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甲)(乙)两则文选,完成下列小题。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释: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酣畅。⑥匕著:调羹和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________) (2)同舍生皆绮绣(_______
(3)父母岁有裘葛之_______) (4)人谓板桥读书善记(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俟其欣悦,又请焉/至无可用,放之山下
B.中有足乐者/其境过清
C.坐大厦之下诵《诗》《书》/学不思则罔
D.有司业、博士之师/其印予群从所得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小题4】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文句
学习态度和方法
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A(____________
甲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一心向学
乙文: B(____________
循序渐进
乙文: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C(_____________
 
【小题5】(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句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12 01:28: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朱自清《背影》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说道:“爸爸, 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 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小题1】赏析划线句,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精彩动词有哪些?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2】选段中画浪线的句子写了我两次流泪,结合语境,说说我流泪的原因各是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河东集》)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百许头   可:大约B.往来翕忽   翕忽:飘忽不定
C.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D.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记之而去    见渔人,大惊
B.其境过清     刀劈狼首
C.如鸣佩环,心乐 忘路远近
D.不可知源     如土石何
【小题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按游览顺序先后写了“发现小潭”、“小潭源流”、“潭中景物”、“潭中气氛”等内容。
B.第①段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C.第②段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日光、鱼影表现潭水的清澈。全段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D.第④段写小石潭四周幽深冷寂的环境,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贬谪后内心落寞悲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