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处 阙:________    (2)沿溯阻 绝:________
(3)湍绿潭 素:________    (4)不以也 疾: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小题3】文末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0 08:02: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段(一)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文段(二)

列子学射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故而知新  温:
知也 弗: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小题3】文段(二)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子列子主动采用了文段(一)中的哪些学习方法?(至少两种,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读了文段(二),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②庸:功劳。③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④节: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⑤说:同“悦”。⑥从容:同“舂容”,即撞钟。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不知其也 (2)有至道
(3)学半    (4)其久也
【小题2】与甲文“其此之谓乎”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叩之以小者则小鸣B.何陋之有
C.渔人甚异之D.大道之行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小题4】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

同类题3

阅读蒲松龄的《狼》和《曾子杀猪》,回答问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其 一 犬 坐 于 前
(2)意 将 隧 入 以 攻 其 后 也
【小题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顾为女杀彘
(2)婴儿非与
【小题4】理解课文内容
(1)能够概括《狼》这篇文章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的故事情节可以概括为:遇狼——(______)——(_______)——杀狼 。
(3)《曾子杀猪》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注)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器}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必有/一代名世之臣D.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    ⑵斯人(_________)  ⑶海内已信其有弘毅之器(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小题4】结合(甲)(乙)两段内容,写出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