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下面是关于课文中心意思的三种概括,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通过回忆“我”少年时代在农村看社戏的愉快经历,赞扬了农民孩子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B.课文写的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情景。作者以饱含深情的优美笔触,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C.课文写出了一片难得的“乐土”,塑造出一群可爱的孩子,寄托着作者那时的理想,以及对新生的希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2-09-12 09:22: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再塑生命的人》节选,完成小题。

再塑生命的人(节选)

海伦•凯勒

⑴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⑵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1),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⑶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⑷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自然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2)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⑸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注)①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小题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1)(2)两处。
(1)A.激荡 B.跳动 C.回旋 D.徘徊
(2)A.启示 B.启事 C.启蒙 D.启发
【小题2】阅读选文,根据主要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我”把“杯”和“水”混为一谈,感到不耐烦。——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捡起布娃娃的碎片,追悔莫及。
【小题3】结合本文谈谈,如何理解“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同类题3

名著阅读。
(1)第一次见面往往印象最深刻,请你概括说说阿龙纳斯和尼摩船长第一次见面的情形。
(2)阅读下面出自《骆驼祥子》的几段文字,按要求完成任务。

大家正说到热闹中间,门忽然开了,进来一阵冷气。大家几乎都怒目往外看,看谁这么不得人心,把门推开。大家越着急,门外的人越慢,似乎故意的磨烦。茶馆的伙计半急半笑的喊:“快着点吧,我一个人的大叔!别把点儿热气都给放了!”

这话还没说完,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一进来,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扎挣着说了句:“沏一壶。”

……

祥子始终没有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的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面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①解词义,品语言。根据上下文,解释“磨烦”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一个“摸”字,写出了老马此时的身体状态,也为下文________________做了铺垫(结合省略部分作答)。
②忆情节,探缘由。回忆选文前后的情节,说说祥子为什么会“仿佛非常疲倦”?
③看动作,做比较。祥子给老者买了“十个羊肉馅的包子”,同样拉车的老王,给杨绛送来了“香油和鸡蛋”,比较一下祥子和老王这一举动背后流露出的人物情感有什么不同。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无丝竹之乱
B.个柏影也 石性坚重
C.相步于中庭    念无为乐者
D.遂承天寺寻张怀民 虽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乐者 以顺流下矣
B.相与步中庭 我如浮云
C.但少闲人吾两人者耳 其言
D.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肃拜蒙母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三句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夜游的时间,夜游的原因和地点。
B.第四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庭前清水和皎洁月光。
C.第五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
D.本文包含了各种微妙的情感:贬墒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