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
(1)
①不必说______的菜畦,_______的石井栏,_______的皂荚树,______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________的黄蜂伏在菜花上,_______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去了。②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⑥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
(2)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小题1】请用//在选文第一段上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小题2】按课文内容在第一段的空缺处填上修饰性的词语。
【小题3】文段第一段中划线的两个“这里”,具体指代什么?
【小题4】文段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小题5】第二段中的画横线的动词,请分析这些动词的作用。
【小题6】“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7】选文第二段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捕鸟的?
【小题8】用简洁语言分别概括第二段文字写了冬天百草园里的哪些趣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25 09:47: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侯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这段文字出自     ,该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 的散文,除《自序》以外,有10篇正文。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3

阅读《孔乙己》选文,回答小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小题1】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本段在《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情节中属于_____________部分。
【小题2】写出本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3】选文中几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笑”,这有什么作用?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增强悲剧气氛,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
B.揭露封建社会的冷酷。
C.批判当时群众的麻木、冷漠。
D.加强喜剧色彩,是对孔乙己可笑性格的嘲讽。
【小题4】“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除了交代时节气候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5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问题。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④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⑤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小题1】“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中特意提到“我”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2】有人说选段①②③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游离了本文的题目,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