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古文阅读)《三峡》对比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洄,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沿溯阻绝
(2)不以
(3)黄牛山
(4)望见此物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
C.乘奔御风 途迳信宿
D.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小题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特点);(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__(特点)。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描写。(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0 05:1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则湍绿潭吴广爱人
B.清荣峻茂。多趣味家富马,其子好骑
C.空谷传响,哀转久夜久语声,如闻泣幽咽
D.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予作文以记之
【小题2】(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千二百里长的三峡两岸,高山对峙,怪石嶙峋,峭壁重叠,群山绵延不断。
B.夏天的三峡有许多险滩,过往的船只不论是顺行还是逆行,其航道大都被阻隔断绝。
C.每逢到了春冬之季,三峡江水变得缓慢安详,青翠群山静静倒映在碧绿清澈的潭面上。
D.在雨后初晴或秋霜初降的早晨,三峡的山林水涧又展现出清凉热闹的另外一番景象。

同类题2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两岸连山,略无处 __ 
(2)清荣峻茂,多趣味_____________
(3)引凄异,空谷传响,________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小题3】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小题4】(甲)(乙)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

(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七百里中/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多趣味/公步行
C.巘多生怪柏/猿则百叫无
D.属凄异/五六壮佼者来
【小题2】(甲)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理解:此句写夏天发大水时,江水满溢,航路不通。体现出水势浩大、凶险。
B.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理解:到了春冬时节,三峡的水虽然还湍急,但飞溅着白色浪花,气势已然不同。潭清水碧,多了一份沉静和优美。
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声响,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理解:文章写三峡的秋天,选择猿猴凄凉的长啸声进行描写,从侧面表现三峡山高岭长的特点,更突出了秋天的肃杀凄清。
【小题3】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同类题4

三  峡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下列词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虽/乘奔御风B.每至/晴初霜旦
C.绝巘多/生怪柏D.常有/高猿长啸
【小题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A.略无阙处:完全没有B.夏水陵:镶上
C.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奔跑D.多趣味 :良好
【小题3】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在第一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二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河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5】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