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藤野先生》节选,回答问题。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小题1】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小题2】按相应要求从选文中选取例句,加以赏析。
⑴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的妙用)
⑵修辞手法运用。
【小题3】本文选自名著《 》,在这部书中,鲁迅还提到了一位恩师,他是谁?在哪篇文章中出现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5:38: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A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还记得有一回B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一一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小题1】旧事重提寻温暖
(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实际就是鲁迅在回忆往事,采擷温暖。语段中的A、B都曾给予过鲁迅温暖,其中A是____ (人名), B是___ (人名)。
(2)在《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人曾给过他温暖,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人物并说明理由)。
【小题2】身临其境读文本
知识卡片:

朗读的时候除了要发音吐字准确、清晰,还要注意朗读的整体感情基调与声调语气,并根据具体内容与表达需要确定重音、轻读、停连等。

我太难了!一会儿班里要进行分角色朗读,但是下面这两句话朗读时该怎么处理呢?你是班里的朗读大咖,帮帮我吧!
①“人都到那里去了? !”
②“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这有什么难的?就拿__    ( 填①或②)这句话举例子吧! (结合知识卡片,写出朗读处理方案和理由)
【小题3】朝花夕拾探人物
语段中的A、B以及《做个小学生》中的“章太炎”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朝花夕拾》整本书及《做个小学生》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题目。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小题1】选文第二段中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题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小题3】选段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