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都,受小职。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
B.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
C.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
D.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指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创于秦始皇。
B.棨戟,有缯衣的戟,古时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
C.玺书,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用泥封加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D.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劈为两半,将帅持其中一半不能调遣军队。
【小题3】下列有关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年轻有才,办事公平。担任侍御史时,因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民间暴虐横行且不听杜诗的劝说,杜诗杀掉萧广并向朝廷汇报,得到皇帝的召见。
B.杜诗实干为民,清廉为官。担任汝南都尉时帮助百姓整顿农事;担任南阳太守时,使得南阳郡内家家殷实富足,被人们称为“召父杜母”。
C.杜诗思虑周密,善于谋划。进谏时用魏公子借助虎符调兵来解邯郸之围的例子来说明建立虎符制度的重要性。皇帝认为有道理,采纳了他的建议。
D.杜诗一生清贫,家无余财。他生前没有田宅土地,致使遗体无处安葬。皇帝命令在郡守官邸里治丧,并赐绢匹作为治丧费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都,受小职。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2)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3 07:01: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 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 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
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咸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延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胡骑休屠黄石屯据要害,其有警急,逆击追讨。虏恒多残伤,遂绝不敢出。后坐擅诛羌,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B.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 岁开广/百姓充给
C.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 岁开广/百姓充给
D.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 开广/百姓充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易》《春秋》是六种经书之一,和另三种经书《书》《乐》《礼》合称“六艺”。六艺也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B.中土,古指中原地区,又称中州,是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 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
C.征辟,是汉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地方官推荐两种方式。如《张衡传》 : “连辟官府,不就。”
D.“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官职的合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官职不随朝代 的不同而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延自幼聪慧,年轻有为。他十二岁时就成了太学的学生,扬名太学;十九岁时被任命为会稽都尉,以致来迎接他的官员见他如此年轻感到很吃惊。
B.任延礼待贤才,重视孝道。担任会稽都尉时,他聘请品行高洁之士,礼待不愿出仕的龙丘苌; 巡视属县时,派人慰问孝顺的人,并招待他们吃饭。
C.任延关注民生,体恤民情。他指导九真之民射猎农耕,开垦荒地,由贫穷变为富足;他帮助 少数民族百姓适龄匹配,婚嫁聘娶,深得他们信任感激。
D.任延有勇有谋,除暴安民。在武威任职,镇压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面对危害百姓的少数民族,他严厉治军、占据要隘,大败贼寇,使之不敢来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2)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

同类题3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
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后除瑕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赃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此赃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时,诏赐降胡子缣,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赦郎。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
(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有删改)
注①掾:属官;属员。②缣:细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诏部送徒河内 诣:前往,到……去
B.意人问状   屏:使(人)退避
C.时交趾太守张恢,赃千金,征还伏法 坐:因犯…罪,触犯法律
D.帝而问其故 怪:责怪,不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吾闻无道之君刃残人 ②资物簿入大司农
B.①臣闻孔子忍渴盗泉之水 ②意遂道解徒桎梏
C.①县不得已之 ②克期俱至
D.①君所使掾何仁于用心 ②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
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②遂令建进药而死
③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 ④不忍加刑,遣令长休
⑤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⑥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③⑥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大司徒侯霸公府时,钟离意命令属下遣送囚徒,当时正值寒冬,钟离意就动员弘农县给囚徒制作棉衣,县里不得已照办了。
B.面对服罪的檀建,钟离意没有处罚他,而是力排众议放他回去休长假。檀建回家后,父亲认为儿子的罪过应当以命相抵,就让他服药而死。
C.钟离意接受班赐之物后不拜谢,皇帝觉得他很清正,不但不怪罪,反而加赏他库钱三十万作为奖励。
D.防广吃官司坐牢,其间母亲病亡,防广哭泣不食。钟离意被他的孝心感动,就把他放走了。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最终也被免除了死罪。
【小题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②此赃秽之宝,诚不敢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也。家世二千石。瓒以母贱,遂为郡小吏。后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略见书传。举上计吏。太守刘君坐事槛车征,官法不听吏下亲近,瓒乃改容服,诈称侍卒,御车到洛阳。太守当徙日南,瓒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曰: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既行,于道得赦。
瓒还郡,举孝廉,除辽东属国长史。尝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瓒乃退入空亭,约其从者曰:“今不奔之,则死尽矣。”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瓒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
初平四年,瓒破禽刘虞,尽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前此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以为易地当之,遂徙镇焉。乃盛修营垒,楼观数十,临易河,通辽海。
建安三年,袁绍复大攻瓒。瓒遣子续请救于黑山诸帅,而欲自将突骑直出,傍西山以断绍后。长史关靖谏曰:“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而待也。”瓒乃止。绍渐相攻逼,瓒众日蹙,乃却,筑三重营以自固。
四年春,黑山贼帅张燕与续率兵十万,三道来救瓒。未及至,瓒乃密使行人赍书告续曰:“起火为应,吾当自内出,奋扬威武,决命于斯。”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绍设伏,瓒遂大败,复还保中小城。自计必无全,引火自焚。
(节选自《后汉书·公孙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B.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C.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D.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千石是汉代郡守一年的俸禄,于是就用“二千石”来称呼郡守。
B.孝廉是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治理才能出众而任官职的人。
C.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多是帝王用的。
D.《后汉书》是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瓒重情重义。太守刘君犯了事被用囚车解送京城,公孙瓒改变身份侍奉太守;太守被流放,公孙瓒也愿追随前去。
B.公孙瓒果敢勇猛。在猝然遭遇比自己多数十倍的鲜卑骑兵时,他果断决策,冲向鲜卑骑兵,杀伤数十人,才得以幸免。
C.公孙瓒雄心勃勃。他相信童谣的说法,认为易州这个地方是成就霸业的风水宝地,于是迁都在这里,修建宫殿,以待时机。
D.公孙瓒智谋不足。被袁绍围困之后,无法突围,只得后退;秘密派出使者送信,却被袁绍截获,最终走投无路,自焚而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
(2)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建宁三年,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B.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C.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D.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是指《诗经》《礼记》《尚书》《周易》《春秋》《乐经》六部儒家经典。《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也是指的这六部经书。
B.太学是古代的高等学府。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隋代开始设立国子监,唐代太学隶属于国子监,明以后只设国子监,不设太学。
C.搢绅,“搢”为“插”意,“绅”是指古代仕宦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意即把上朝用的笏插到“绅”中,代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也作“缙绅”。
D.《后汉书》为班固所著纪传体断代史,全书主要记述上起东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共近二百年的史实,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邕博学多才。他擅长天文、数术、辞章等,认为当时很多经典中文字有错误,俗儒易牵强附会,就与其他官员一起奏请校正六经文字,得皇帝准许。
B.蔡邕不慕权贵。他被天子征召,赴任途中称病归家了;被董卓征召,也称病不就,惹怒了董卓。董卓以自己有杀人之权逼迫,蔡邕只得妥协。
C.蔡邕擅长音律。他在陈留赴宴时,敏锐地从琴音辨识出杀意。当琴师说乐中有“杀意”是因看到螳螂捕蝉时,蔡邕笑着指出这只是借口。
D.蔡邕无辜被害。王允将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类比自己不杀蔡邕,意在强调如果留下蔡邕,自己将会像汉武帝受到司马迁毁谤一样受到蔡邕毁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2)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