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故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它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注]①馘: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阃寄:阃寄指边境将领。③裒:聚集。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宰执 诋:抨击
B.特其谴,徙之塞上   薄:减轻
C.予尝《春秋》以来   按:依照
D.予谨之     识:记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故直谏为重于时 若舍郑为东道主
B.以其所忧郁发之诗歌文章 又杂植兰桂竹木
C.故宰执仇君者亦报罢 后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D.茅子受读题之曰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反映沈君诗文内容的一项是
①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②愤疆埸之日弛
③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④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⑤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⑥而作之忾也,固矣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B.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C.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D.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青霞先生敢于直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宰相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B.沈青霞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
C.沈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故人俞君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使之流传。
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
(2)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3)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6 07:0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燕
袁凯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①袁凯: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太祖洪武三年(173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②梁园:汉代梁孝王会集天下文士的大型园林。③赵家姊妹:指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汉成帝时,两人专宠十余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化用刘禹锡的诗句,既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同时也铺设了白燕的生活的背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先写明月初升之时,白燕与皎洁月光融为一体,因此汉水之上难见其影,又写因大雪,白燕难以回到染园。
C.颈联写池边柳可作为白燕“香入梦”的暂避港湾,而“梨花庭院冷侵衣”又呈现了一种被迫远离尘寰的凄楚与清冷。
D.诗人在尾联借宫廷乱象,告诫白燕远离宫廷的喧嚣,表达了作者对白燕的关切以及对宫中文人争宠的鄙夷之情。
E. 全诗虽无一燕字,却无处不有燕影,把客观环境之美与情志高洁之美有机结合,语言贴切自然,感情深厚饱满。
【小题2】这首诗作者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其庐焉 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也   尚:推崇
C.今又之以雪 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讵不欤  韪:正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缙绅交于孟祥者    苟以天下
B.或巢木,或处于穴  且贰楚也
C.圣人为屋居 醉则更相枕
D.予不暇多记是岁,元和四年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2)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策蹇驴,囊图书,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
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进,跽而言曰:“行道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引蔽驴后,曰:“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丈人闻之,杖叩狼曰:“夫人有恩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是安可不咥?”丈人曰:“是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解衣以活友(注)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取材于马中锡《中山狼传》)
(注)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困于途中,值雨雪粮少;伯桃遂绝食,且解己衣与羊角哀,入树洞中冻饿而死。羊角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后启树发伯桃尸葬之。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 干:求取
B.行失道,望尘惊悸 夙:清晨
C.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 却:止步
D.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 与:赞同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引绳束缚之 夫人有恩背之
B.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 行道人何罪哉
C.先生匍匐进 丈人闻之,杖叩狼曰
D.简子默,回车就道 须眉皓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的恩德,是使死人复活、让白骨长肉啊
C.我鞠躬不敢息
我(一直)鞠躬求饶不敢停止
D.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
从对方来考虑是好事;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
②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
【小题5】在下面每个角色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其在文中的表现。
① 中山狼 ② 东郭先生 ③ 丈人
【小题6】丈人说:“解衣以活友……先生其此类乎!”他认为东郭先生和左伯桃都是“仁陷于愚”;但有论者对此并不赞同,并评论道:“东郭非仁实愚,左伯桃非愚实仁。”请结合文中及注释里的具体内容谈谈该论者如此评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