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丰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7-09-30 12:04: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嵫,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橱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日:“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日:“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⑨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nì):即“埤堍”,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桶(lì):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称东方少数民族为夷,称北方少数民族为狄。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小题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__
(3)奇而坚 __________________
(4)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投小石 先帝不臣卑鄙
B.是固劳无用 潭西南
C.吾疑造物者有无久矣 环而攻而不胜
D.二者,余未信之 日更定矣
【小题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 ,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之气。

同类题2

阅读《春》选段,完成下题。(8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小题1】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小题2】仔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3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文第三段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试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④,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④仁智所乐:《论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小题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四时备    (2) 孤峰日   (3) 仆去月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康乐来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B.实是欲界仙都  何陋有?(《陋室铭》)
C.遂葺宇上 未复有能与奇者
D.斯已办 不义而富且贵,我如浮云 (《论语》)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小题4】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5】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同类题5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节选,完成各题。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1) (A.诧异  B.激动)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2)  (A.升  B.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题1】结合语境,给文段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小题2】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反映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小题3】选段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有什么作用?。
【小题4】“我”(若瑟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5】文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我”什么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