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革传(节选)
李革字君美,河津人。父余庆,三至廷试,不遂,因弃去。革颖悟,读书一再诵,辄记不忘。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真定主簿。察廉,迁韩城令。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迁河北东路转运都勾判官、太原推官。丁母忧,起复,迁大兴县令、监察御史。丁父忧,起复,签南京按察事。
泰和六年,伐宋,尚书省奏:“军兴,随路官,差占者别注,阙者选补,老不任职者替罢,及司、县各存留强干正官一员。”革与签陕西高霖、签山东孟子元俱被诏,体访三路官员能否籍存留正官,行省、行部、元帅府差占员数及事故阙员,老不任职。赴阙奏事,改刑部员外郎,调观州刺史兼提举漕运。知府徒单南平贵幸用事,势倾中外,遣所亲以进取诱革,革拒之。
兴定元年,胥鼎自平阳移镇陕西,革以知平阳府事,权参知政事,代鼎为河东行省。是时兴兵伐宋,革上书曰: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不纳。太原兵后阙食,革移粟七万石以济之。二年,宣差粘割梭失至河东,于是晚禾未熟,牒行省耕毁清野。革奏:“今岁雨泽及时,秋成可待,如令耕毁,民将不堪。”诏从革奏。
十月,平阳被围,城中兵不满六千,屡出战,旬日间伤者过半。征兵吉、隰、霍三州,不时至。裨将李怀德缒城出降,兵自城东南入。左右请革上马突围出。革叹曰:“吾不能保此城,何面目见天子!汝辈可去矣。”乃自杀。赠尚书右丞。
赞曰:《传》曰:“君子之言,其利博哉。”徒单镒拱挹一语而宣宗立,厥功懋矣。徒单镒亦外官,惟孙即康诡随,乃骤至宰相。古所谓斗筲之人,即康之谓矣。贞祐执政李革,可谓君子,其进退之际,有古人为相之风焉。
(节选自《金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
B.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
C.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
D.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
A.“尚书省”,东汉有尚书台,魏晋之后称尚书省,唐时主要负责执行诏令,为中央政府最高政令执行机关。 |
B.“权参知政事”中“权”即代理、暂代。“署、行、守、摄、假、迁”都有代理官职之意。 |
C.“赠尚书右丞”中“赠”指古代朝廷给官员已故曾祖父母、祖父母、妻室的荣典。 |
D.“赞曰”中“赞”是古人作品中作者或注家用来对作品人物或事件进行评论、阐发观点的文体。 |
A.李革聪明机敏,正直廉洁。他才华出众,过目不忘,拒绝权贵亲信的功名引诱,被朝廷赏识。 |
B.李革恪尽职守,奉公敬业。两次伐宋他均积极支持,认真递选官员,转运粮食,以济金朝军队。 |
C.李革体恤民情,保护农耕。他考虑民意,上奏反对朝廷毁耕清野,意见最终为朝廷所采纳。 |
D.李革竭忠尽智,忠君爱国。平阳被围,他奋勇抵抗,城破之时,他放弃突围,自杀以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