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是指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清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B.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每月分为两段,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清明、谷雨是三月的两个节气。
C.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武帝时始设于京师。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同时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D.会试,也称“春闱”,是中央政府组织的考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及第者称为“进士”,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2 10:49: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腊月最后一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B.(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
C.(斋戒)一指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以示虔诚,二指八关斋戒,佛教用语。在中国,斋戒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后以此指称相似的宗教礼仪。在佛教中,清除心的不净叫做“戒”,禁止身的过非叫做“斋”,斋戒就是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的意思。在《古兰经》中的阿拉伯用语是“扫姆”,原意是坚忍和克制。穆斯林所遵循的伊斯兰斋戒制度,从日出前开始直到日落后,停止饮食,并且克制情欲。
D.(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史记》。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