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守信,开封浚仪人。事周祖,得隶帐下。广顺初,累迁亲卫都虞候。从世宗征晋阳,遇敌高平,力战,迁亲卫左第一军都校。师还,迁铁骑左右都校。从征淮南,为先锋,下六合,入涡口,克扬州,遂领嘉州防御使,充铁骑、控鶴四厢都指挥使。从征关南,为陆路副都部署,以功迁殿前都虞候,转都指挥使。

太祖即位,迁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改领归德军节度。李筠叛,守信与高怀德率前军进讨,破筠众于长平,斩首三千级。又败其众三万于泽州,获伪河阳节度范守图,降太原援军数千,皆杀之。李重进反扬州,帝亲征至大仪顿。守信驰奏:“城破在朝夕,大驾亲临,一鼓可平。”帝亟赴之,果克其城。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并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就第,赏赍甚厚。

九年,卒,年五十七,追封威武郡王,武烈。

(选自《宋史·石守信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乾德初/帝因晩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B.乾德初/帝因晩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C.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D.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在神庙中被供奉时的名号。
B.黄袍,往往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的象征,其作为帝王专用衣着的规定始于唐朝。
C.散官,是古代官员的一种,指那些不在编制之内不拿朝廷俸禄的官员。
D.谥,即谥号,是人死之后由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溢两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守信作战奋勇,善于征战。他在跟随周世宗时就攻城略地,屡立战功,因而多次被升迁官职。
B.石守信战功赫赫,颇得皇帝信任。他在跟随太祖后,又因为战功得到升官,皇帝也听从其建议。
C.石守信颇有谋咯,善于抓住战机。在皇帝亲征大仪顿时,他奏请皇帝亲临城下,从而攻下城池。
D.石守信迷信天命,愚不可及。当宋太祖施行杯酒释兵权计谋时,他愚昧地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信驰奏:“城破在朝夕,大驾亲临,一鼓可平。”
(2)守信谢日:“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30 02:45: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子崧字伯山,燕懿王后五世孙。登崇宁五年进士第。汴京失守,起兵勤王,道阻未得进。闻张邦昌僭位,以书白康王:“宜遣师邀金人河上,迎请两宫,问罪僭逆,若议渡江,恐误大计。”遂与知颍昌府何志同 等盟,传檄中外。已而闻金人退,引兵襄邑,遣范埙、徐文中诣济州,请王进兵南京,且言:“国家之制,无视王在外者,主上特付大王以元帅之权,此殆天意。亟宜承制号召四方豪杰,则中原可传檄而定。”王命子崧充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邦昌家在庐州,子崧檄通守赵令僬几察之,且请捕诛其母子,以绝奸心。又言:“自围城以来,朝命隔绝,乞下诸路,凡有事宜,并取大元帅府裁决,伪檄毋辄行。宜顯被兵州县租,经理淮南、荆、断形势之地,毋为群盗所据。”会邦昌遣使迎王,子崧即贻王书日:“似闻谓以京师残破,不可复入,止欲即位军中,使困迁徙,臣窃惑焉。夫欲致中兴,当谨举措,宜先谒宗庙,觐母后,明正诛赏,降需四方。若京师果不可都,然后徐议所向。”遂传嬓京师,奏于隆祜太后日:“诸路先闻二圣北迁,易姓改国,恐有假讨逆之名,以窃据州那者。乞速下明诏,谕四方以迎立康王之意,庶几人心慰安,奸宄自消矣。”寻以所部兵会济州。康王即位,奏日: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子崧与御营統制辛道宗有隙,道宗短子崧于帝。帝降子崧为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绍兴二年赦,复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已卒于贬所。
(选自《宋史·赵子崧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B.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C.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D.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史上也有以勤王为名行篡位之实者。
B.路,是古代行政区域名称,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宗庙,是供奉、祭祀祖宗的地方。根据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和庶人一庙。
D.太后,是古代对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之时;根据具体情况,太后自称可用哀家、老身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子崧忠于国家,对僭位者深恶痛绝。他听说张邦昌窃据上位时,就建议康王向张邦昌问罪;任大元帅府参议官时,派人监察张邦昌的家,并且请求捕杀其母子。
B.赵子崧富有远见,多次提出积极建议。他请求康王进兵南京,且建议康王承制号令四方豪杰;上奏隆祐太后建议向四方宣谕迎立康王的意向以安慰人心、消除违法乱纪的事。
C.赵子崧直抒己见,劝阻康王军中即位。当康王听从张邦昌的建议想在军中即位时,他认为,应该先拜谒宗庙,朝见母后,明正赏罚,施恩四方;定都之事可从长计议。
D.赵子崧与人有隙,遭到贬官卒于贬所。他和辛道宗有嫌隙,遭到辛道宗的诽谤。皇帝听信谗言把他贬为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后来虽然被赦免起用,但已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獨被兵州县租,经理淮南、荆、浙形势之地,毋为群盗所据。
(2)诸路先闻二圣北迁,易姓改国,恐有假讨逆之名,以窃据州那者。

同类题2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

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

(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B.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C.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D.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职事,部长为刑部尚书。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有司,泛指朝廷的各级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D.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假;王安石很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
B.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极力主张恢复邢恕的官职,以免引起猜疑。
C.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他认为不应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
D.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乔执中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中进士第,知雍丘县,抚民如伤。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纲舟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时徽宗初政,纳用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章八上,贬惇雷州。
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为蔡卞所陷,与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
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任伯雨列传》)
(注)①纲舟: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多盗,然未尝有获者 苦:苦于
B.时徽宗初政,纳用论   谠:正直
C.若而不诛     贷:推卸
D.俾给事中     权:担任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B.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C.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D.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伯雨自幼与众不同,做雍丘县县令时,爱民如子,大力整顿漕运,使其境内不再受盗贼之害。
B.任伯雨担任左正言时,上书徽宗,揭发章惇有篡位的野心。而据北使之说,辽主曾对章惇屡次称善。
C.任伯雨多次谏言,大臣很畏惧他,皇帝也告诉他不说或少说,后因党事被革职,又被迫迁往昌化。
D.任伯雨对朝廷忠心耿耿,徽宗曾经重用他,他死后高宗诏赠他为龙图阁,加赠谏议大夫。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
(2)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茂良,字实之。绍兴八年,进士第。父母丧,哀号擗踊,邻不忍闻。调泉州察推,以廉勤称。累迁吏部郎官、监察御史。
江、浙大水,诏陈阙失,茂良疏曰:“崇宁、政和以来,小人道长,内则憸腐窃弄,外则奸回充斥。今进退一人,施行一事,命由中出,人心哗然,指为此辈。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时内侍龙大渊、曾觌皆用事,故茂良及之。
迁右正言。会内侍李珂没,赠节度,靖恭,茂良谏曰:“中兴名相如赵鼎、勋臣如韩世忠,皆未有谥,如朝廷举行,亦足少慰忠义之心。今施于珂为可惜。”竟寝其谥。尝论大渊、觌奸回,至是又极言之,曰:“二人害政,甚珂百倍。”疏入,不报,即家居待罪。章再上,除太常少卿,五辞不拜,除直秘阁、知建宁府。自以不为群小所容,请,不允。上后知二人之奸,既逐于外,起茂良广东提刑,就知信州。
上以江西连岁大旱,知茂良精忠,以一路荒政付之。茂良戒郡县免积税,上户止索逋,发廪振赡。疫疠大作,命医治疗,全活数百万。进待制敷文阁,赏其救荒之功。拜参知政事。
淮南旱,茂良奏取封樁米十四万,委漕帅振济。或谓:“救荒常平事,今遽取封樁米,毋乃不可?”茂良以为:“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他日,上奖谕曰:“淮南旱荒,民无饥色,卿之力也。”
潮州守奏通判不法,得旨,下帅臣体访。通判,茂良乡人也,同列密以省吏付棘寺推鞫,欲及茂良。奏事退,同列留身,出狱案进上,茂良不知也。上厉声曰:“参政决无此!”茂良不复辩。
(节选自《宋史·龚茂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B.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C.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D.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指古代帝王给予死去的贤明高尚、有功德、有操守的大臣的含褒扬意义的称号。
B.祠,祠禄的省称,宋时指大臣罢职后,朝廷令其管理道教宫观,实无职事,但领取俸禄。
C.荒政,指古代政府在荒年为应对灾荒、赈济百姓、避免社会动荡而施行的救灾政策。
D.棘寺,古时最初于棘木之下听讼断狱,后来大理寺掌管刑狱,故又称大理寺为“棘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茂良事亲至孝,敢于上疏直言。父母去世,他捶胸顿足,号哭声令邻居不忍听闻。江、浙发生水患,宋孝宗令言时政阙失,龚茂良直指小人专权。
B.龚茂良甘冒风险,反对內侍专权。內侍龙大渊、曾觌害政,龚茂良曾不止一次冒着遭受降职处罚的危险向皇上进谏,皇上最终接受了他的处罚建议。
C.龚茂良心系百姓,全力救助灾民。江西连年大旱并引发瘟疫,他在救灾的同时让医生救治病人,保全数百万人性命;面对淮南灾情,他奏请调拨封樁米救灾。
D.龚茂良深受信任,遭诽谤不辩解。有大臣欲借审讯通判的机会累及跟通判同乡的龚茂良,将案件报奏,皇帝深信龚茂良不会参与,龚茂良也不为自己辩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进退一人,施行一事,命由中出,人心哗然,指为此辈。
⑵茂良戒郡县免积税,上户止索逋,发廪振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改国子四门博士,赐绯。刘继勋节制同州,为掌书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显德中,定滨州田赋,世宗之,赐金紫。丁外艰,服阕,拜左司员外郎。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帝壮之。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每出巡,委州事于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钲自随。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雍熙元年,南郊毕,再为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赦过宥罪,议缓刑 狱:案件
B.定滨州田赋,世宗之 嘉:赞许
C.思恭理屈不 报:上报
D.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 稽滞:延误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B.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C.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D.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是汉初设置的监察州部地方的官员,后权利逐渐扩大,刺史一度改称州牧。
B.征辟是从汉朝开始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包括皇帝辟除和公府州郡征聘两种方式。
C.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和五代、北宋等政权并立,后为金所灭。
D.驿是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设有驿丞负责驿站的管理。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思恭孝顺明理。为了能够奉养亲人,他曾毅然辞去镇国军节度使一职;当军士们喧噪着想让他担任州帅时,他能够讲明祸福,并予以拒绝。
B.段思恭长于政事。他巧妙地将蝗灾与刑罚联系起来,提出了化解灾害的建议;他对滨州田赋的有关量定获得了周世宗的认可,并得到了相应奖赏。
C.段思恭果敢多智。他临危不乱,阻止了欲临阵脱逃的刺史;彭山一役,当军士迟疑时,他招募能先登山的军士,并许诺厚加赏赐,激发了斗志,大败贼军。
D.段思恭妄为专权。他随意地斩杀回鹘使臣,影响了宋与回鹘的正常交往;兼任沿江巡检出巡时,他将州事交给通判,自己却把牌印鼓角等随身带走。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
(2)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