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醉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树林阴(____________) (2)泉香而酒(_______)
(3)太守之其乐也(_______) (4)乃公寄于此也(_______)
【小题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小题3】甲文从一个“____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小题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为什么而乐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1 05:18: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注释: ① 薜萝: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森:众多的样子。③限:阻,这里指遮断。④偏:特别。⑤办:具备。
【小题1】解释加点词。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 (3)徒语哉 (4)蝉吟鹤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重幽居  湍绿潭
B.猛浪若    虽乘御风
C.负势竞    横柯
D.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小题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芳草鲜美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
③便向路____
病终____
【小题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男女衣着,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
B.此中人语/不足为外人
C.欲其林/林水源
D.水陆草木花/莲
【小题3】下面加横线的词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小题5】翻译“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朝代)文学家。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蔚然而深秀者  (2)之者谁
【小题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小题4】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小题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同类题5

   醉翁亭记(节选)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觥筹交错(_______)   ②杂然而前者(________)   ③游人而禽鸟乐也(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第②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滁州人出游、捕鱼酿酒写起,既体现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文章以“乐”字贯穿始终,并巧妙地把“醉”和“乐”统一起来。作者因乐而醉,醉又增添了乐;醉是实质,乐是表象。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