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徳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乙)

(链接材料一)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

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注: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③[雅]平日,向来。④[劳]慰劳。⑤[嗣]随后,接下来。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徵宗和宋钦宗。⑦[虞]优處,忧患。⑧[奠枕]安枕。⑨[余]指岳飞。
【小题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有所广/精求精    日而待/不其数
B.不求闻/知书理    由感激/实事求
C.夙夜叹/心如焚    庶驽钝/尽心
D.察纳言/温文尔    临表零/泪交流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以陛下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讨贼兴复之
(4)北沙漠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2)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小题4】(甲)文中第三段,诸葛亮提到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5】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甲)文和(乙)文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诸葛亮:
魏征:
岳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8 07:47: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诸葛亮《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小题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1)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2)先 帝 不 以 臣 卑 鄙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
(3)竭驽钝(______)   (4)名诸侯(______)
【小题3】下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小题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了哪几件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事?

同类题3

古诗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然后做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诸葛亮《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日:“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日:“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凑:通“走”,奔赴,趋附。④乐佚轻战:悠闲安乐,不怕打仗。⑤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战国策·燕昭王招贤》)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耕于南阳()(2)深入不()
(3)身厚币以招贤者()(4)岂千里哉()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
【小题3】.请你根据甲文,简要概括诸葛亮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4】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为人谋而不乎(______)
(2)四十而不(______)
(3)慢则不能励精(______)
(4)险躁则不能性(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小题3】为什么孔子认为“贤哉,回也”?
【小题4】以上选文都有关于学习的内容,但所谈角度各有不同。请分别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