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邕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姸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馆等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感东方(朔)《答客难》及扬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贻误后学,熹平四年,奏求正定《六经》文宇。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威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 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乃偃蹇者,致祸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还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毎集燕,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然卓多自用,邕恨其言少从,谓丛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聂欲东奔兖州羞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谷曰:“君状异于恒人,每行观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难乎?”邕乃止。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
B.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
C.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
D.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字,成年时由尊长所取,对平辈或长辈称字,以示尊重。常常与名构成近义或反义关系,文中“邕”和“喈”为近义。
B.《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而其中的《乐》失传,其余五部合称“五经”。
C.黥、刖,古代五刑中的两种。前者是在面部刺字,是较轻的一种;后者是砍掉双脚或脚趾的酷刑。
D.搢绅,把笏板插在带间,引申指士大夫。是以装束代指身份,类似的如“纨绔”“白衣”“青衫”“五陵年少”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蔡邕谨遵孝悌之道。母亲久病在床,他曾两个多月和衣而卧,随时照顾母亲;和叔父、堂弟同住,不斤斤计较,三代之间不分财产,深得当地百姓称赞。
B.蔡邕堪称儒生的楷模。因经书年代久远,多有讹误,蔡邕在灵帝的支持下修订《六经》;熹平石经建成,一时间观习者如堵。
C.蔡邕善鼓琴,且明于去就。桓帝时,他因善鼓琴被征召入朝,却称病躲避,半途而归;后遇董卓礼遇,为报知己之恩多在宴会上为其鼓琴助兴。
D.蔡邕城府不深。董卓被杀后,他在王允家做客,不知不觉中提及董卓不禁叹息变色,结果惹怒王允而被治罪,最终死在狱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感东方(朔)《答客难》及扬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②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乃偃蹇者,致祸不旋踵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3 05:43: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
②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衣屦穿决,形容枯槁。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③明年,迁长水校尉。其秋,金城、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初,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于防。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④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后汉书·耿弇传附耿恭》)
【注】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师复畔   畔:通“叛”,反叛
B.坐征下狱   坐:因为
C.恭上疏言方略 方略:方法,谋略
D.宜奉大使,镇抚凉部  奉:赐予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护:古代官名。汉、唐等时代为防卫边境与统治周边民族而设置的军事机关叫都护府,都护府长官称为都护。
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C.苏武:西汉名臣。武帝时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逼利诱,欲使其投降,誓死不从;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D.崩:又称驾崩,指古代帝王或王后死亡。古代对不同身份的人死亡说法不同,如:候王死亡称薨,大夫死亡称不禄,士死亡称卒,平民死亡称死。
【小题3】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⑵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
⑶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
【小题4】结合全文,分条概括耿恭“义重于生”体现在哪些方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数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注1,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俱伐北匈奴。虏皆奔走,不战而还。十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定车师而还。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建初元年,拜度辽将军。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关阳侯,食邑三千户。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阵立成,士卒皆乐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侯。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注2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曾孙纪,少有美名,公府,曹操甚敬异之,稍迁少府。纪以操将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谋起兵诛操,不克,夷三族。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
(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
注1 省闼:宫中。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梨通“苈”或“剺”,割破、划开的意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B.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C.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D.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于汉,北匈奴从漠北西迁。
B.食邑是指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卿大夫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C.征辟是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名流,辟是中央和地方长官自用僚属。
D.帝王纪年是一种重要的古代纪年法,分为年号纪年和按照帝王即位年次纪年两种,文中“永元二年”就属于后一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秉屡立战功。永平十七年,耿秉受诏与窦固率兵出白山攻打车师国,平定后返还;章和二年,耿秉又与车骑将军窦宪一起征讨并大败北匈奴。
B.耿秉治军有方。耿秉生性勇敢,处事简而高效,行军时常身先士卒,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遇到紧急情况军队能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
C.耿秉备受宠信。显宗常常让耿秉参与公卿集会议事,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肃宗时,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封关阳侯。
D.耿秉深受爱戴。他在边疆任职多年,深受匈奴人的感恩怀念;匈奴人听说他去世的消息以后,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
(2)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禅字纪山,巴郡安汉人也。仕郡功曹,举善黜恶,为邦内所畏。察孝廉,州辟治中从事。

时刺史为人所上受纳臧赂,禅当传考,无它所赍,但持丧敛之具而已。及至,笞掠无算,五毒毕加,禅神意自若,辞对无变,事遂散释。车骑将军邓骘闻其名而辟焉,举茂才。时汉中蛮夷反畔,以禅为汉中太守。夷贼素闻其声,即时降服。迁左冯翊,入拜谏议大夫。永宁元年,西南夷掸国王献乐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禅独离席举手大言曰:“昔齐、鲁为夹谷之会,齐作侏儒之乐,仲尼诛之。又曰:‘放郑声,远佞人。’帝王之庭,不宜设夷狄之技。”尚书陈忠劾奏禅曰:“古者合欢之乐舞于堂,四夷之乐陈于门,故《诗》云‘以《雅》以《南》,《株》《任》《朱离》’。今掸国越流沙,逾县度,万里贡献,非郑、卫之声,佞人之比,而禅廷讪朝政,请劾禅下狱。”有诏勿收,左转为玄菟候城障尉,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禅不加兵,但使吏卒往晓慰之,单于随使还郡。禅于学行礼,为说道义以感化之。单于怀服,遗以胡中珍货而去。

及邓骘诛废,禅以故吏免。复为车骑将军阎显长史。顺帝即位,迁司隶校尉。明年,卒于官。子澄,有清名,官至汉中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B.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C.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D.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曹,古代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要负责考察记录官员业绩,也属于较低级别的官吏。
B.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讳,而改称茂才,通过会试考试的人可称为生员或秀才。
C.汉中,古地名,指位于今陕西省南部和湖北省西北部,汉水流贯的区域。有"汉家发祥地"的美誉。
D.玄菟,是汉武帝灭卫氏朝鲜之后,在其地设立的一个郡,与乐浪郡、临屯郡和真番郡合称"汉四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禅勇于劝谏皇帝,他引述齐、鲁夹谷之会时孔子据礼仪规矩斩杀有辱诸侯的侏儒,提出放弃奢靡的郑国音乐、远离奸佞之人的观点加以讽谏。
B.陈禅特别有名声,后来他做了汉中太守。到汉中时蛮夷反叛,因为蛮夷一向都听闻过他的名声,竟然因此而立即归顺降服。
C.陈禅祖籍是巴郡安汉,他最早是做本地郡里的功曹吏,重视善恶的奖惩,郡里人都很敬畏他,他被下面人举荐,做州里的治中从事。
D.陈禅善于感化他人。在他担任辽东太守后,对于胡人,他先派吏卒去晓谕慰劳,并教单于行礼,被陈禅用道义感化的单于送胡地珍宝来馈赠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史记》中的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成推其博洽。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
【注】①隗(kuí)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
A.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B.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C.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D.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辅,既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种官职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亦指其所辖地区。
B.巡狩,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意为天子巡行视察诸侯为其所守的疆土并发布政令。
C.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
D.物故,亡故去世,《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中的“物故”即为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牛邯等人,对郎宫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
B.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几位王傅数次被宣召,有人因交游广泛不能前去应诏,唯独杜林有召必到。
C.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学识广博,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
D.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
(2)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