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彭程,字万里,鄱阳人。成化末进士。弘治初,授御史,巡视京城。降人杂处畿甸多为盗,事发则投戚里、奄竖为窟穴。程每先机制之,有发辄得。巡盐两浙,代还,巡视光禄。五年上疏言:“臣适见光禄造皇坛器。皇坛者,先帝修斋行法之所。陛下即住,此类废斥尽,何复有皇坛烦置器?光禄金钱,悉民膏血。用得其当,犹恐病民,况投之无用地。顷李孜省、继晓辈倡邪说,而先帝笃信之者,意在远希福寿也。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帝得程奏大怒,以为暴扬先帝过,立下锦衣狱。给事中丛兰亦巡视光禄,继上疏论之。帝宥兰,夺光禄卿胡恭等俸,付程刑部定罪。尚书彭韶等拟赎杖还职。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及朝审,上兴及程罪状。诏兴斩,程及家属戍隆庆。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懋等合疏言:“兴所毙多罪犯,不宜当以死。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诈奸枉法者何以处之?”尚书王恕又特疏救。乃减兴死,杖之百,偕妻子戍宾州,程竟无所减。程母李氏年老无他子,叩阙乞留侍养。南京给事中毛埕等亦奏曰:“昔刘禹锡附王叔文当窜远方,裴度以其母老为请,得改连州。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祈少矜怜,全其母子。”不许。子尚随父戍所,遂举广西乡试。明年,帝念程母老,放还。其后,刘瑾乱政,追论程巡盐时稍亏额课,勒其家偿。程死久矣,止遗一孙女。罄产不足,则并女鬻之,行道皆为流涕。  

(选自《明史•彭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B.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C.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D.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明清时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每三年的秋天举行,录取后称秀才。
B.刑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
C.朝审:明清时对于死刑案件的会审制度,由三法司以及中央重要官员进行会审。
D.御史:先秦时指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程备受同情,多被援救。彭程获罪后,给事中丛兰、尚书彭韶、英国公张懋、尚书王恕、南京给事中毛埕等先后上疏救助,但无济于事。
B.彭程直言敢谏,体恤民生。在巡视光禄时,他看见光禄制造皇坛器物,于是上疏极力反对,认为不应该把民脂民膏浪费在这种无用的地方。
C.彭程触怒皇帝,几遭处死。皇帝得到彭程奏疏后大怒,认为这是暴露先帝的过错,立即把他投入锦衣卫监狱,欲置他于死地,后将其充军。
D.彭程巡视京城,治盗有方。任御史巡视京城时,杂居京城地区的投降者多为盗贼,事发后则躲到皇亲或宦官处,他每每占领先机制服盗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
(2)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0 04:4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日:“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闻海令为母寿,市内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日:“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日:“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日:“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日:此人可方比千,第朕非纣耳。”

,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素疾大户兼开,力摧豪强,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会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十二年冬,居正已卒,吏部拟用左通政。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职。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金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瑞年已七十二矣。常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瑞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B.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C.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D.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文中指代理,暂任。文言文中,同样可以用来表示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兼、假、摄、补、陟、领、行等。
B.斋醮,也称斋醮科仪,是道教设坛祭祷的一种仪式。其中,按道教的理解,“斋”即斋戒、洁净,以示祈祷者的庄严和虔诚。
C.崩,文中指世宗去世。古人言“死”有讳称,且有等级尊卑之别。比如,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D.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也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中国封建历史中,第一个被使用的年号是西汉汉武帝时的“建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居官清廉,生活俭朴。在淳安任上,他穿布衣,食糙米:疏菜是让家中老仆种的:为母亲祝寿,他买了两斤肉,竟然被传到总督胡宗宪耳中了。
B.海瑞不媚上官,秉公处事。署理南平县教谕时,对到县学视察的御史不行礼:总督胡宪宗儿子路过淳安时违法,海瑞断然给予处置。
C.海瑞刚正忠直,敢于直谏。世宗专意斋醮,不临朝处理政事。海瑞买好棺材,诀别妻儿,上疏进言,世宗终为所动,将他比作比干。
D.海瑞从政不顺,仕途多舛。张居正掌政时,忌惮海瑞严峻刚直,尽管内外朝臣都举荐,但在当时海瑞也未被召用。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日:“趣执之,无使得遁!”
(2)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原,字逢原,秀水人。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久之,奉母南归,家益贫。知府黄懋奇原文,补诸生,遣入学,举乡试第一。正统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十二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肄业,直经筵。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帝至,命谦讲《国风》,原讲《尧典》,皆称旨。问何官,并以中允兼侍讲对。帝曰:“品同耳,何相兼为?”进二人侍讲学士,兼中允。寻进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徐有贞、李贤下狱之明日,命入内阁预机务。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原。原朝会衣青袍,亨笑曰:“行为先生易之。”原不答。寻与岳正列亨、吉祥罪状,疏留中。二人怒,摘敕谕中语,谓阁臣谤讪。帝大怒,坐便殿,召对,厉声曰:“正大胆敢尔!原素恭谨,阿正何也?”正罢去,原得留。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贤通达,遇事立断。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其年冬,进翰林院学士。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舟中寝苫哀毁。体素丰,至是羸瘠。抵家甫襄事而卒,年四十五。礼部左侍郎,谥文懿。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性俭约,身无纨绮。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

(节选自《明史•吕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B.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C.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D.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C.便殿指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是古时皇帝宴饮休息的地方,也称为“别殿”、“别宫”。
D.赠,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原文才罕见,熟读经典。他和倪谦讲解经典,符合皇帝心意,皇帝认为二人的才能和官品不相称,故提升了二人的官职。
B.吕原不媚权贵,是非分明。当权的石亨要帮他换去代表低官职的青袍,但吕原却和岳正一起列举石亨的罪状上奏朝廷。
C.吕原十分孝顺,依礼守丧。归葬父兄时,他在船中睡在草垫上,因为过度哀伤身体受到损害,回到家中刚办完丧事就去世了。
D.吕原俭朴节约,关心族亲。他不穿绸缎,回家穿的衣服只有皇帝赐予的几套,他将自己的俸禄分出来接济宗族亲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
②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蔡复一,字敬夫,同安冬。天启二年,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岁大旱,布衣素冠,自系于狱,遂大雨。安邦彦反,贵州巡抚王三善败殁,进复一兵部右侍郎代之。兵燹之余,斗米值一金,复一劳徕拊循,人心始定。寻代杨述中总督贵州、云南、湖广军务,兼巡抚贵州,赐尚方剑,便宜从事。复一乃召集将吏,申严纪律,遣总理鲁钦等救凯里。贼围普定,遣参将尹伸、副使杨世赏救,却之,捣其巢。钦与总兵黄钺等复破贼于汪家冲、蒋义寨,长驱织金。织金者,邦彦巢也,缘道皆重关叠隘,木石塞山径,将士用巨斧开之,或攀藤穿窦而入。’贼战败,遁深箐。穷搜不得邦彦,乃班师。复一以邻境不协讨,致贼未灭,请敕四川出兵遵义,抵水西,云南出兵沾益,抵乌撒,椅角平贼。帝悉可之。因命广西、云南、四川诸郡邻贵州者,听复一节制。

五年正月,钦等旋师渡河。贼从后袭击,诸营尽溃,死者数千人。时复一为总督,而朱燮元亦以尚书督四川、湖广、陕西诸军,以故复一节制不行于境外。钦等深入,四川、云南兵皆不至。复一自劾,因论事权不一,故败。巡按御史傅宗龙亦以为言,廷议移燮元督河道,令复一专督五路师。御史杨维垣独言燮元不可易,帝从之,解复一任听勘,而以王瑊代抚贵州。

复一候代,仍拮据兵事。贼党安效良首助邦彦陷沾益,云南巡抚沈儆炌遣兵讨之,未定,迁侍郎去。代者闵洪学招抚之亦未定及是见云南出师惧约邦彦犯曲靖寻甸复一遣许成名往援贼望风遁至十月,复一卒于平越军中。讣闻,帝嘉其忠勤,赠兵部尚书,谥清宪。

复一好古博学,善属文,耿介负大节。既殁,橐无遗赀

(节选自《明史·蔡复一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代者闵洪学/招抚之亦未定/及是见云南出师/惧约/邦彦犯曲靖寻甸/复一遣许成名往援/贼望风遁
B.代者闵洪学/招抚之/亦未定/及是见云南出师/惧/约邦彦犯曲靖寻甸/复一遣许成名往援/贼望风遁
C.代者闵洪学招抚之/亦未定/及是见云南出师/惧约邦彦/犯曲靖寻甸/复一遣/许成名往援/贼望风遁
D.代者闵洪学/招抚之亦未定/及是见云南出师/惧/约邦彦犯曲靖寻甸/复一遣许成名往援贼/望风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启,为明熹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B.都御史,御史的一种。中国古代朝廷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都御史即都察院的长官。
C.尚方剑,指中国古代皇帝收藏在“尚方”的剑,可以封赐大臣。持有尚方剑的大臣,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D.赠,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谥是对古代帝王大臣或有地位的人追加称号。两者都是对逝者的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复一关注民生,体恤民情。贵州兵乱之后,米价飞涨,他作为贵州巡抚,亲自慰问安抚百姓,稳定人心。
B.蔡复一富有谋略,善于用兵。为剿灭安邦彦,他提出从四川、云南出兵,形成掎角之势灭贼,得到皇帝认可。
C.蔡复一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发生旱灾,他自罚求雨;与朱燮元不和,导致讨贼失败,他分析原因,自我检讨。
D.蔡复一戎马生涯,勤勉尽忠。天启年间,他在西南致力剿贼,在等候代任者期间,仍操劳军务,后来死于任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御史杨维垣独言燮元不可易,帝从之,解复一任听勘,而以王瑊代抚贵州。
(2)复一好古博学,善属文,耿介负大节。既殁,橐无遗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薄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薄,防出纳奸伪。置纲运薄,防运夫侵盗。置馆夫薄,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B.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C.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D.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古代官名。战国时为国君侍卫,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现在则泛称中医医生。
B.“传”,可指驿站所备的车;“乘传”,主要指乘坐驿车,也指奉命出使,也可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等。
C.“起家”,意思是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官吏到职办公则叫“视事”,官吏交还官职退休叫“致仕”。
D.“丁母忧”,又称“丁母艰”“丁外艰”,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用智慧整顿吏治。他到苏州一上任,就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B.况钟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他曾经设置了簿册识民善恶,防范各种奸盗事情发生,下大力气惩恶扬善,深受老百姓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C.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司务邹亮给他献诗,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上奏朝廷推荐任用,并多次拜见平思忠,礼节恭敬,表达自己的谢意。
D.况钟深受苏州百姓爱戴。他几次因故卸任或离任,都被百姓请求继续留任,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没有能比得上况钟的。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中敷,大兴人,初名中孚。燕王举兵以诸生守城功授陈留丞擢工部员外郎仁宗监国命署部事赐今名。迁江西右参议。宣德三年迁山东右参政,进左布政使。质直廉静,吏民畏怀。岁大侵,言于巡抚,减赋三之二。
正统改元,父忧夺情,俄召拜户部尚书。帝冲年践阼,虑群下欺己,治尚严。而中官王振假以立威,屡摭大臣小过,导帝用重典,大臣下吏无虚岁。三年讽给事御史劾中敷与左侍郎吴玺等,下狱,释还职。
六年,言官劾中敷专擅。诏法司于内廷杂治。当流,许输赎。帝特宥之。其冬,中敷、玺及右侍郎陈瑋请以供御牛马分牧民间。言官劾其变乱成法,并下狱论斩。诏荷校长安门外,凡十六日而释。瓦刺入贡,诏问马驼刍菽数,不能对,复与玺、瑺论斩系狱。中敷以母病,特许归省。明年冬,当决囚,法司以请。命玺、瑺戍边,中敷俟母终其奏。已,释为民。
景帝立,起户部左侍郎兼太子宾客。时方用兵,论功行赏无虚日。中敷言府库财有限,宜撙节以备缓急。帝嘉纳。景泰四年卒。赠尚书。
中敷性淡泊,食不重味,仕宦五十年,家无余资。
子琏,正统十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累官太仆寺卿。耻华靡,居官刚果。左迁辽东苑马寺卿,卒。
子机,幼有孝行。成化十四年进士。正德中,代张彩为吏部尚书,以人言乞归。起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流贼犯江上,众议择将。适都督李昴自贵州罢官至,机即召任之。昴以无朝命辞。机曰:“机奉敕有云,‘敕所不载,听便宜’。此即朝命也。”众服其胆识。致仕归,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举兵以诸生/守城功/授陈留丞/擢工部员外郎/仁宗监国/命署部事/赐今名/
B.燕王举兵/以诸生守城功/授陈留丞/擢工部员外郎/仁宗监国/命署部事/赐今名/
C.燕王举兵以诸生/守城/功授陈留丞/擢工部员外郎/仁宗监国/命署部事/赐今名/
D.燕王举兵/以诸生守城/功授陈留丞/擢工部员外郎/仁宗监国命/署部事赐/今名/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夺情,指朝廷酌情让官员继续任职不必弃官回家守丧的一种古代礼俗。
B.食不重味,指吃饭不挑剔,不注重菜肴的口味,形容不过分追求生活享受。
C.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指通过最后一级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D.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盖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中敷仕途坎坷,几起几落。正统年间,他曾多次遭到弹劾,被关进监狱,甚至被判斩首,但最后都得以昭雪,官复原职。
B.刘中敷体恤百姓,先公后私。治下年成不好,他向上级反映,减少百姓的赋税;父亲去世,他服从朝廷安排,回京任职。
C.刘中敷廉洁清静,淡泊自律。宣德年间任职时,百姓非常敬畏他;他生活节俭,为官五十年,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
D.刘中敷朴实正直,家风传世。他的两个儿子继承了父亲的才干和优良品德:刘琏做事刚直果敢,作风清廉;刘机胆识过人,为人孝顺。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中官王振假以立威,屡摭大臣小过,导帝用重典,大臣下吏无虚岁。
(2)机曰:“机奉敕有云,‘敕所不载,听便宜’。此即朝命也。”众服其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