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牧者,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四,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媛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李牧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B.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C.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D.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战国七雄之一。战国七雄分别是:秦,楚,齐,燕,赵、魏,韩。
B.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
C.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全称为“撑犁孤涂单于”。
D.襄王,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驻守边境。李牧驻守代郡,雁门郡时,规定匈奴来犯,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过了几年,也没有什么损失。
B.李牧坚持己见。李牧退守不战,匈奴人与守边官兵都认为他不肯出战是胆怯,李牧我行我素,赵王一怒之下把他召回。
C.李牧战绩斐然。李牧复出后,立刻精选兵马,积极备战,后采取诱敌策略,灭了襜褴,打败东胡,收降林胡,单于逃跑。
D.李牧抗命被杀。秦将王翦进攻赵国受到抵御,秦国使用反间计,赵王中计,撤换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就杀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
(2)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2 07:4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 壁:筑壁垒
B.持短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购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自刎而死
【小题3】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小题4】翻译文中和教材中的句子。
(1)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 吾闻汉购我头金千斤,邑万户,吾为若德
(3)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B.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C.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D.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河南,古代“河”专指黄河,如同“江”专指长江,河南为黄河以南地区。
B.古代乘车,尊者在右,御者在中,一人在左陪坐担任警卫,称“参乘”或“车左”。
C.籍,项羽,名籍;在与人交谈时,古人常用字谦称自己,义同“我”。
D.北向,即向北,“北向坐”就是坐南方面向北方;在座次安排上,南方位是卑位。
【小题3】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初到鸿门,以巧言迷惑项羽:双方有着一致的目标,虽然在不同的地方作战,可是却有小人使双方产生嫌隙。
B.项羽对沛公的巧言自辩,由于英雄的惺惺相惜心理,并且项羽也不想和沛公公然对敌,就邀请沛公入座饮酒。
C.项羽安排沛公的座次,明显看轻沛公,沛公安然入座,只想保全自己。
D.樊哙指责项羽不遵约定,误会沛公的诚心,这一番指责让项羽无言以对。
【小题4】翻译画线句子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转饷。

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杀卿子冠军(指农民起义领袖宋义)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

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定楚地。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留侯劝上入都关中。十三年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弱转饷 罢:通“疲”,疲劳,疲惫
B.秦项羽杀卿子冠军而自尊   矫:诈称;假托
C.吾义兵从诸侯诛残贼 以:率领
D.斩首八万,遂定楚地 略:大略,大概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B.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C.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D.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小题3】下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刘邦义正辞严,陈述事实。他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说定先入关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背负盟约。
B.刘邦审时度势,谋而后断。项羽因违背谋约,身负有十大罪,提出与刘邦单独挑战,但刘邦拒绝这一要求。
C.刘邦机诈权变,反应机敏。他被项羽用弩射中胸部,却摸着脚慌称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刘邦遇事冷静,从谏如流。而项羽匹夫之勇、遇事急躁,最后刘胜项败,性格差异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2)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旨。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节选自《史记·季荀栾布列传》有删节)
注:嫚(màn):用言辞轻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濮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小题2】下面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B.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C.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D.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小题3】下列各个选项中,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社会等级森严,连“死”都有不同说法。由尊到卑依次是:崩、薨、卒、死。
B.三族,可以指父母、兄弟、妻子。也可以指父族、母族、妻族。
C.髡钳,古代的一种刑罚。剃去头发,颈上束铁箍。这里周氏是让季布扮作一个囚徒。
D.古代“布衣”之平民百胜的廉价衣服。“褐衣”指华丽的褐色衣服。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小题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士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士会先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初,盾常田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复知也。

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节选自《史记 晋世家》)

注①雕:画。②胹熊膰:煮熊掌。其肉难熟。③首山:即雷首山,又名中条山,在今山西永济。④宦:为臣隶。⑤毋及难:不会遭难。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盾常首山
(2)盾
(3)晋灵公赵盾酒
(4)伏士不能进而脱盾
【小题2】找出文中与“已而”意义相同的一个副词:______。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
(2)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
【小题4】选文表现了赵盾______ 、_______ 的品质。
【小题5】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曾质疑鉏麑槐下之叹的真实性:“鉏麑槐下之词,谁闻之欤?”你怎么看待《史记》的这种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