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 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
(2)河曲智叟以应(_____)
(3)无地土 (_____)
(4)公止 (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小题3】理解填空。
甲文中________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________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________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小题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25 08:35: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小题1】①段文字描绘雪后山景,从山上、_____ 至____、山腰,是按_____顺序来写的。
【小题2】下划线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小题3】对画波浪线句子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可以想象成春天来临后满山花草覆盖的景象,即便是雪后也只是越发显出济南冬日的温和
【小题4】选文主要是写( )。
A.小雪后山色B.小山太秀气C.小雪最妙D.山的肌肤
【小题5】“秀气”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4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列御寇《列子·汤问》)

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③,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④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嚕(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节选自列御寇《列子·鲍氏之子》)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预于次:参与在末座。④智力:智慧和力量⑤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
【小题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天 之 于 民 厚 矣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年九十_________
②始一焉_________
③和之如_________
④为人之_________
【小题3】把下列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天地万物与我并生。
【小题4】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甲文中为什么“帝感其诚”?
【小题5】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作者在刻画愚公、鲍氏之子时,都巧妙运用了哪些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