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东三峡》一文作者刘大杰记叙了自己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B.《满井游记》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自中郎,号石公。与袁宗道、袁中道并称为“三袁”。
C.《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又名“柳河东”、“柳柳州”。
D.《生命之舟》是一则电视新闻,它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等,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4-20 02:10: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②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③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④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小题1】找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说说这一连串的动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小题2】完成下列问题(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
捕鸟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小题4】选文第三段有何作用?

同类题2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书愤(其一)》,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书愤(其一)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①,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③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高宗绍兴
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③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
【小题1】上面这两首诗分别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所表达的辛弃疾与陆游的共同愿望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两句又写出他们年华已逝却功业未成的伤感和愤懑。
【小题2】两首诗对战争场景的描写都堪称妙笔、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处,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场景的。

同类题3

比较阅读《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课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小题1】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甲】、【乙】两段选文的主要内容。
【甲】
【乙】
【小题2】选文用字准确生动,请结合语境体味下列句中划横线词的妙处。
(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出九文大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通过比较鉴赏,有人认为,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己的灵魂深处却渗透出几缕“悲”,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两文作者对各自笔下的人物的情感态度是怎样?
【甲】文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是:     。
【乙】文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  。
【小题5】范进与孔乙己,一个中举而疯,一个潦倒而死,他俩在思想性格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暴露了科举制度怎样的弊端?(2分)
(1)相同之处:    
(2)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