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为: (2)宜:
2、翻译下列语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
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1-03-16 04: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介:披上战甲。 褫:解除。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死于槽枥之间 (2)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才美不外  (4)日豆至数斗
(5)其初若不甚 (6)自午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3)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以千里也②不能前时之闻
B.①一食尽粟一石②王命急宣
C.①才美不外②胡不我于王
D.①执策而之②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小题4】(小题4)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
【小题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之不以其道  策:
(2)正己不能知  患:
(3)马者 食:
(4)可诬一世之人 安:
(5)才美不外   见:
(6)执策而之   临: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或尽粟一石 之不能尽其材B.祇辱于奴隶人手 安可诬一世
C.骈死槽枥之间 岂借才异代乎D.鸣之不能通意   真不知马也
【小题3】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小题4】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为人谋而不乎(______)
(2)四十而不(______)
(3)慢则不能励精(______)
(4)险躁则不能性(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小题3】为什么孔子认为“贤哉,回也”?
【小题4】以上选文都有关于学习的内容,但所谈角度各有不同。请分别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