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小题1】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
以战
A.以我酌油知之 | B.不以疾也 |
C.所以来者 | D.必以分人 |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参与) | B.小大之狱(监狱) |
C.随恭行阡陌(田间小路) | D.久留徒扰贤者耳(白白地) |
【小题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肉食者/谋之。 |
B.(甲)文中曹刿请见鲁庄公,通过三问三答,使鲁庄公认识到作战要依靠人民。 |
C.(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乙)文“重德化,不任刑罚”体现了执政者注重德治。 |
D.(甲)(乙)两文的表达方式略有不同,(甲)文主要运用描写,(乙)文主要运用抒情。 |
【小题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小题5】(甲)(乙)两文都刻画了典型的人物形象。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选文是如何刻画鲁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