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鼓面发出响声,但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A、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B、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接通瓶中的手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_____是正确的(填序号)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10-16 06:07: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多普勒效应是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观察者与声源发生相对运动,靠近声源使声音变尖细,远离声源声音变低沉。这是由于单位时间到达耳朵的波峰数不同造成的。

如图所示:A点为发出固定频率声波的声源(通常情况下,声波的频率不变,其波长也不变,也就是说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也不变),圆弧可代表每一个波峰数,当小车B靠近A时,与远离A时在单位时间内碰到的波峰数也不同。声音的尖细则是由于波峰数变多的原因。
现在小明要探究“多普勒效应现象”。
步骤一:在水平空地上取A点,放置能发出固定频率声波的发生装置。
步骤二:小明坐在能匀速运动的小车上,从B点径直向A点靠近,记录听到的声音变化情况。
步骤三:……
对比步骤二、三,得出结论。
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否一定要发出固定频率的声波?为什么?_____。
(2)请帮小明设计步骤三:____。
(3)小明的实验是否存在缺陷,请指出:____。
(4)有公式vλfv为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λ为波长,在这可等效替换为人耳能听到的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时间长短,f为声波的频率。当观察者靠近声源时,在观察者看来声源的频率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