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谋而不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B.温而知新 故:旧的
C.好之者不如之者   乐:快乐
D.饭疏食,饮 水:热水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知者不如好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
B.吾十有五而志学    我如浮云
C.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师矣
D.学不思则罔 人不知不愠
【小题3】对下列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指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他们的缺点要督促他们改正。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一国军队,可以夺取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夺取的。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学习又是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互相交流的事情,“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志同道合之人,从远方而来,交流求学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在孔子眼中,修身与别人的知不知有关系。别人不了解,影响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心境。
B.“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一章,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物,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几句话,就表现出颜回勤学好问的君子形象。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则语录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孔子并不绝对排斥富贵,并且他还认为富贵是人们正常的欲求,但如果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仁、义)为代价,那就不可取了,仁者、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的人。孔子无常师,从每一个人学习他们的优点。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只要抱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学习态度,都可从中得到提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6 10:54: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论语》选读

(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不耻下问,是以之‘文’也。”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夜不寝,以思,无,不如学也。”

(4)子曰:“知者不感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注释]①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yǔ),谥号为“文”。②敏:做事干练。③耻:以……为耻。下同:向不如自己(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少等)的人请教。④是以:即“以是”,因此。以,因为。⑤识(zhì):记住。⑥此句意为,我有哪一样呢?这是孔子的自省。⑦尝:曾经。⑧:知:同“智”。⑨长:总是。戚戚:忧愁的样子。

【小题1】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知 者 不 感 仁 者 不 忧 勇 者 不 惧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敏而学(________)
(2)是以之‘文’也(________)
(3)夜不寝(________)
(4)无(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小题4】在第一则材料中,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同类题3

《论语》十二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
(1)学而习之 (2)人不知而不
(3)不
【小题2】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吾日三省吾身。
B.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孔子认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D.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求学、并提高学习效率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比较《<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小题。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 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 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中:打着。②所以:……的原因。③弗:不。④报:报告。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亦乎(《〈论语〉十二章》)(_______)
疏食(《〈论语〉十二章》)(________)
于关尹子  (___________)   
④伯牙琴(《吕氏春秋·本味》)(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选项中“而”字的用法和“退而习之三年”中的“而”字的用法相同的是(  )
A.学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B.择其善者从之(《〈论语〉十二章》)
C.人不知不愠(《〈论语〉十二章》)D.切问近思 (《〈论语〉十二章》)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知子之所以中乎?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小题4】列子射中之后,关尹子仍要列子回去练习、思考,这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一文中的哪句话来回答其中的原因?关尹子教给列子的仅仅是射箭吗?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同类题5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名丘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七十三,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袛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服:服丧。②心丧:古时谓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③庐于冢上:在墓旁搭了一间小房住下。④百有余室:一百多家。⑤太史公:司马迁自称。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像高山一样令人仰慕,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⑦余袛回留之: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名 丘 字 仲 尼 姓 孔 氏。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亦乎 (2)人不知而不 (3)三年心丧 (4)相诀而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好之者不如之者   ②公大笑
B.①乐亦在其矣 ②过不至
C.①诸生以时礼其家   ②传不
D.①谓至圣矣 ②撒盐空中差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小题5】乙文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现了世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世人敬仰孔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