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是()
A.一或尽粟一石 /不饱,力不足
B.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之不能尽其材
C.虽有千里之/ 安求其千里也
D.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 似游者相乐
【小题2】(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才美不外见
【小题3】概括“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可用原文)
【小题4】文言虚词“也”大多放在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品读全文,选一段,结合内容谈谈句尾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4-09-01 03:08: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小题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举于:  (2)益其所不能:
(3)病愈:  (4)四夷服:
【小题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小题3】对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乙文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两篇文章的观点是一致的。
D.甲文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小题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的原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不枝 蔓:藤蔓B.陶后有闻 鲜:少
C.山门于河    圮:倒塌D.尔辈不能其物理. 究:探求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莲出淤泥而不染 当求于上流
B.反激之力     但知
C.果得数里外   湮沙上
D.众服确论     岂能暴涨携之去
【小题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B.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译: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方向顺着潮流上去了。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世态的厌恶。
B.《爱莲说》赋予莲美好的形象,并以菊、牡丹作为陪衬,比较品评了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C.《河中石兽》告诉我们,对天下的事情,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D.《河中石兽》中,“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右备容(香气)B.白玉之环(在腰间)
C.公卿之后(跟随)D.同舍生皆绮绣(同“披”,穿)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衾拥覆/其境过清
B.又请焉/入无法家拂士
C.而承天子宠光/专诸刺王僚也
D.况才之过余者乎/所欲有甚生者
【小题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一项是()
A.此篇赠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
B.选文中作者连用“被”“戴”“腰”“佩”“备”几个动词,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与自己破败的衣着形成对比。
C.作者叙述“勤且艰”的求学经历,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