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唐·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改)

(二)

予以罪废,无所归。……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选自宋·苏舜钦《沧浪亭记》,有删改)

(注)①崇阜(fù):高山。②并(bàng)水:沿水而行。并,通“傍”,沿着。③杠:独木桥。④钱氏有国:指五代十国时钱镠建立的吴越国。⑤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镇守苏州时大建园亭。⑥榜:驾船。⑦苏舜钦,宋诗人,号沧浪翁,庆历中支持范仲淹改革,遭反对派诬陷,被罢官,退居苏州沧浪亭。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不乎城中     佛印绝弥勒
B.与风月为宜   水清冽
C.鱼鸟共
D.返思之汩汩荣辱之场   寻所志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B.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C.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D.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小题4】和柳宗元一样,苏舜钦也在文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情感变化过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9 04:5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丙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澄澈)
B.湖中人鸟声俱(隔绝)
C.湖中焉得有此人(更加)
D.如鸣佩环,心之(快乐)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日更定矣 金陵人,客此
B.卷石底出 不物喜,不以己悲
C.余强饮三大白别    乃记之
D.岸势犬牙差互 真无马耶
【小题3】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A.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条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剩余的一只小舟,以及这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B.湖上弥漫着漂浮的水汽,天与云与山与水,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条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C.湖上弥漫着漂浮的水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条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D.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条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小题4】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选文都有叙事。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亭赏雪,丙文写的是游览小石潭。
B.三则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清新唯美之景,乙文写天云山水的清晰雅致之景,丙文写了鱼儿水中嬉戏的自由欢愉之景。
C.三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甲文中有苏轼遭受贬谪的悲凉之感,乙文中有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深切怀念,丙文抒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感。
D.画线句子写景各有千秋。甲文划线句子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划线句子采用白描手法,形神兼备:丙文划线句子动静结合,游鱼与潭水相映成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潭中鱼百许头   可:________ (2)悄怆幽   邃:________
(3)皆空游无所依   若:________ (4)竹取道   伐: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可知源   ②真不知马也(《马说》)
B.①其境过清   ②去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
C.①记之而去   ②见渔人,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D.①佁不动 ②知困,后能自强也(《礼记·虽有佳肴》)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文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小题5】本文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永①之氓(méng)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⑥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宗元《哀溺文》)

注释①永:永州,唐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零陵、东安和广西全州一带。②氓:老百姓。③绝:横渡。④中济:渡到河水中间。⑤不能寻常:游不了多远的意思。⑥货:财货,这里指钱。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
②故不苟得也
③吾千钱
④何不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舍生取义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生   皆以美徐公
C.行道人弗受   是以谓“文”也
D.万钟于我何焉 牺牲玉帛,弗敢
【小题3】下列各项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而/乡邻之生日/蹙
C.士/不可以不/弘毅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小题5】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之(快乐)B.水尤清冽(清澈)
C.俶尔远逝(忽然)D.悄怆幽邃(幽静)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为底/其境过清B.潭中鱼百许头/高二黍许
C.记之而去/不知有汉D.不可知源/欲穷
【小题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用了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的写法从侧面突出水的清澈。
B.选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宋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C.第三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潭身岸势的蜿蜒曲折的特点。
D.选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的各种景物,表达了作者凄清悲凉的情感,也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政治上压抑和内心的苦闷。
【小题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