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7-25 02:38: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不同的乐器
D.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同类题2
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同类题3
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同类题4
下列对描述声现象的成语、俗语解释错误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同类题5
近年来嘉兴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因为燃放时,会引起周围空气______而产生噪声;同时由于分子在_______,使人们闻到浓烈的火药味,刺激人的呼吸道;不仅如此,还会增加PM2.5等颗粒物的危害,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______(毫米/微米)的颗粒物。但很多市民觉得这样就少了很多“年味”,对于这种看法从保护环境角度你觉得是否应该支持?_______。
相关知识点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波
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