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评。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实,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国, 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年九十
②甚矣,汝之不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②妆心之固,固不可彻
【小题3】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加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小题4】文中将照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____________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主要运用___________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4:18: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行乱其所为(_______)  (2)法家士(_________________)
(3)而后(__________) (4)身焦思(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小题3】下面对两篇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战国思想家,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B.甲文第一段先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甲文第二段先反面分析人才造就的主观因素,再从正面分析治理国家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乙文中越王勾践“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正是他遭遇战败后“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具体表现。
【小题4】结合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B.欧阳修滁州(谪:被贬官)
C.醒能述文者(以:因为)
D.既老衰且病(而:又,并且)
【小题2】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B.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C.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D.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小题4】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

(注释)①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②咎:责怪。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乃记之/而去
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D.火尚足/以明也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水清洌(______)   (2)则其好游者不能也(______)   (3)遂与之出(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不出,火且尽。
【小题4】(甲)(乙)选文均是山水游记。请结合文段具体内容,分析甲、乙两文蕴含的作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