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图乙: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C.图丙: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振动的快慢。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图丁: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17 02:09: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_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别的。
同类题2
(1)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从描述中反思,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2)当音调成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也会改变。如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其中______的音调高,而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______是乐音的;
(3)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声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超声波声呐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同类题3
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写道: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也能传声,并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听到远方的马蹄声。
同类题4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新中国六十年国庆阅兵,新武器、新装备、新方队,新面目,以恢弘、磅礴之势,再度震惊世界,让世界为中国而鼓掌。下列说法没有科学道理的的是( )
A.阅兵部队整齐的排面用到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B.飞机能从空中飞过是因为流速大,压强小的原理
C.当汽车转弯时,主席的身体有微弱的倾斜,这是惯性原理
D.你能听到主席讲话说明声音传播必须以空气为介质
同类题5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
B.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C.
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
D.
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相关知识点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波
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