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三分钟的高贵

威康·保西

①阿普达是英国伯明翰南部山区的旅游观光小镇,保留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很多特色,至今仍然使用马车代步。艾迪是镇上一家出售特色草帽的小工艺店老板。半年前,艾迪和邻近的迪克鲁斯镇上的姑娘苏菲相爱了,可镇上大法官的儿子洛克也看上了苏菲,发誓非她不娶。

②几天前,苏菲告诉艾迪,她父亲对洛克家的背景很满意,但在听说苏菲爱上了卖草帽的艾迪后非常生气,并且打电话给远在伯明翰当医生的苏菲的哥哥博格,要他回家阻止妹妹。另外,博格也打算近期回家给父亲做一个手术,切除父亲额头上的良性肿瘤。“百合节”要到了,按照当地习俗,镇上的男孩都会在这天到心爱的女孩家送上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借此表明心迹。苏菲抽泣着要艾迪想办法,送一份能够打动她父母的厚礼。

③艾迪咬咬牙,取出了全部积蓄,共6000英镑,但他想来想去不知买什么,于是就把这些钱都放在他母亲留下来的一个梳妆匣子里,他想都带给苏非,让她自己用这些钱去挑选礼物。

④“百合节”这天早晨空降暴雨,艾迪急匆匆起床。阿普达和迪克鲁斯两镇相隔几十公里,山路崎岖不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马车夫亨特驾着马车来到了艾迪门前,半小时后,马车来到镇中心,艾迪远远看见洛克站在路边,洛克也要去苏菲家送礼。

⑤“亨特,给我把画搬上去,千万小心,光那个檀香木框就抵得上你十几辆马车!”洛克大声嚷嚷着跳上了车,“嘿,这不是艾迪吗,你不会也要到苏菲家去吧,准备了什么礼物啊?”听着洛克的揶揄,艾迪没接腔,他很是自卑。

⑥飘泼大雨让马车速度愈加慢了,以前只要三四个小时的路他们走了七八个小时还没到,现在离迪克鲁斯镇还有好几里山路呢!此时大雨滂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马车在过一条岔道口时,一个浑身湿透的中年男子拦在前面,他提着一只便带式手术箱,“对不起,能让我搭乘一段吗?我到前面的迪克鲁斯镇。”这个中年男子告诉他们,他坐的马车半路坏了,他只好徒步前行了十几里路。

⑦“快上来吧!”艾迪忙招呼这名男子坐下,他得知男子叫博格。洛克不满地哼了一声:“小心些,别弄坏了我的画!你可赔不起!”

⑧道路越来越泥泞,突然马停下来不走了,它可能累坏了。洛克气急败坏地猛踹马屁股,马受到惊吓,飞快地向前冲去,前方正是一个斜坡,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马车就向路旁倾覆,他们滚进了数英尺深的坡底。

⑨一阵眩晕过后,艾迪睁开了眼睛,四周一片昏暗,洛克和博格也躺在附近的泥泞里呻吟,不过他们还可以站起来。但艾迪突然发现亨特半天没有爬起来。“噢!上帝,他腿上流了好多血!”在艾迪点燃的打火机的光芒里,洛克惊恐地指着亨特右大腿下的一汪鲜血叫道。

⑩“让我看看,”博格蹲下身察看伤情,亨特已经昏迷,鲜血从他的大腿股动脉汩汩流出,一根尖树枝刺穿了他的大腿。“动脉破裂了,他失血过多,必须立即缝合动脉止血!”博格果断地说,接着他又以医生的口吻命令艾迪和洛克道:“去把我的手术箱找来!”

(11)博格接过艾迪从泥泞中找到的手术箱,取出手术刀和缝事伤口的针线,然后和艾迪合力将亨特抬到一块突出的崖壁下。

(12)就在博格准备开始手术时,他发现天色实在是太暗了,让他看不清楚亨特伤口的准确位置,“快点燃打火机。”博格急切地说。衣物都被雨水打湿了,无法点燃,艾迪只好一直摁着打火机,借着微弱的光芒,博格开始给亨特实施手术。然而,打火机油就快消耗光了,火光越来越微弱。“我还需要3分钟,你们身上还有什么可以用来照明吗?”博格心急如焚地问。

(13)“对了,年轻人,你的画用塑料包着,应该可以点燃的。”听到博格问起了自己,洛克开始支支吾吾:“这……下着雨……要是打开就毁了,那可是幅名画,值很多钱。”

(14)这时,艾迪突然想起了匣子里的6000英榜,他赶紧将它找出来,还好,钞票还没有被打湿。“快缝合伤口!”艾迪迅速点燃了一张张钞票,微弱的光映着他有些苍白的脸。

(15)3分钟过去了6000英榜烧成了灰烬,手术也终于完成了,艾迪和博格都瘫软地坐在了泥地上。“小伙子,你身上怎么带着这么多的现金?”博格忍不住发问了。“那是我准备给心爱的苏菲买礼物的,现在,我可一无所有了。”

(16)“苏菲?”博格轻轻念道,很快地拍了拍艾迪的肩膀,“放心吧,好小伙,这个女孩会属于你的!”远处传来了马车声,原来苏菲的家人得知博格今天要回来,却迟迟没到后,派人来接他了。

(17)当洛克知道来的人就是苏菲的家人,并且得悉博格就是苏菲的哥哥时,赶忙殷勤地问这问那。但是,博格只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他微笑地对着艾迪说:“小伙子,我的妹妹需要与高贵的人共度一生,3分钟里,你失去了6000英榜,却赢得了真正的高贵!”

(18)半年后,苏菲成了艾迪的新娘。

【小题1】小说第①段对阿普达镇及艾迪、洛克的介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请从小说前三自然段中,找出为后文埋下的伏笔。
【小题3】艾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艾迪的形象。
【小题4】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以“最后三分钟的高贵”为题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4 07:02: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堂里也有葡萄吗

『美娜塔莎·弗兰德

在距离我们大学几英里远的地方,有一个专门停放家庭拖车的停车场,里面坐落着一片绿松石颜色的房屋。梅丽莎就住在位于保龄球场和收费公路之间的那一栋房子里。而在停车场外面的草地上,到处都撒满了空的啤酒罐和被丢弃的衣服。

“莫莉,我们来这儿做什么呀?”当我们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不禁感到非常惊讶。

此刻,莫莉正缓缓地把车开向那块唯一没有任何垃圾的地方。见我问她,她便以朋友之间才有的口吻答道:“我们不是要去做一件与众不同的事吗?”

“哦,上帝,瞧我这记性!”经她这么一提醒,我猛地想了起来。就在3个星期之前,我为我们俩在志愿者协会注了册,那天,当我回到宿舍,仍旧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看着我那近乎疯狂的样子,莫莉微微地笑了笑。从她的笑容里,我仿佛能听见她在说:“哈!你以为我们是谁啊?接受了名牌大学教育就了不起吗?冒冒失失地来到别人的家里,就要把人家女儿带走?你以为我们是谁啊?”

我们最后达成一致,并且联系到了一户人家,他们有个女儿名叫梅丽莎,我们决定帮助梅丽莎。

当我们敲开房门时,开门的是梅丽莎,她非常瘦小,四肢细得像竹竿似的。她上下打量着我们,她一定在想:“这两个女孩子信得过吗?”

在她身后,站着两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当梅丽莎带着我们参观他们的拖车房屋时,我看得出他们有些不情愿。我知道,他们不想让我们看到他们家的寒酸。

梅丽莎的父母一直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着她像蝴蝶似的飞过来飞过去。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他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自己那成为焦点的孩子,开心地微笑着。

“瞧,这个是我,那时我还是小孩子呢。”梅丽莎指着一张照片说,“这是马克,我的双胞胎兄弟,可他已经死了。

“米茜,”妈妈向她招了招手,并且柔声喊道。她走到妈妈身边,俯下身子,聆听妈妈告诉她的一个秘密。片刻之后,她一睑严肃地对我们说:“妈妈说马克和其他天使一起住在天堂里。”

房间里顿时被一种莫名的沉默笼罩起来。,良久,我和莫莉打破了这种难耐的氛围。我们向他们一家郑重承诺:我们会为梅丽莎系牢安全带,会带4份食物回来,8点钟准时到家。

接着,我们一起走向汽车,而梅丽莎一边走,一边转过头。此刻,那两个孩子正站在窗前,小脸紧紧贴在玻璃上,目光中充满了羡慕和渴望。

“他们也想来的。”梅丽莎说。

“下次吧,今天晚上是专门为你准备的,是属于你自己的,”在前往大学的路上,梅丽莎不停地唠叨:“今天晚上是专门为我准备的,是属于我自己的特殊一晚。”

来到学校的餐厅,她问:“所有的东西……我都能吃吗?”

“当然。”梅丽莎惊得目瞪口呆。她盯着一盘盘食物,绕着食物桌转了几固,直到我们把她带到了公共餐厅中间专门摆放沙拉的柜台。

她指着放在一个金属罐里的东西问道:“那是什么?”

越过梅丽莎的头,我悄悄对莫莉耳语:“难道她从来没吃过葡萄?”

“它们好吃吗?……嗯,它们非常好吃。”

我将梅丽莎抱了起来,这样,她就能用那一对沙拉钳夹到葡萄了。她一个个夹着,很快,盘子里就堆满了葡萄。然后,我们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她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看着那满满的一盘葡萄,看着她贪婪地吃着葡萄的样子,我和莫莉感慨万分。我们没有想到在那一桌桌丰盛的食物中,她最想要的竟然是葡萄。她希望每个星期、每一天甚至每一顿都能吃到葡萄。

于是,我们3人又走到了沙拉柜台,开始往塑料杯里装葡萄,这是给梅丽莎家人的在回家的路上,梅丽莎静静地坐在后面的座位上,望着怀里紧紧抱着的那四个装满了葡萄的塑料杯,虔诚地微笑着。

当我们驶离那条收费公路,驶过那个保龄球场,把车开到了那块唯一没有任何垃圾的地方,正准备下车时,梅丽莎打破了沉默:“姐姐,天堂里也有葡萄吗?”

闻听此言,莫莉和我面面相觑。同时,梅丽莎把手伸向我,紧紧地握了一下我的手,仿佛在默默地对我说:“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我爱怜地注视着梅丽莎:“天堂里当然也有葡萄,而且,每一餐都有,每一餐。”

(编译:李威)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撒满了空的啤酒罐和被丢弃的衣服”交代了梅丽莎的生活环境,暗示其生活的贫困;也说明她家居住的环境不好。
B.梅丽莎父母的表现流露出他们对孩子的爱和他们安静的性格;“像蝴蝶似的飞过来飞过去”体现了梅丽莎的兴奋。
C.文章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描写了梅丽莎离开时其他两个孩子的表现,展现了他们内心的羡慕和渴望。
D.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梅丽莎而对丰厚美食的情景,表现出的不仅仅足小孩子的好奇心,更是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向往,
【小题2】作品是怎样叙述梅丽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课文节选段落,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②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③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④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⑤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绝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
⑥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⑦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小题1】第④段中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2】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⑤段的演讲内容。
【小题3】第⑥段中提到“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这”指什么?“致命伤”意味着什么?
【小题4】第⑦段中“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的意思是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西莫·邦滕佩利
我曾在塞尔彭蒂街×号三楼的一户人家里做过钢琴教员。
三月初的一个下午,我凭窗向上望去,目光正好和四楼窗前一位金发女郎的两只蔚蓝色眼睛对视。以后上课的日子里,这种四目相互顾盼的情景又出现过几次。后来我得知四楼住着一户有钱人。我的守护神使我预见到自己将成为一个生活舒适、幸福的丈夫;经过一段神速的、传奇式的爱情浪漫史后,与那位金发蓝眼女郎结为夫妇。
我等待,希望有机会和她相遇。在爱情之月的初旬,我和她终于相遇了。那天,我到主顾家去,刚登上一段台阶,突然,在我身后,下面作响,或许是一种心声在作怪,我回过头去。是她,她正在上楼梯。我放慢了脚步。我的脚每登上一级台阶,心就怦怦跳上十下。猛地,我像触了电似的,闪电穿过我的全身,打在了我的鞋上。
我想撇下故事暂且不表。我曾经拜读过美国所有诸如某某大王之类的亿万富翁的发迹史:在他们刚刚起步开始自己的生涯时,都是穿“一双破鞋”到达某座城市的。事情就是这样,即使什么人故意把鞋子弄破也无济于事,这是有经验的人告诉我的。鞋可以破在前面 ,也可以破在后面;而破在后面,那就顶顶糟糕了,因为观察到你鞋后面破的人,你自己是看不见他们的,你甚至可以想像你后面跟着一群数不清的人在讥笑你 。另外,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当你上楼时,在你背后的人最容易观察到你的破鞋。但是有一点是确凿的,那就是我的一双鞋是破的,并且是破在了后面。
正当我和她初次交谈的神圣时刻即将来临 ,我的心几百倍地跳动时,我蓦地想起这档事儿。紧接着,另一个闪念提示我要赶快摆脱这一困境,不然它一下子就会毁了我的现在和将来,误了我的爱情和幸福。但是,我又不能加快步伐,她会怎么看待我的出人意外的逃离呢?于是,我掏出一支香烟,止住脚步,靠墙而立,开始摸索口袋,好像在寻找火柴。我估计这番动作可以给予她时间,让她打我面前经过,使我有机会向她投去决定性的伟大一瞥,而我的鞋后跟又能紧紧贴着墙,避开她那蔚蓝色的眼睛。但是,她见我停下来,似乎有点踌躇不决;没错,她怕我使用暴力去亲近她。怎样才能叫她明白我不至于如此不慎和下流,而是情愿小心翼翼地、毕恭毕敬地跟在她后面?不,她不懂这一切。我站在墙边,在口袋里摸索着,寻找火柴。她呐,在距离我二十级台阶上也停了下来。最后,姑娘只好鼓起勇气,应付想像中的危险,重又开始上楼。
她愈向我走近,我愈急切地望着她,她的脸蛋儿就愈加绯红。她登上我所站的台阶,身子竟然簌簌发抖,像是要昏厥过去的样子。 难道在楼梯上爱我竟爱到如此地步了吗?不过,她很快就神智清醒了,强打起精神,明显地加快了步伐,向上跑去。我手里拿着熄灭了的香烟,几乎是立刻就跟在她后面继续上楼。我用爱怜的目光望着她那婀娜多姿的身躯,从一头金发开始,顺势看到她那百合花般洁白的脖颈,往下是细弱的肩膀,慢慢落到她那轻柔的衬裙,又卑微地向下看到她那小巧的双脚……天上的云,苍穹上的星啊!那对小巧的脚上穿着一双破鞋,一双破在后面的鞋!她自己明白这点。是的,她明白,所以仓惶逃去。
可以肯定,她并不是四楼有钱人家的千金小姐,只不过是魔鬼创造出来的美女,安排了一个粗俗的插曲,来考验我的德行。我憎恨自己,厌恶这个世界。于是,我转身向后,下楼,狼狈逃去。从此,我和家庭钢琴老师这个职业绝了缘,也无心再去追逐有钱人家的女子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鞋”为中心,情节曲折起伏,结局更是出人意料。作者通过鞋来隐喻人身上的缺点,讽刺人们对缺点的不敢正视。
B.小说第四段运用了插叙的表现手法,引出对“鞋”特别之处的介绍,既照应了标题,又使得小说情节发展更加合情合理。
C.在楼梯上,金发女郎越向“我”靠近的时候,脸蛋儿就愈加绯红,这是她在“我”急切地注视下产生的正常的少女心理反应。
D.倒数第二段中“天上的云,苍穹上的星啊!”语言幽默风趣,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看到牛郎穿的也是破鞋后的失望。
【小题2】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的“破鞋”于“我”而言,有何特别的意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日本)芥川龙之介

这事发生在我上中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年秋天,学校组织了一次从日光到足尾的历时三天的修学旅行。

出发那天,我连早饭也没正经吃就从家里跑出去了。虽然,坐电车到火车站,连二十分钟也用不了,但还是不由得感到着急。

天公不作美。阴沉沉的。

这当儿,开来一辆减价加班车。车上很挤,我好容易才抓住拉手。这时有人从背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早上好!”

我赶紧回头一看,原来是能势五十雄。他也跟我一样,身穿深蓝色粗斜纹哔叽制服,将大衣卷起来搭在左肩上,缠着麻布绑腿,腰上挂着饭盒包儿和水壶什么的。

能势和我毕业于同一个小学,又进了同一个中学。他成绩一般,功课没有特别好的,也没有特别不好的。不过有些事他倒来得乖巧,流行歌曲只要听上一遍就能把曲调背下来。旅途中晚上住旅馆,他就神气活现地给大家表演。吟诗、说书、相声、魔术,他样样来得。他还擅长比手划脚、挤眉弄眼来逗人,在同学中颇有人缘。

我们聊着天,电车到站了。

走进火车站一看,时间还早,同学才到了两三个。我们照例兴致勃勃地聊起天来。在我们这个年龄,都以“老子”代替“我”,自鸣得意。伙伴们大谈对这次旅行的估计,议论旁的同学,并说些老师的坏话。

老泉可诡啦。那家伙有一本教员用的英文读本,听说事先他连一回也没温习过哩。”

平野更诡。据说考试的时候,他把历史年代都写在指甲上。”

说起来,老师也诡。”

可不是诡吗!本间连Feceive这个字是i靠先还是e靠先都拿不准,他就靠那本教师用的读本好歹糊弄着教呢。”

我们开口一个“诡”,闭口一个“诡”,没一句正经话。我们当中没有一个老实人,其中尤以能势的形容最损,也最俏皮。

“能势,能势,看看那位大娘。”

“她那副长相活像一只怀了孕的河豚。”

“这边的搬运夫也似乎像个什么。你说呢,能势?”

“像卡尔五世。”

最后能势简直独自把坏话都包下来了。

这时有同学发现了个古怪的人,站在列车时刻表前面,查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他身穿暗褐色西服上衣,深灰色粗条纹裤子里的两条腿细得像跳高用的撑竿。宽边旧式黑礼帽下面露出花白头发,看来已上了岁数。脖子上却围了一条黑白格子的醒目的手绢,腋下夹着一根长长的紫竹手杖。不论服装还是举止,活像是把《笨拙》上的插图剪下来,将它立在这熙熙攘攘的火车站上了。——由于找到了新的笑柄而兴高采烈的那个同学,乐得两肩直颤,拽拽能势的手说:“喂,你瞧那家伙怎么样?”

于是,我们就把视线集中在那个怪人身上。那个人胸部略挺,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大怀表,一个劲儿地核对列车时刻表上的钟点。我虽然只瞥见了他的侧脸,却一眼就看出那是能势的父亲。

但是在场的同学谁也不知道。所以个个都想听能势恰如其分地形容一下这位滑稽的人物,于是大家兴致勃勃地盯着能势,准备大笑一场。我当时作为一个中学四年级的学生,是无从揣度此时此刻能势的心情的。我差点儿冒出“那是能势的父亲哩”。

这当儿,我听见能势说道:“那家伙吗?他是个伦敦乞丐。”

不消说,大家哄堂大笑起来。有人还故意挺起胸,掏出怀表,学能势的父亲。我不由得低下了头,没有勇气去看当时能势的表情。

“说得妙!”

“瞧,瞧他那顶帽子。”

“贫民窟里才找得到吧?”

“贫民窟里也找不到的。”

“那么只好到博物馆去喽。”

大家又趣味盎然地笑了。我在半明半暗中悄悄地打量着那位“伦敦乞丐”。

不知什么时候透出了微弱的阳光,窄窄的一条光带从高高的天窗曚曚昽昽地照射进来。能势的父亲正好处在光带之中。周围一切都在活动,并像雾一样笼罩着这栋巨大的建筑物,难以辨别这是人声鼎沸还是物体的轰鸣。然而惟独能势的父亲却一动也不动。这个身穿旧式西服、与现代风马牛不相及的老人混在川流不息的人流当中,斜戴着过时的黑礼帽,右手掌心上托着系紫色绦带的怀表,依然像《笨拙》上的剪影那样伫立在列车时刻表前面……

事后我暗中打听出,能势的父亲当时正在大学的药房工作,是为了在上班途中看看自己的儿子跟同学一道去旅行的场面,才特地到火车站来的――事先他也没有告诉儿子一声。

中学毕业后不久,能势五十雄就患肺结核病故了。我们在中学的图书室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我站在戴了制服帽的能势遗像前致悼词。我在悼词中加上了这么一句:“你,是个孝子……

(选文有删改)

(注)①卡尔五世(1500~1558),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②《笨拙》,英国讽刺漫画杂志。
【小题1】简要分析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小说中两次写到父亲的服装举止像《笨拙》中的剪影,有何用意?
【小题3】“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结尾说“我在悼词中加上了这么一句:‘你,是个孝子……’”,有人认为这是“我”对能势的讽刺,也有人认为是“我”对能势的肯定。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苏密妲

H·P·西里瓦尔德纳

在康提火车站的候车室里,挂钟上的时间是差十分五点。贾亚西利一直在盯着这个挂钟,瞅着它的分针缓慢地移动。他焦躁不安,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表,点燃了一支香烟。他有点奇怪,不知为什么心跳得这么厉害,甚至连在他身边走过的人都能听到他心跳的声音。时间越接近五点,他的心情就越慌乱。再过几分钟,他就要看到那个女子了。

正是这个女子,给他指明了生活的道路。虽然他还没有见过她,但从她寄来的书信中,他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他开始发奋图强,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

那一天,贾亚西利永远也不会忘记。

办公室的公务使他心烦意乱,当他感到不可忍受时,就常常称病告假,离开办公室到佩拉德尼亚植物园去游逛,以解除精神上的疲惫。那天他又来到植物园,在他经常就坐的长椅上发现了一本书,是著名作家魏克拉玛辛诃的《时代的终结》。他顿时对失书人产生了好感,这不仅是因为他自己也喜欢这本书,而且是因为这个人也喜欢到这里来。

书的主人是个女性,书的扉页上写着一行娟秀的小字:“康提市花园路苏密妲”。贾亚西利喜出望外,他返回他的机关所在地科伦坡的第二天,就按照书上的地址把书寄给了书的主人。一般说来,事情到此也就结束。

最多失主再回封信表示一下感谢,也就完了。但他们却不是这样,贾亚西利寄书时还附了一封短信,信上说没想到还有一个人也喜欢到那块幽静的地方去,这使他非常高兴,并祝愿她也能同自己一样在那里休息得愉快。贾亚西利和苏密妲就这样通起信来。

贾亚西利把这些年来所感受到的艰辛和痛苦以及朋友的狡诈,都倾吐给苏密妲;他说,生活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他总是及时地收到回信,他把这些信都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并经常翻阅其中的某些段落。当他面临一场考试而又心灰意懒时,苏密妲来信对他说:“一个钢镚儿放一年也变不成一个卢比: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安于现状是懒汉的哲学。”当他信上说“人生是暗淡的”时,回信就告诉他:“人生犹如一幅图画,只有光明显不出画面;美丽的图画中必然有阴影的衬托。”当他谈到友人的不忠和生活的烦闷时,她就对他解释说:“风筝之所以能飞上高空,正是因为它有顶风的本领。如果随风飘摇,就永远不能升高。”在她的启发和鼓舞下,他逐渐改变了消极悲观的处世态度,变成了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青年。

此刻,贾亚西利正在等侯的,就是这个一直来信开导他的女子。

差五分钟五点,火车到站了,乘客们下了火车,拥挤着向这边走来。贾亚西利看到迎面走来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他的心激动得慌乱起来。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向她走去,但发现她手里那本书不是蓝皮的,蓝皮书才是他们在信中商定的相认标记。

想当初,一段时间里,贾亚西利因某种原因没有给苏密妲写信,但他还是照常收到她的来信。在此之前,贾亚西利根本就不相信世间会有这样热心肠的女子。他开始爱上了这个女人,相信苏密妲对他也产生了感情。但是,当他要求和她会面时,她却来信说:“等你考试通过之后再说吧。”他又要求她寄一张照片来,她的回答是:“你若真爱我,那么我的相貌就无足轻重了,如果你追求外表,我就会厌恶你。所以照片不必寄。在考试结果公布之后,我们就可以会面了……”

现在,时刻到了;迎面走来的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犹如一枝刚刚出水的芙蓉。一阵幸福和甜蜜的感觉占据了他。

他确信这就是苏密妲,不觉迎上前去。这女子朴素大方,举止高雅。她望着人们,也看了贾亚西利一眼,不慌不忙地从他身边走过。贾亚西利没敢相认,因为他已发现这女子手中的书并不是蓝皮的。正当这时,只见苏密妲果然来了。

她生得矮胖,脸色黝黑,头发已经花白,看上去足有四十多岁。在她的脚腕上,还长着两个奇怪的肉疣。但是,一本蓝皮书恰恰就拿在她的手中。

这对贾亚西利,犹如一个晴天霹雳。他呆呆地站在那里:“命运为什么这样残酷?”他想转身逃走,去追赶前面那个女子,那才是他理想的伴侣。如果能跟她生活在一起,那该是多么幸福啊!可是……可是他和苏密妲一直相爱着,也正是这个苏密妲,把他改造成了新人。现在,她已来到了眼前,又怎么能嫌弃她呢。贾亚西利恢复了理智,再看看苏密妲,觉得她并不那样丑陋,象个心地善良的人。

于是他毅然把自己口袋里的蓝皮书也掏出来,大步向她走去。他的心因失望而哭泣,他的手又只好把蓝皮书高高举起。他上前施了一礼:“您好,小姐!我就是贾亚西利,您当然就是苏密妲了。”

这妇女莫名其妙,她被这个青年人给惊呆了。

“我们终于会面了,我非常高兴。您一向对我的帮助太大了,让我们共同建设我们的未来吧!”

那妇女越发觉得蹊跷:“先生,我不明白您这话的意思。在我前边走过去的那位小姐,您大概也看到了。她让我拿着这本书跟在她后面,并且嘱咐我说:‘一进车站,如果有一位先生称你是苏密妲,请对他说,小姐正在植物园的门口等你’。”

(选自《外国小说三百篇》)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头作者写到康提火车站候车室里的挂钟,且重点交代了具体的时间,从侧面烘托出了贾亚西利想见到苏密妲的急切心情。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内心复杂的感情,贾亚西利希望能碰到一个漂亮的女友,就是通过他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
C.苏密妲很有心计,她知道贾亚西利肯定要来植物园,因此故意把《时代的终结》放在长椅上,自然而然地拉开了和贾亚西利交往的序幕。
D.贾亚西利向苏密妲索取照片,苏密妲故意不给他的一个原因是,预料到他很有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视外貌的人,想进一步考验他。
E.小说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把苏密妲和四十多岁的妇女的外貌进行了对比,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突显苏密妲的年轻漂亮。
【小题2】贾亚西利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3】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