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
B.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
C.非宁静无以致远(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
D.险躁则不能治性(达到) |
【小题2】下列对甲文第⑥句中画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B.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D.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句中的“君子”与乙文中的“君子”意思相同,都指有才德的人。 |
B.甲乙两文都强调了要重视品德修养,治学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惜时。 |
C.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 |
D.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是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