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八岁时曾听过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我的中学老师给班里讲了一个已故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撤手人衰。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这个理论,但是他死之后,他的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子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的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这个理论能解释所有的自然规律,从细小的原子到浩瀚的星系。然而,作为一个孩子,我却不能理解,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埋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对于用更高的维数可能是解决统一场论的关键这一点我不理解。

后来,在高中阶段,我看完了许多地方图书馆中这方面的书,并且常常造访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图书馆。在那里,我发现爱因斯坦的工作使一种称之为反物质的新型物质成为可能。这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它们将会漫没,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我也知道科学家已经建造了一些大型仪器,或者说是“原子对撞机”,这种仪器可以在实验室里产生微量的这种奇异物质,即反物质。

【小题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研究之中?”由这几个问题可以看出童年时的作者是个喜欢钻牛角尖的孩子。
B.“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从作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勤奋好学的求知精神、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C.“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企图”在这里是贬词褒用,体现了爱因斯坦敢于追求、探究的精神。
D.“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可能”说明这只是作者的推测,“某种”也是一种假设的情况。作者用词的准确体现了科学家的严谨精神。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句中的“第二件事”是指“我”对爱因斯坦未完成事业的向往。
B.“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这句话说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贡献巨大,表现了人们对他的无限崇敬之情。
C.“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创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这一秘密”是指“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
D.“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一句中,“未能完成”的“伟大发现”是指反物质的新型物质。
【小题3】结合全文,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促成作者最终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道路的人是爱因斯坦,是爱因斯坦对科学的执着的探索精神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促使作者这样做的。
B.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其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多维空间都是充满了想象力的超凡理论。
C.高中阶段时作者就意识到,研究统一场论应有“原子对撞机”,通过它能找到“反物质”。
D.作者以他成长的切身体验,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只要从小自觉地培养想象力、好奇心、乐趣等,就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5 09:54: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黑子

日吉佐和子、久米正雄

日本歌舞伎界有那么一群人,身份低微,平时被老板和名演员们呼来喝去的。他们的工作是打杂、布置舞台和提词。为了让观众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全身都穿着象征“无”的黑衣,连脸部都用黑纱遮盖,故而被称作黑子。

笔十郎就是众多黑子中的一个。今天,笔十郎负责给老板提词。老板是著名的歌舞伎演员,脾气不好,笔十郎经常挨他的骂。这次的脚本是新本子,台词既多又绕口,笔十郎还来不及熟悉。可是老板为了吸引观众,只排练了几天,就赶着要公演。

等到老板忘词需要提词了,躲在暗处的笔十郎用来照亮剧本的手电筒却坏了。他嘴里不自觉地喃喃着:手电筒呢?

老板一听,以为这是台词,跟着说道:手电筒呢?台下登时哄堂大笑。

幕布刚降下,演砸了的老板大骂笔十郎,气恼道:就这样你还想演戏?做梦吧!长久以来,笔十郎的梦想是能脱下黑衣,在舞台上正儿八经地当一回演员。现在,他心里难受极了,感到梦想已经彻底破灭。

可巧,排演《水浒英雄传》时,扮演老虎的演员把腰扭伤了,笔十郎被编剧推荐代演。

这可乐坏了笔十郎,他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儿子,并带着他去动物园看老虎,学习老虎的姿势。

作为卑微的最底层,笔十郎年过四十才勉强娶了一个仆妇当妻子,生下儿子一雄。仆妇前几年去世了,笔十郎既当爹又当妈,把一雄拉扯到八岁,孩子正是好动的年龄,整天吵着要爸爸带自己去玩。笔十郎忙于养家糊口,一直没能满足孩子的愿望。

动物园的老虎身上皮毛暗沉,隐约可见根根瘦骨,却还要表演节目。饲养员说:现在正值战争时期,哪有多余的肉给老虎吃?

老虎好可怜呀!站在一旁的一雄突然哭了,爸爸,你演的老虎也是这么可怜吗?笔十郎不知该如何回答。

笔十郎借助向前辈请教、观看默片里的老虎等方式,研究老虎的形态动作,彩排时演得惟妙惟肖。正式演出时,笔十郎把儿子安排在后台台口,让他近距离看自己表演,然后将虎皮往身上一套,嗷嗷猛吼,扑到武松跟前。演老虎最重要的就在于一扑、一掀、一剪这三个动作,笔十郎表现得相当不错,懂门道的观众又给出一阵掌声。

老虎三招无效,气也泄了,武松趁此时机,揪住虎头,一顿铁拳猛打,把老虎打得动弹不得。

老虎被武松打死,武松再唱一小段,就能谢幕了。笔十郎趴在地上,屏息静气,等待收场。就在这时,笔十郎突然发现一雄站在台口,眼中满是泪水,边哭边说道:老虎好可怜呀!爸爸好可怜呀!

笔十郎心中一痛,猛地想起那天带一雄去动物园,一雄望着笼子里的瘦老虎,也曾这样哭过。啊,可怜的孩子,从小就没有了母亲,自己又终日为糊口而低声下气,经常被儿子看到怯弱的一面。可儿子不但没有瞧不起自己,还为自己感到心疼不已。笔十郎想,作为父亲,自己真是太不堪,亏欠儿子太多了。今天,我再也不能让儿子失望了。

笔十郎想到这里,牙一咬,忽地两爪一撑,从地上跃起,一声虎啸又朝武松扑了过去。扮武松的演员呆住了,急忙在笔十郎耳边小声说:你已经死了,快躺下,快躺下。笔十郎毫不理会,全力撕咬。武松无奈,只得又抡起拳头,再度大战老虎。可这回怪了,这老虎怎么也打不死,每次将笔十郎摁倒了,他又立即精神抖擞地飞扑上来。两人足足厮打了大半个小时,观众全看傻了,老板气得在后台直跺脚。

终于,扮武松的演员体力耗尽,脚一软,晕了过去,直挺挺地一动不动了。观众席上一片哗然,老虎打死了武松,太稀奇了,大伙儿都乐坏了。

在一片笑声中,突然响起一个稚嫩童声的欢呼:太棒啦,爸爸太棒啦!这才是老虎呀!笔十郎回头望见儿子的笑脸,心中充满了说不出的畅快,随即脚一软,也累瘫在台上。几名黑子急急跑上舞台,将武松和笔十郎抬到后台。

好好的一出戏被演砸了,老板铁青着脸,半晌不言语,最后既愤恨、又轻蔑地对笔十郎说了句:你啊,一辈子都只配当黑子!

笔十郎一言不发,只是将一雄搂在怀里,搂得紧紧的,他已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黑子在歌舞伎界的地位,表现其身份低微、处境艰难,是对下文写其私改剧情,打死武松的重要铺垫。
B.小说兼用顺叙和插叙手法,多采用动作、心理描写,充分展现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形象刻画细腻饱满。
C.小说在两次表演中都生动地描写了老板的表现和观众的反应,既增添了小说的戏剧色彩,又烘托了主人公的形象。
D.小说以“永远的黑子”为题,既揭示主人公的身份,也暗示其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不公,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
【小题2】小说中三次写到笔十郎儿子对老虎的评价,每次的情境和情感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并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小题3】小说中笔十郎饰演老虎,在正式表演中居然打死了武松,你怎样评价他的行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风筝的人

(美)卡勒德•胡赛尼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规则是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若有风筝被割断,那些孩子就拼命地追逐那个随风飘扬的风筝。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我的助手——兼仆人与朋友——是哈桑。

那年冬天的一个夜里,距比赛还有四天,爸爸对我说:“我觉得今年你也许能赢得比赛!”爸爸随口一说,却在我脑海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好办法!让他看看,他的儿子终究非同凡响。

街上新霁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哈桑和我走出大门,雪花反射出白晃晃的光芒,照得我睁不开眼。街上,风筝斗士们在做最后的准备。街道传来欢声笑语,各处屋顶挤满了看客。我朝自家的屋顶看去,爸爸挥挥手,我不知道他究竟是跟我还是跟哈桑打招呼。

“我们得开始了。”哈桑说。

突然间我想放弃。爸爸在屋顶上看着我,他的眼光像太阳那样热得令人发烫。

“我有点不想放风筝了。”我说。

“今天是个好日子。”哈桑说。

我试图让眼光离开我们家的屋顶。哈桑上前一步,低声说了一句让我有些吃惊的话。“记住,阿米尔少爷,没有鬼怪,只是个好日子。”哈桑一眼看穿我。

“没有鬼怪。”我低声说,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觉得好些。

不到一分钟,我的风筝扶摇直上。一个钟头后,空中已经挂着至少四十只风筝,如同纸制的鲨鱼,巡游搜猎食物。寒冷的微风吹过我的头发。哈桑在我身旁,他的手掌被线割得鲜血淋漓。第一批被挫败的风筝断了线,像流星那样划过苍天,拖着闪亮的尾巴,散落在临近的街区,给追风筝的人带来奖赏。

我偷眼望向爸爸,寻思他眼下在想些什么。风筝纷纷坠下,而我的仍在翱翔。我双眼不时瞟向爸爸,紧紧盯着他的羊毛衫。

下午三点,阴云密布,太阳躲在它们后面,影子开始拉长。只剩下六只风筝了,我的是其中之一。我双腿发痛,脖子僵硬。但看到风筝一只只掉落,心里的希望一点点增大。

一只蓝风筝在过去那个钟头里大开杀戒。现在,只剩下我的红风筝和那只蓝风筝了。局势紧张得如同我流血的手拉着的线。人们纷纷顿足尖叫:“干掉它!干掉它!”爸爸会不会也在欢呼呢?但我所能听到的是脑袋里血液奔流的声音。

一阵风拉升了我的风筝,我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干掉它!干掉它!”的欢呼越来越响,仿佛罗马人对着斗士高喊“杀啊!杀啊!”。

“快赢了,阿米尔少爷!”哈桑兴奋得直喘气。那一刻来临了,我合上双眼,松开拉线的手。寒风将风筝拉高,线又在我手指上割开一个创口,接着……

不用听人群欢呼,我也知道我赢了!我看到爸爸站在屋顶边缘,双拳挥舞,高声欢呼。我体验到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

“安拉保佑,我们等会儿再庆祝吧。现在,我要去帮你追那只蓝风筝。”哈桑撒腿就跑。

“哈桑,”我大喊,“把它带回来!”

他踢起阵阵雪花,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突然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

我收回风筝后,寻找每条通道都没有哈桑的踪迹。我正在担心时,天就快黑了。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声响,这是一条僻静的死胡同。只见哈桑站在末端,拳头紧握,双腿微微张开。在他身后,摆着那只蓝风筝。那是我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

三个邪恶的大男孩挡住了哈桑的去路。我觉得自己无法呼吸。他们逼近哈桑。

“把风筝给我!”其中一个挥舞着拳头。

哈桑眼里流露出恐惧,可是他摇摇头。“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

“你这个白痴!把风筝给我们。”

哈桑弯腰捡起一块石头。他们一愣,退后一步。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哈桑高举那只抓着石头的手。

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但我没有,我浑身麻木。

他们动手了,哈桑扔出石块,击中了其中一个的额头。他们一拥而上……

有种温热的东西从我眼角流淌下来。我眨眨眼,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咬得很紧,从指节间渗出血来。我回到一个空无一人的市场,斜倚在一家小店铺紧闭的门前。

十五分钟后,哈桑回来了,手里拿着那只蓝风筝。

“你到哪里去了?我在找你。”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

(节选自《追风筝的人》,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不仅真实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阿富汗浓郁的异域风情,而且深刻解揭示了家庭、友情、人性的丰富内涵。
B.小说对哈桑形象的刻画运用了语言、动作等描写,比如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有力地揭示了哈桑的品格。
C.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情节的高潮是哈桑保护追回的风筝,高潮部分不仅照应标题,更能突出 “我”与哈桑的不同性格特征。
D.小说真实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阿富汗斗风筝比赛的风俗传统,充满异域风情,表现了阿富汗人民的勇敢和好斗。
【小题2】请概括哈桑的性格特点。
【小题3】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在不断地变化。请结合情节简要概括“我”赢得比赛后(含赢得比赛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树木

瑞士赫尔曼•黑塞

①树木对我来说,一直是言辞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如贝多芬和尼采。世界在它们的树梢上喧嚣,它们的根扎在无垠的大地之中,以它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它们自己的、寓于它们之中的法则,充实它们自己的形象,并表现自己。再没有比一棵美的、粗大的树更神圣、更堪称楷模的了。当一棵树被锯倒并把它的赤裸裸的致死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下时,你就可以在它的墓碑上、在它的树桩的浅色圆截面上读到它的完整历史。在年轮和各种畸形的枝干上,忠实地记录了所有的争斗,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幸福与繁荣;记录了瘦削的年头,茂盛的岁月,经受过的打击,被挺过去的风暴。每个农家少年都知道,最坚硬、最贵重的木材年轮最密。在高山上,在不断遭遇险情的条件下,会生长出最坚不可摧、最粗壮有力、最堪称措模的树干。

②树木是圣物。谁能同它们交谈,谁能倾听它们的语言,谁就能获悉真理。它们不宣讲学说,它们不注意细枝末节,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

③一棵树说:在我身上隐藏一个核心,一个火花,一个念头,我是来自永恒生命的生命。永恒的母亲只生我一次,这是一次性的尝试,我的形态和我的肌肤上的脉络是一次性的,我的树梢上叶子的最微小的动静,我的树干上最微小的疤痕,都是一次性的。我的职责是,赋予永恒以显著的一次性的形态,并从这形态中显示永恒。

④一棵树说:我的力量是信任。我对我的父亲们一无所知,我对每年从我身上产生的成千上万的孩子们也一无所知。我一生除了为这传种的秘密以外,再无别的操心事。我相信上帝在我心中。我相信我的使命是神圣的。由于这种信任我活着。

⑤当我们不幸的时候,不能再好生忍受这种生活的时候,一棵树会对我们说:平静!平静!瞧着我!生活不容易,生活也不可怕。你害怕,因为你走的路引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亲走去。家乡不是在这里或那里,家乡在你心中,或者说,无处是家乡。

⑥当我倾听树木在晚风中沙沙作响的时候,对流浪的眷念撕着我的心.。你如果静静地、久久地倾听,对流浪的眷念也会显示出它的核心和含意,它不是从表面上看去那样,是一种要逃离痛苦的愿望。它是对家乡的思念,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它领你回家。每条道路都是回家的路,每一步都是诞生,每一步都是死亡,每一座坟墓都是母亲。

⑦当我们对自己具有这种孩子的想法感到恐惧时,晚间的树就这样沙沙作响。树木有长久的想法,呼吸深长的、宁静的想法,正如它们有着比我们更长的生命。只要我们不去听它们的说话,它们就比我们更有智慧。但是,如果我们一旦学会倾听树木讲话,那么,恰恰是我们的想法的短促、敏捷和孩子似的匆忙,赢得了无可比拟的欢欣。谁学会了倾听树木讲话,谁就不再想成为一棵树。除了他自身以外,他别无所求。他自身就是家乡,就是幸福。

(注)赫尔曼•黑塞(1877—1962):瑞士作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位终生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代表作有流浪小说《荒原狼》等。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⑤段中“家乡不是在这里或那里,家乡在你心中,或者说,无处是家乡”这句话的含意是:家乡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空间存在,而是一种归宿、一种意识,它在自己的心里。
B.第①段中写到一棵树被锯倒时,在年轮和枝干上忠实地记录了这棵树与别的树之间的争斗以及这棵树所有的苦痛、疾病、幸福与繁荣。
C.第⑤段中“因为你走的路引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亲走去”这句话的意思是:流浪使你在空间上离开了现实中的母亲和家乡,但又在精神上引导你走向自己的人生归宿。
D.第⑥段中“核心和含意”指的是“对家乡的思念,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
E.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用倾听树木讲话的形式,揭示深刻的社会人生的道理。
【小题2】第②段末作者说树木“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那么,树木宣讲了哪些法则?
【小题3】树木的形象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
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
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楼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颗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爱好者和渔夫一起钓着河鳟。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译林》2010年第2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生动形象地塑造了胡安这个人物,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B.小说主要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但结尾两段则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这样可以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
C.作者在小说第13,14段交代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动因,是为了进一步表现胡安喜欢幻想的性格,是为了展现胡安的行为很怪异。
D.小说中的“绳索”象征意义丰富,既象征着成人缺失的童年好奇本能,也象征着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或理想等内容
【小题2】小说主人公胡安这“一条绳索”的探究与追寻,展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七十年后胡安仍在寻找他的绳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给心灵装上爱的程序

美史蒂文·卡维

某日,一位神色黯然的客户走进一家安装人类程序的软件公司,请求工程师帮他排除烦恼。因为最近一段时期,在他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他的系统经常死机。他讨厌身边的每个人,说亲朋好友们都在莫名其妙地远离他!软件工程师听完他的倾诉,启动了他的人体机器,进入他的心灵认真检查,几秒钟后,工程师安慰他说没出什么大毛病,只是他的心灵存储器中丢失了love.exe程序。于是,工程师耐心指导客户按步骤在心灵中安装爱的程序。

工程师:首先请打开你的心灵,现在,你在心灵的位置了吗?

客户:是的,我进入了“我的心灵”,但是这里有几个文件正在运行,在它们运行的同时我可以安装love.exe程序吗?

工程师:请问是哪些文件?

客户:稍等,是我以前安装的“怨恨文件”“往日伤痛文件”“自卑文件”和“嫉妒文件”,这些文件正在运行。

工程师:安装没有问题。只是你必须马上将“往日伤痛文件”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删除,这样,love.exe程序才可以无障碍地自动安装起来,并且将永久性地保存在你的内存中,完全不会妨碍其他程序的运行。同时,在love.exe程序安装的过程中,它会利用自身携带的一个叫作“自信”的文件覆盖掉你系统里的“自卑文件”。最后,你还要把“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的运行窗口关闭,因为这两个文件的运行会阻止love.exe程序的正常安装,你能关闭它们吗?

客户:对不起,关闭无效,请帮我一下吧!

工程师:好的,请返回你的“心灵主菜单”,调出一个名为“宽容”的文件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安装需要,反复调用多次,直到把“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彻底从你的心灵中清除。

客户:好极了,我完成了!现在我看到love.exe程序正在安装呢。

工程师:请注意,几秒钟后,你会从桌面接收到一条新信息,它提示你:“当前系统重新配置了你的心灵,配置完毕!”你看到了吗?

客户:我看到了,这意味着love.exe程序已经安装完了?

工程师:是的。不过你刚才仅仅是在本地机器中安装了love.exe程序,只有将你本地机器中的love.exe程序同其他的人类机器的心灵连接在一起,你的love.exe程序才能不断升级。

客户:不好了!我的安装桌面显示一条错误信息!

工程师:请念。

客户:“程序无法在网络中运行”,这是什么意思?

工程师:不必担心,这只是一个一般常见错误。是说目前love.exe程序只是在你的心灵外部运行,还无法真正运行在你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用非技术性语言解释就是:在你爱别人之前,必须先要爱你自己。

客户:那么下一步我应该如何操作呢?

工程师:不用着急,请进入名为“自我认可”的目录中。

客户:好啦,我已打开了这个目录。

工程师:请点击该目录的以下文件,它们是:“宽容文件”“自信文件”“实现自我价值文件”以及“仁爱文件”,将它们全部选中后,复制到“我的心灵”的文件夹中,拷贝完毕后,你的心灵系统将自动删除某些不兼容的文件,如“自私文件”“伪善文件”等,同时修复程序运行中出现的故障,最后不要忘记将“自我苛刻文件”从当前目录中删除!

客户:我成功了!现在桌面显示:“我的心灵”已经安装了正版的love.exe

程序!系统提示“微笑文件”启动了,同时,“热情”“友好”以及“满意”三个文件正在“我的心灵”中运行呢!

工程师:恭喜你,系统已经顺利安装了love.exe程序!故障解除了,但最后,我可要提醒你一句。

客户:什么?

工程师:记住,爱是一种免费软件,你完全可以慷慨大方地把爱的各种指令赠送给那些你遇见的人,爱会在人类灵魂间传播、共享,当爱的指令把一个人的心灵同另一个人的心灵链接在一起的时候,love.exe程序会自动在彼此心灵间升级。用非技术性语言解释就是:只有当你把自己的爱给予别人的时候,你才能得到别人的爱!

客户:多谢,我会的!

(选自《环球时报》,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小说我们可以看出,给心灵装上爱的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别人的过程。
B.软件工程师听完客户的倾诉,经过认真检查,才发现是客户的心灵存储器中丢失了love.exe程序。
C.在love.exe程序安装的过程中,它会用“自信”的文件覆盖掉系统里的“自卑文件”,并且把“嫉妒文件”和“怨恨文件”的运行窗口关闭掉。
D.这是一篇富含哲理的小说,它告诉我们要让自信的阳光照在我们头顶,要赶走自卑的阴影,更要学会爱别人。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love.exe程序是如何在客户本地机上安装完成的?这告诉我们人要如何做才能呼唤爱心的回归?
【小题3】这篇小说在创作上有哪些创新之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