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春》选段,完成下题。(8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小题1】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小题2】仔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3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文第三段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试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25 09:30: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小题1】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_____的水,乙文写的是____的水。
【小题2】甲文中水的特点是______,乙文中水的特点是_____
【小题3】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___”,乙文中的“_____”。
【小题4】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2)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小题5】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

同类题2

春(14分)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A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 B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C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D )着。 
【小题1】第二自然段中漏掉了一句,这句话是 (2分)
”。
【小题2】请将选段中括号内ABCD四处省去的词语依次填写在后面:
A______  B _______  C________ D _______ 。(2分)
【小题3】以上语段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四幅动人画面,它们依次是“    、“   、“    、“  ”。(4分)
【小题4】第二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   )(2分)
A 树上结满了桃儿、杏儿、梨儿,果实累累,令人陶醉。
B 闭眼想像往年的丰收景象,累累的果实怎么不叫人陶醉?
C 陶醉于眼前的繁花春景,心驰神往,坚信未来一定果实累累
【小题5】以上语段中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任意选出一句写在下面,然后说说所写的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6】写出含有“雨”字的一句完整的诗句(要求有连续性的上下句)(2分)

同类题3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
(1)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2)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3)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4)“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5)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6)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7)“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8)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9)“你说什么?老高。”
(10)“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11)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12)“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13)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14)爸爸的花儿落了
(15)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小题1】《爸爸的花落了》选自 ,作者是
【小题2】“快回家去!快回家去!”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含义?
【小题4】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在选文中找到这样的句子,写在下面。(一句即可)
【小题5】“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小题6】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两句赞美、感激父爱的话。

同类题4

课内阅读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甲文“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在“杨柳风”指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乙文以方位变化为顺序描写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秀丽,试找出文中表明方位变化的四个词语。
(3)散文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收到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品读下面两个句子,体会画线词句的表达作用。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微黄在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4)乙段文字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这里指的“下小雪”的妙处是指什么?

同类题5

《孔乙己》(节选)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小题1】划出选文中对孔乙己进行肖像描写的句子,并简析其作用。
【小题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一句中,“摸”字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小题3】“秋天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除了交待时节气候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小题4】孔乙己被打断腿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