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小题1】①段文字描绘雪后山景,从山上、_____ 至____、山腰,是按_____顺序来写的。
【小题2】下划线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小题3】对画波浪线句子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可以想象成春天来临后满山花草覆盖的景象,即便是雪后也只是越发显出济南冬日的温和
【小题4】选文主要是写( )。
A.小雪后山色B.小山太秀气C.小雪最妙D.山的肌肤
【小题5】“秀气”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25 09:43: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及链接材料,完成下列题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大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日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链接材料
据新华社报道,2005年10月29日,苏州首家现代私塾“菊斋私塾”正式开课。创办者创办私塾的主要目的是弘扬国学,培养儿童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
开课前,菊斋私塾举行了开学仪式。传统汉服装束的主讲老师张志义先点了一炷香,用以计时,然后向学生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带领学生向挂在正前方墙上绚的孔子像三鞠躬,并朗读《开班文》;“华夏文风,首开三代。孝庠以传,孝悌以载……”
据负责人薛岩汲介绍,“菊斋私塾”学制一年,每周末上课;目前开课的这个班只有6个学生,最小的6岁,最大的10岁。“报名的有十几个,我们打算过段时间在周日加开一个班,但不会招很多。”教学内容主要是蒙学、经学、韵文;穿插古乐、书画、茶道等。据介绍,蒙学讲授《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等,在识字的同时,培养传统道德观念,增强文化素养;经学讲授《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易经》《老子》《庄子》等经典,培养儿童的文化内涵及修养;韵文讲授赋、唐诗、宋词、元曲、对联等鉴赏及写作技巧
从采访中了解到,家长选择私塾,一方面看中了这里真正意义上的小班教育,另一方面让孩子在私塾里接受国文熏陶可以补补传统文化的课,“国学经典中的仁、义、礼、孝等优良传统,可以教会孩子为人的道理”
“菊斋私塾”虽是苏州首家,但现代私塾并不是苏州的首创。近两年有媒体报道过“新私塾”亮相上海滩、上海人张志勇到湖南平江办私塾等消息,北京、重庆、青岛等地也陆续有新私塾出现。今人办私塾,古曲新唱,其实无非是想从中国传统的国学中去淘金。在力争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在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国学院的气候里,“菊斋私塾”的出现,似乎是一种迟早的事
(摘自互联网资料,有改动)
【小题1】选段回忆了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主要写了哪三个片段
【小题2】鲁迅在描写师生读书的情景时,学生所读的语句无标点,而老师所读的语句有标点,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小题3】细读揣摩。鲁迅先生在回忆这段私塾生活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地加以分析
【小题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的文体是 ,按 顺序结构文章,链接材料的文体是 ,以逻辑顺序结构文章,它主要对 进行报道
【小题5】综合上述阅读文段及链接材料,说说私塾教育的四个主要特点
(1)
(2)
(3)
(4)
【小题6】从链接材料看:
(1)创办者创办私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家长乐意把孩子送进私塾,其中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内容,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意思的理解。
(4)近年来,我国私塾重现,是否符合现代教育要求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小题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其作用是
【小题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的“钻”改成“长”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3】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小题4】第三段从 觉、 觉、 觉等方面来写春风,而“‘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 的特点。
【小题5】想想看,春天还是什么?发挥你的想像力,仿写一个形式相同的句子。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暖风,和着声声婉转的鸟语;春天是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吻着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       

同类题3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不必说A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B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C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D )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小题1】结合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然后将其分成两组,并说明如此分组的原因
A(   )    B(    )    C(   )    D(    )
第一组:( 填字母即可)   第二组:( 填字母即可)
分组原因:
【小题2】找出下列短语中于其他短语不同类的一项()
A.光滑的石井栏B.肥胖的黄蜂C.一阵烟雾D.又酸又甜
【小题3】(小题3)判断修辞方法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2)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
(3)如果不怕刺,……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
【小题4】语句练习:
请从以下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把它写具体
甲句:我的家乡美丽极了   
乙句:今年的春晚节目真是精彩纷呈  
我选:
完成句子

同类题4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小题1】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_____的水,乙文写的是____的水。
【小题2】甲文中水的特点是______,乙文中水的特点是_____
【小题3】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___”,乙文中的“_____”。
【小题4】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2)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小题5】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