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①白:酒杯。
【小题1】解释选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1)互相 (2)谷忘反
(3)上下 (4)下船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急湍箭/人之所欲莫于生B.百叫无/以为妙
C.余饮三大白/项为之D.问姓氏/真无马邪
【小题3】(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小题4】填空和简答。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3-07-25 06:13: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 群响毕
B.蝉则千不穷  视积薪后
C.鸟相鸣 为《梁父吟》
D.横柯上蔽     重岩叠嶂,隐天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猿百叫无绝 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
B.流飘荡    隶而
C.鸢飞戾天 念无与为乐
D.朱元思书 借旁近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一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三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颜见辞色。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 (____________)
(3)正患无隙以之(_______) (4)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 众所嫉
B.古仁人心   正患无隙以规
C.不物喜     醒能述文者(《醉翁亭记》)
D.先天下之忧忧 余强饮三大白别(《湖心亭看雪》)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⑵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
【小题4】请联系甲乙两文分析概括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的目的。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

同类题3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欧阳修)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满井游记》袁宏道)
(注释)①局促:拘束。②靧(huì):洗脸。③掠:梳掠。④鬣(liè):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⑤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⑥堕(huī)事:耽误公事。⑦潇然:悠闲自在的样子。⑧恶(wū)能:怎能。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云而岩穴暝()(2)筹交错()
(3)之者谁()(4)而此地与余近()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饮少醉/未百步B.在乎山水间也/局促一室
C.日出林霏开/城居者未之知也D.泻出两峰之间/冷光之乍出
【小题3】(小题3)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小题4】甲、乙两文的作者出游都带着快乐的心情,但他们快乐的理由不同,说说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

同类题4

阅读《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落英缤纷缤纷:   (2)屋舍俨然俨然: 
(3)渔人甚异之异:     (4)寻病终寻: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     
【小题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小题4】请问,写南阳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是否为“蛇足”?

同类题5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而余兄子瞻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释)①肆:极,甚。②沔:沔水。沅、湘、汉沔都是江水名称。③一舍:三十里。
【小题1】请用“/”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其流奔放肆大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毳衣炉火 ②湖中焉得有此人
③以览观江流之    ④余兄子瞻之曰“快哉”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小题4】概括(乙)文“快哉亭”命名的两点原因。
【小题5】(甲)(乙)两文画线句同写远望之景,简要分析两文各具特色的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