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共8分,每小题2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1~4题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1】“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
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
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
D.作者认为书中有足够多取乐的事。
【小题2】(小题2)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小题3】(小题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小题4】(小题4)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好不羡慕,是因为他从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南,奔走之苦,住读之苦。
C.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19 02:48: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写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

他三人将三个果个个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像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够了!”

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小题1】本文段选自明朝吴承恩所著的《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___长篇神魔小说。
【小题2】根据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小题3】选文中沙僧说自己曾做过卷帘大将,请你结合原著内容简述他后来被唐僧收服为徒,与悟空、八戒成为师兄弟的这一段经历。对于沙僧在取经路上的表现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