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故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它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注]①馘: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阃寄:阃寄指边境将领。③裒:聚集。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宰执 诋:抨击
B.特其谴,徙之塞上   薄:减轻
C.予尝《春秋》以来   按:依照
D.予谨之     识:记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故直谏为重于时 若舍郑为东道主
B.以其所忧郁发之诗歌文章 又杂植兰桂竹木
C.故宰执仇君者亦报罢 后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D.茅子受读题之曰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反映沈君诗文内容的一项是
①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②愤疆埸之日弛
③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④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⑤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⑥而作之忾也,固矣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B.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C.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D.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青霞先生敢于直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宰相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B.沈青霞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
C.沈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故人俞君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使之流传。
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
(2)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3)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6 07:0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庆传

明王世贞

余征君,讳庆。王父希犹为南昌之定安人,生橘泉公禄,博学工诗,尤善岐黄业。壮而念定安狭瘠,不足以展,乃西游湘汉,之固始,所至以其业起病者,而固始士大夫尤贤之,遂家焉。娶于氏,生征君。

征君甫七岁,而有大人志,诸公属以偶对,辄应若。叹曰:“是儿,国器也。”以是橘泉公益重。弱冠补弟子员。中州属文以气胜,而征君独传于理,其词藻足发之,屡试学使者辄冠其曹偶,而至大试,则数奇,凡四试皆北。又试为戊午,其文已中鹄矣,至署榜而有轧者,两罢之。征君不为阻,又再试为甲子,司理长矣,从征君试而独得魁选。征君既稍自愉快,已而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顾汗血,立享千金,乃不如骥之子,而奈何逐逐盐车于太行之崎岖乎?”乃谢不赴有司试,而考筑河之湄,凿池、编篱、浇花、竹木,日召亲知文酒会,甚适也。征君既为诸生祭酒,束贽请益者众。

予里人秦生被诬,杖且死,犹坐系不得出,征君脱骖马赎之出,而医药之,得不死。他日,之别墅,遇有夫妇哭甚哀,问知其有巨室逋,且鬻妇以偿也,趋诣巨室,自为券以代而解。征君所行德甚众,然不以自名。其受人德,则缕缕热中不亟报不止也。事橘泉公无违色。既以考终,柴毁骨立。每念不能终养公,泪交下于颐。

少能诗,晚而渐入唐格。能文,能书,旁晓星历之技。盖都邑既欲以公应辟书不果,则以应岁荐,甫治装而病卒矣,年仅五十七。

曰:余所睹博士师弟之荐征君牍,抑何其详至委曲也。汝南故善“月旦评”,今犹有古之遗也。夫以其文俳故不志,志大都云司理之治晋陵。余以是传之。

 (选自《固始县志》,有删改)

(注)①征君:不接受征聘做官的人。②司理:官职名,此指余庆之子。③月旦评:指评价人物。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应若 响:回声
B.则数奇 数奇:多次写出奇文
C.浇花、竹木 荣:使……繁茂
D.抑何其详至委曲 委曲:事情的底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岐黄:岐伯与黄帝的合称,医家奉以为祖,后因以“岐黄”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B.中鹄:指射中靶子,引申为准确,喻及第。在文中指参加科举考试文章被选中。
C.祭酒:一指官名:一指古代飨客先推选尊长者举酒祭地,后因称尊长者。文中指官名。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篇末评论性的文字,例如《汉书》《后汉书》中的“赞曰”。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人物间的关系看,希犹生橘泉公,橘泉公生余征君,因此文章第一段中的“王父”应解释为“祖父”的意思。
B.在某次科举考试中,余征君的儿子跟他一起参加考试并得了第一名,之后他就放弃了以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念头。
C.为了排遣科考不利带来的失落和无奈,余征君天天召集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饮酒赋诗,日子过得非常闲适。
D.余征君年少时就有才名,人们视之为“国器”但他多次落榜.后来应“岁荐”时,因生病去世而终于没能成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以其业起病者,而固始士大夫尤贤之,遂家焉。
(2)问知其有巨室通,且鬻妇以偿也,趋诣巨室,自为券以代而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明)金实
守令之誉,出于私爱狎昵者,固不足信;见于贤士大夫之称许,宜若可信矣。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故犹有不足征者。然则如之何而可?亦惟闾阎之细民,田野之鄙夫,心不留毁誉,言不知触讳,感悦而归之,斯可信矣。此古之观风者所以采民谣而识循吏,知教化也。
余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在县且二十余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民实爱戴之如父母。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弥月而竟,迎令还治,歌舞填道。又尝疾遘几危,民彷徨奔走,以香燃膊祷于神,谒医救疗之,无不至。疾间,则刲羊豕,巷歌醉饱以相庆。其得民若此类者不可殚纪。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后为东朝官,营居室于长安西门,其民有不远数百里,操畚锸负砖瓦来趋其事者数十人,不浃旬而成。此余所目见者也。
及出为松江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劬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细民悦而归人,亦如深泽之民。每由公事至旁郡,求直者累累然相属于道,至拥其舟不得行。若是以观,君之所为,其得誉于人,非惟不出于私爱狎昵者之中,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亦非过情矣。直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
内艰服除,来朝京师。大司马王公素知其贤,言于上,以为职方郎中。国家太平六七十年,内外军政虽有成法,然历年既久,宁无蔽欺之弊?皇上所以究心于此,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正欲辨别其是非真伪,以为取舍,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其法甚良而密,而职方实莅其事。今大司马既委君以此任,君当为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为天子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慎毋致人曰:“功名不及于居守令时。”则甚不可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于私爱狎昵者    狎昵:亲昵
B.字之如子 字:养育
C.直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  直:只
D.慎毋致人曰 慎:谨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
B.君当为知己者用/为天子之所举用
C.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
D.其得誉于人/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
(2)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小题4】本文是一篇赠序,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目的。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砚室记

(明)陆树声

①余性寡嗜好,平生所蓄,舍书史外,无长物。自为史官,蓄一端砚。及官南雍,得一砚,歙石也。已前后得石,属工理之,凡得砚者十。曰:“蓄此足□,越十吾无取焉。”因自号十砚主人。椟藏之,题曰“砚室”。间一出之,置几上,兀傲相对。

②客有规余好之癖者。余日:“癖此,不犹愈于癖他好乎?”异日,客有具辨眼者,视之,举非佳品也。余曰:“客知余癖砚矣,宁庸以佳品为癖乎?(甲)且昔之论砚者多矣。自欧阳永叔、蔡君谟、洪景伯推龙尾良者出端石上,而苏子瞻至列以牛后,乃复为罗文作传。岂物无定论,其轻重一出士人之喙耶?(乙)如使余嗜砚而取必于佳,则珍玩殊品,世不有万于砚者乎?(丙)夫珍玩殊品,非有力者不能致,而往往规夺所好于他人,故不以移余之嗜。独余材薄无文,知嗜砚矣,不能为之重。以余之不足以重砚也,又何暇计其品之高下?(丁)虽然,姑余之嗜砚,不移于珍玩殊品,则砚之托于余而见嗜也,安知不因以为重乎?然则余之癖未解也。”

③他日,璋子学书,出其一授焉。曰:“俟汝能书,吾将举全室畀之。”有问者,曰:“此余家青毡也,惟勿以籯金例之。”十砚主人记。

选自《陆文定公集》

(注)①畀:给与。②青毡:语自《晋书•王羲之传》“(王献之)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③籯金:财物。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哉
B.也
C.矣
D.耳
【小题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平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平生收藏的也就是十块砚台。
B.作者前前后后一共得到了十块砚石,嘱托工匠雕琢并且加工。
C.作者觉得收藏已够,除非有比这十块更好的,就不会再谋求。
D.作者不断地会取出一些收藏放在桌案上,骄傲地向朋友展示。
【小题3】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中,位置合理的一项是    
又安知余所蓄之果佳乎否也?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4】第②段作者通过一连串的问句表达收藏砚台的原因,请对此加以分析
A.
【小题5】第③段中“青毡”译为“传家旧物”或者“传家之宝”,哪一种更接近作者旨趣,请说明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夜航船序

〔明〕张 岱

①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②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③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穀、徐夫人之类是也。”

④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是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人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⑤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⑥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小题1】作者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的原因是。
【小题2】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少见世面的粗俗的人,其学问是事先记忆准备而成的。
B.当时的人们把那些能毫无差错地背诵一大堆人名的人就当作是博学才子,作者认为这其实是非常可笑的。
C.作者认为其实忘记一些古人的姓名,对于学问是没有任何妨碍的。
D.本文反对不切实际的无用之学,提倡对“有关文理”的知识要认真记取。
【小题4】作者讲述了一僧和一士同宿夜航船的故事的目的是。
【小题5】序文,一般是交代成书经过,写作目的或命名缘由的,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序文,寥寥数语,言简意深。作者将书命名为《夜航船》的原因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示季子懋修书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诗书发迹,平生志励行,所以贻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己而自足 矜:夸耀
B.所以贻于后人者    则:家规
C.平生志励行 苦:为……所苦
D.又意汝必再败之耻  惩:惩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所谓楚而北行 夫人相与
B.才可为而不为 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
C.吾家诗书发迹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D.天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视所以,观其所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季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与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有关。
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就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今 汝 之 才 未 能 胜 余 乃 不 俯 寻 吾 之 所 得 而 蹈 吾 之 所 失岂 不 谬 哉!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