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
C.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D.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刘柳”。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题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B.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C.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D.甲诗和乙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均较为显性,伤感至豁达、欢乐转忧伤,读者能感同身受。
【小题4】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甲诗和乙文作者有过被贬谪经历后,都在作品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4 09:45: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④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⑤掬(jū):捧。⑥馀甘:即橄榄。
【小题1】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划一处)
与 幼 子 过 游 白 水 佛 迹 院。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水清冽
(2)以其境过
(3)不复甚
(4)馀甘⑥煮菜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小题4】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两段选文中柳宗元与苏东坡对水的体验各不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出了水声悦耳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让柳宗元感受到了小石潭水清澈的特点。
C.“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描绘出了潭水之深;“雪溅雷怒”写出了水急、声响如雷的特点。
D.“水尤清冽”用潭水的清澈来表明柳宗元不与官场同流合污,清高自赏的思想感情。
【小题5】(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表达了各自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3

阅读《小石潭记》,然后完成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以下各组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能不游堕事②其境过清
B.①水尤洌②以其境过
C.①潭西南望②乃记之
D.①坻,为屿,②山峦晴雪所洗
【小题2】(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水尤清()(2)悄怆幽()
(3)佁然不动()(4)而从者()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     ”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  ”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 ”是静,“俶尔远逝”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为了发展旅游事业。
【小题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如一①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梅曾亮《游小盘谷记》,有删减)

(注释)①如一:相同。②微:小。③坑谷洼隆:坑谷凹凹凸凸。④龈腭:像牙床和腭一样不平。⑤遗老:前朝老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百许头(大约)
B.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
C.五斗米顷(煮熟)
D.出之,乃坠大谷(向南面)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急赴之,卒不见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业 盖简桃核修狭者
C.渊水积焉,尽山麓计其长曾不盈寸
D.其中坑谷洼隆,井灶龈腭之状 山有小口,仿佛有光
【小题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
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如一探之不可穷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小题5】《游小盘谷记》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