡抚阮鹗相掎角。会海趋皂林,鹗遣游击宗礼击海于崇德三里桥,三战三捷。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抚福建,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至明年春,新倭复大至,严旨责宗宪。宗宪惧得罪,上疏陈战功,谓贼可指日灭。所司论其欺诞。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时赵文华已得罪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帝大悦,行告庙礼,厚赉银币。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B.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C.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D.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除帝王年号纪年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B.擢是提拔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些特殊称谓,如,升官常用“升、擢、拔、陟、拜”等,贬官常用“贬、谪、迁、出”等。
C.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天子供奉七庙,所以有时用。“七庙”代指国家。
D.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但《陈情表》是李密向皇帝陈述自己的实情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宗宪进士出身,做过知县、御史等职,后在与倭寇的激战中闻名,因赵文华的举荐而升职。
B.胡宗宪在处理倭寇时,剿抚并用。他为了招抚汪直,从监狱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妻子,并友好地对待其养子。
C.胡宗宪在倭寇大举进攻上海、慈溪时,与阮鹗互为掎角,并在崇德三里桥与徐海激战,三战三捷。
D.胡宗宪在朝中失去内援和倭寇祸患不止的形势下,为了讨好皇帝,迸献白鹿,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
(2)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沐春,字景春,材武有父风。年十七,从英征西番,又从征云南,从平江西寇,皆先登。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群臣请试职,帝曰:“儿,我家人,勿试也。”遂予实授。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英卒,命嗣爵,镇云南。洪武二十六年,维摩十一寨乱,遣瞿能讨平之。明年平越巂蛮,立澜沧卫。其冬,阿资复叛,与何福讨之。春曰:“此贼积年诛者,以与诸土酋姻娅,辗转亡匿。今悉发诸酋从军,縻系之,而多设营堡,制其出人,授首必矣。”遂趋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诱贼,纵击大败之。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贼困甚。已,出不意捣其巢,遂擒阿资,并诛其党二百四十人。越州遂平。广南酋侬贞佑纠党蛮拒官军,破擒之,俘斩千计。宁远酋刀拜烂依交址不顺命,遣何福讨降之。
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为其属刀干孟所逐。来奔。春挟与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为征虏前将军,帅何福、徐凯讨之。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春帅五百骑救之。夜渡怒江,旦抵寨,下令骑骋,扬尘蔽天,贼大惊溃。乘胜击崆峒寨,亦溃。前后降者七万人。将士欲屠之,春不可。干孟乞降,帝不许,命春总滇、黔、蜀兵攻之。未发而春卒,年三十六。谥惠襄。
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辟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余户,为立祠祀之。
(选自《明史·沐春传》,有删改)
(注)①沐英,太祖朱元璋养子。②越嶲(xī),郡名,治所在邛都,管辖云南、四川等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贼积年诛者  逋:拖延
B.以羸卒诱贼 羸卒:疲弱的士兵
C.受上方略 方略:方法和谋略
D.贼高坚守 乘: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B.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C.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D.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沐春身先士卒,颇受信任。在随父出征西蕃与云南以及平定江西乱贼时,他都先于众人登城;群臣要他先试官职,太祖却认为不必要。
B.沐春讨贼有方,善待降兵。阿资叛乱,他采取有效策略,最终把阿资及其所有党羽擒获并诛杀;然而对景罕寨投降的贼兵,他却阻止将士屠杀。
C.沐春解危纾难,屡建功勋。官兵与景罕寨贼兵交战,何福告急,他便率兵救助;还平定越嶲与维摩十一寨之乱,打败崆峒寨、景罕寨的贼兵。
D.沐春注重屯田,关心百姓。沐春在云南等地,修屯政,辟农田,凿池河,灌溉良田数万亩,使许多百姓恢复了常业,受到百姓的爱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
②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xiòng)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

同类题4

   彭程,字万里,鄱阳人。成化末进士。弘治初,授御史,巡视京城。降人杂处畿甸多为盗,事发则投戚里、奄竖为窟穴。程每先机制之,有发辄得。巡盐两浙,代还,巡视光禄。五年上疏言:“臣适见光禄造皇坛器。皇坛者,先帝修斋行法之所。陛下即住,此类废斥尽,何复有皇坛烦置器?光禄金钱,悉民膏血。用得其当,犹恐病民,况投之无用地。顷李孜省、继晓辈倡邪说,而先帝笃信之者,意在远希福寿也。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帝得程奏大怒,以为暴扬先帝过,立下锦衣狱。给事中丛兰亦巡视光禄,继上疏论之。帝宥兰,夺光禄卿胡恭等俸,付程刑部定罪。尚书彭韶等拟赎杖还职。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及朝审,上兴及程罪状。诏兴斩,程及家属戍隆庆。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懋等合疏言:“兴所毙多罪犯,不宜当以死。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诈奸枉法者何以处之?”尚书王恕又特疏救。乃减兴死,杖之百,偕妻子戍宾州,程竟无所减。程母李氏年老无他子,叩阙乞留侍养。南京给事中毛埕等亦奏曰:“昔刘禹锡附王叔文当窜远方,裴度以其母老为请,得改连州。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祈少矜怜,全其母子。”不许。子尚随父戍所,遂举广西乡试。明年,帝念程母老,放还。其后,刘瑾乱政,追论程巡盐时稍亏额课,勒其家偿。程死久矣,止遗一孙女。罄产不足,则并女鬻之,行道皆为流涕。  

(选自《明史•彭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B.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C.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D.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明清时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每三年的秋天举行,录取后称秀才。
B.刑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
C.朝审:明清时对于死刑案件的会审制度,由三法司以及中央重要官员进行会审。
D.御史:先秦时指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程备受同情,多被援救。彭程获罪后,给事中丛兰、尚书彭韶、英国公张懋、尚书王恕、南京给事中毛埕等先后上疏救助,但无济于事。
B.彭程直言敢谏,体恤民生。在巡视光禄时,他看见光禄制造皇坛器物,于是上疏极力反对,认为不应该把民脂民膏浪费在这种无用的地方。
C.彭程触怒皇帝,几遭处死。皇帝得到彭程奏疏后大怒,认为这是暴露先帝的过错,立即把他投入锦衣卫监狱,欲置他于死地,后将其充军。
D.彭程巡视京城,治盗有方。任御史巡视京城时,杂居京城地区的投降者多为盗贼,事发后则躲到皇亲或宦官处,他每每占领先机制服盗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
(2)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闵珪,字朝瑛,乌程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御史。出按河南,以风力闻。成化六年擢江西副使,广东按察使。久之,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南赣诸府多盗率强宗家仆珪请获盗连坐其主法司议从之尹直辈谋之李孜省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左迁广西按察使。孝宗嗣位,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入为刑部右侍郎,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与总兵官毛锐讨古田僮。副总兵马俊、参议马铉自临桂深入,败死,军遂退。诏停俸讨贼。珪复进兵,连破七寨,他贼悉就抚。弘治七年,迁南京刑部尚书,寻召为左都御史。十一年,东宫出阁,加太子少保。十三年,代白昂为刑部尚书,再加太子太保。以灾异与都御史戴珊共陈时政八事,又陈刑狱四事,多报可。珪久为法官,议狱皆会情比律,归于仁恕。宣府妖人李道明聚众烧香,巡抚刘聪信千户黄珍言,株连数十家,谓道明将引北寇攻宣府。及逮讯无验,珪乃止坐道明一人,余悉得释,而抵珍罪,聪亦下狱贬官。帝之亲鞫吴一贯也,将置大辟,珪进曰:“一贯推案不实,罪当徒。”帝不允,珪执如初。帝怒,戴珊从旁解之。帝乃霁威,令更拟。珪终以原拟上,帝不悦,召语刘大夏。对曰:“刑官执法乃其职,未可深罪。”帝默然久之,曰:“朕亦知珪老成不易得,但此事太执耳。”卒如珪议。正德元年六月,以年逾七十再疏求退,不允。及刘瑾用事,九卿伏阙固谏,韩文被斥,珪复连章乞休。明年二月诏加少保,赐敕驰传归。六年十月卒,年八十二。赠太保,谥庄懿。

(选自《明史》卷一八三,列传第七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赣诸府多盗率强/宗家仆珪请获盗/连坐其主/法司议从之/尹直辈谋之李孜省/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左迁广西按察使
B.南/赣诸府多盗/率强宗家仆/珪请获盗连坐其主/法司议从之/尹直辈谋之/李孜省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左迁广西按察使
C.南/赣诸府多盗/率强宗家仆/珪请获盗连坐其主/法司议从之/尹直辈谋之李孜省/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左迁广西按察使
D.南/赣诸府多盗率强/宗家仆珪请获盗/连坐其主/法司议从之/尹直辈谋之/李孜省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左迁广西按察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在古代表示升官、加封,与“晋”一样表示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B.“刑部”主管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掌律令、刑法等,它的最高长官为右侍郎。
C.“千户”在明代为官名,卫所兵制设干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驻重要府州。
D.“伏阙”古代一种礼仪,本指官员拜伏在宫阙之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闵珪做官有魄力,讨伐盗贼有功。他出京巡视河南,以气概魄力闻名,后来进兵讨伐盗贼时攻破盗贼的寨子,并招抚了其他盗贼。
B.闵珪深受重用,职位多变。孝宗即位后,闵珪曾任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等官职,曾因灾害异常上奏多件政事,大都被皇帝认可。
C.闵珪仁厚宽恕,据实情判案。李道明一案经逮捕审讯没有证据,他只判了李道明和黄珍的罪,其余的人都获得释放。
D.闵珪晚年一再请求退休,终于如愿。刘瑾当权,闵珪为了明哲保身,接连上章请求退休,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之亲鞫吴一贯也,将置大辟,珪进曰:“一贯推案不实,罪当徒。”
(2)“朕亦知珪老成不易得,但此事太执耳。”卒如珪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