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上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绝缘物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1-10 04:55: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 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同类题2
同学们平常肯定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听录音机放出自己的录音,会觉得不像自己的声音?但是听别人录下的声音,却很像?(提示:可从声音传播到耳内的介质去考虑)
同类题3
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
、密度
的路径。
(2)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
(填“上”或“下”)拐弯了。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
(填“上”或“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4)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一次大爆炸,距爆炸点70千米范围内,清楚地听到爆炸声,70~160千米的范围内听不到,但160~300千米的范围内又能听到。分析原因是因为70~160范围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
。
同类题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区分不同同学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他们声音的音色不同
C.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小室外噪声的产生
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的 “小石块”,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
同类题5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如图所示,让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移近乒乓球且轻触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了,这说明了________;
(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如果把这个实验放到月球上做,乒乓球 _(选填“会”或“不会”)被弹开;我们_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原因是__。
相关知识点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波
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