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邓禹及诸将多知之。数相荐举,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即拜汉大将军,持节北发十郡突骑。更始幽州牧苗曾闻之,阴勒兵,敕诸郡不肯应调。汉乃将二十骑先驰至无终。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汉即为兵骑,收曾斩之,而夺其军。北州震骇,城邑莫不望风弥从。遂悉发其兵,引而南,与光武会清阳。诸将望见汉还士马甚盛皆曰是宁肯分兵与人邪及汉至莫府上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光武曰:“属者恐不与人,今所请又何多也?”诸将皆惭。

明年春,率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围苏茂于广乐。刘永将周建别招聚收集得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建等遂连兵入城。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俱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非有仗节死义者也。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建、茂出兵围汉。汉选四部精兵黄头吴河等,及乌桓突骑三千余人,齐鼓而进。建军大溃,反还城。汉长驱追击,争门并入,大破之。

明年,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诸将乃服,曰:“不战而下城,非众所及也。”冬,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汉忠将军王常等,击富平、获过二贼于平原。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因追讨余党,遂至无盐,进击渤海,皆平之。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得召见,遂见亲信亲信:亲近,信任
B.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激怒:激起愤怒
C.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突击:突然出击
D.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相率:一个接一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汉乃将二十骑先驰至无终
B.①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②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
C.①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②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D.①遂悉发其兵,引而南②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小题3】下列的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吴汉“勇鸷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汉即为兵骑,收曾斩之,而夺其军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汉乃勃然裹创而起 ④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⑤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⑥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在邓禹和诸将领多次举荐后,才得以被光武帝召见,并最终成为光武帝最信任的人。
B.吴汉打败幽州牧苗曾,收降了北方州郡并得大量的人马,其他将领纷纷要求分得一部分,被刘秀呵斥后,惭愧不已。
C.吴汉在于敌军交战时摔伤了膝部,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他振作精神,鼓舞士气,最后取得胜利。
D.鬲县五姓杀死地方长官造反,吴汉不但不攻打他们,反而向他们道歉。最后五姓感动一同出城归降。
【小题5】用“/”给下文断句。
诸将望见汉还士马甚盛皆曰是宁肯分兵与人邪及汉至莫府上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
【小题6】翻译划线句子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②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非有仗节死义者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17 07:40: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耿恭字伯宗,少。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已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遣子入侍。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

会显宗,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馀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馀,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殁,至玉门唯馀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于是拜为骑都尉。

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后汉书·耿弇传附耿恭》

(注)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B.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C.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D.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拜礼最重的是肃拜,最轻的是稽首。
B.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C.崩:又称驾崩,指古代帝王或王后死亡。古代对不同身份的人死亡说法不同,如:诸候死亡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平民死亡称死。
D.孤:一是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文中即用义;另是指古代帝王的自谦(小国之君)、孤家简称孤,跟寡人意思相近,多与寡人合称“孤家寡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恭有将帅的才略。永平十七年参与攻打车师,使之归降。担任戊己校尉,驻屯车师后王部金蒲城。他到了那儿,就发布文告晓示乌孙国,显示汉朝的威德。乌孙国王很高兴,派遣使者进献名马,并送儿子入侍汉朝.
B.耿恭作战勇猛有智谋。北匈奴单于派兵攻打车师国,杀死车师后王安得,耿恭凭借涧水据守疏勒城,耿恭临危不乱,从容指挥,用毒药涂抹箭头并喊话震慑敌军,天降大雨,敌人恐惧,耿恭率军乘势攻击,顺利解围。
C.耿恭与士兵同生死共患难。匈奴人围困耿恭,耿恭率领寡弱无援的军队坚守孤立无依的城池,粮食吃完后,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牛筋。匈奴在城下断绝涧水,耿恭在城内打井十五丈深,没见到水,将士口渴难忍,榨马粪汁喝。他与吏士们上下齐心,同生共死。
D.耿恭有气节、有节操。匈奴攻击耿恭,他虽然处境艰难,但是众志成城,没有人有二心,匈奴单干对他很敬重,以名利美色招降他,耿恭不接受,斩杀了他的使者。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
(2)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庞参字仲达,河南缑氏人也。初仕郡,未知名,河南尹庞奋见而奇之,举为孝廉,拜左校今。御史中丞樊准上疏荐参,邓太后纳其言,即擢参,召拜谒者,使西督三辅诸军屯。四年,羌寇转盛,兵费日广,且连年不登,谷石万余。参奏记于邓骘,骘及公卿以国用不足,欲从参议,众多不同,乃止。拜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 参在职,果能抑强助弱,以惠政得民。元初元年,迁护羌校尉,畔羌怀其恩信。明年,烧当羌种号多等皆降,始复得还都令居,通河西路。时,先零羌豪僭号北地,诏参将降羌及湟中义从胡七千人,与行征西将军司马钧期会北地击之。参于道为羌所败。既已失期,乃称病引兵还,坐以诈疾下狱。校书郎中马融上书请之,书奏,赦参等。后以参为辽东太守。永建元年,迁度辽将军。四年,入为大鸿胪。尚书仆射虞诩荐参有宰相器能,以为太尉,录尚书事。是时三公之中,参名忠直,数为左右所陷毁,以所举用忤帝旨,司隶承风案之。上计掾广汉段恭因上疏曰:“伏见道路行人,农夫织妇,皆曰‘太尉庞参,竭忠尽节,徒以直道不能曲心,孤立群邪之间,自处中伤之地’。昔白起赐死,诸侯酌酒相贺;季子来归,鲁人喜其纾难。夫国以贤化,君以忠安。今天下咸欣陛下有此忠贤,愿卒宠任,以安社稷。”书奏,诏即遣小黄门视参疾,太医致羊、酒。永和元年,以久病罢,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庞参传》)
【注】①薤: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鳞茎,鳞茎和嫩叶可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
B.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
C.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
D.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是汉代设立的察举考试,明清后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B.军屯,此指国家配给驻防卫所的士兵土地,就地屯田,自耕自种,实现军队的自我供给。
C.疏,古代一种文体,有多种解释,此指封建时代大臣向帝王分条陈述建议、意见的文书。
D.黄门,汉代由宦者担任,帮助皇帝传递信息,因常站在黄门下等候皇帝的宣召得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参德才兼备,屡被举荐。他尚未有名气时就受到河南尹的推荐,接着又有御史中丞举荐。
B.庞参任职边疆,熟悉政务。他曾受命督办军屯,还做过护羌校尉等与边疆事物相关的职务。
C.庞参礼遇贤士,为政惠民。做汉阳太守时,面对郡里贤人倨傲毫不介意;做太尉时,百姓上书赞扬其德政。
D.庞参贤能忠贞,多被赞誉。尚书仆射虞诩认为他有宰相的才具,上计掾段恭把他与白起和季子并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已失期,乃称病引兵还,坐以诈疾下狱。
(2)参名忠直,数为左右所陷毁,以所举用忤帝旨,司隶承风案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杜诗传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bēi)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府符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dǎng)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视事七年,政化大行视事:任职
B.闻贼欲北度规:谋划
C.帝惜其能,遂不之许:同意
D.诛逆贼杨异等降:投降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能表现杜诗尽心朝廷、直言善策的一项是( ) (3分)
①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②诗雅好推贤,数进名士 
③征兵郡国,可立虎符 ④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A.④⑤⑥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当时萧广放纵士兵横行民间,百姓惶恐不安。杜诗立即向萧广晓喻利害,但他仍旧我行我素,于是杜诗上报朝廷而击杀了萧广。
B.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想要北度,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贼人的船只,部署军队,带领冲锋陷阵的骑兵,消灭了敌人。
C.任南阳太守期间,杜诗生性节俭,廉洁公正,诛杀强暴,树立威信,并且还擅长计划谋略,爱惜民力,为民造福。
D.杜诗虽身为地方官,但一心为朝廷着想,忠直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上奏。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5分 )
译文:     
(2)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5分 )
译文: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途,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之。”

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屡公府 ②去则之 ③备礼征之,不至 ④吾无德以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非力不食//众怪,不知
B.桓帝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稚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
C.既谒退//哭毕
D.时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卒,时年七十二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乃选能言语生芭容轻骑追之
B.蕃在郡不接宾客
C.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
D.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2)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小题5】依据本文内容,简析作者如何刻画徐稚这一人物形象的?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祭肜字次孙,早孤,以至孝见称。遇天下乱,野无烟火,而独在冢侧。每贼过,见其尚幼而有志节,皆奇而哀之。
光武初拜肜为黄门侍郎,常在左右。以肜为偃师长。肜有权略,视事五岁,县无盗贼,课为第一,迁襄贲令。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帝以肜为能,建武十七年,拜辽东太守。至则励兵马,广斥候。肜有勇力,能贯三万斤弓。虏每犯塞,常为士卒前锋,数破走之。二十一年秋,鲜卑万余骑寇辽东,肜率数千人迎击之,自被甲陷陈,虏大奔,投水死者过半,遂穷追出塞,虏急,皆弃兵裸身散走,斩首三千馀级。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肜以三虏连和,卒为边害,二十五年,乃使招呼鲜卑,示以财利。其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肜慰纳赏赐,稍复亲附。其异种满离、高句骊之属,遂骆驿款塞,上貂裘好马,帝辄倍其赏赐。其后偏何邑落诸豪并归义,愿自效。抚夷狄以恩信,皆畏而爱之。
永平十二年,征为太仆。肜在辽东几三十年,衣无兼副。显宗既嘉其功,又美其清约,拜日,赐钱百万。
十六年,使肜以太仆将万余骑与南单于左贤王信伐北匈奴,期至涿邪山。信初有嫌于肜,行出高阙塞九百余里,得小山,乃妄言以为涿邪山。肜到不见虏而还,坐逗留畏懦下狱免。肜性沉毅内重,自恨见诈无功,出狱数日,欧血死,临终谓其子曰:“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既卒,其子逢上疏具陈遗言。帝雅重肜,方更任用,闻之大惊,召问逢疾状,嗟叹者良久焉。乌桓、鲜卑追思肜无已,每朝贺京师,常过冢拜谒,仰天号泣乃去。辽东吏人为立祠,四时奉祭焉。
(节选自《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B.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C.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D.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事,办公,接任治事,多指政事言。这里指官员到地方上去视察和指导工作。
B.斥候,也作"斥堠",古代的侦察兵,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
C.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张衡传》中的“公车特征拜郎中”。
D.疏,指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这里是一种文体,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肜以孝著称。他在天下大乱之际,仍然坚持守基,即使是贼人都被他的志向节操感动了。
B.祭肜有勇有谋。他经常身先士卒,在与鲜卑作战时以少胜多。他还能用恩惠信用来安抚夷狄。
C.祭肜清廉俭朴。他担任辽东太守将近三十年,衣服都不超过两套,因此被任命为太仆时,皇帝赏赐他一百万钱。
D.祭肜忧愤而死。他出征时遭欺骗,不见敌人而回,被朝廷判逗留畏敌而下狱免职,出狱几天后吐血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
(2)吾蒙囯厚,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
【小题5】课内文言语句翻译。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