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痛苦和快乐。有人认为:逃离痛苦才能得到快乐;也有人认为:逃离痛苦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快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声响的世界上: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写的是音乐高低起伏与疾徐变化的声音;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写的是自然静默肃穆中丰富多样的声响; “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写的是人世间欣欣向荣追求幸福的声响…… 可是,今天我们可能听不清、听不见这样的声音了,因为纷繁的现实中,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那么,在这喧嚣不已的环境中你认为该如何去聆听想听、愿听、该听的声音?
宋代学者朱熹说过:“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 ”。治学的实质,本来就在于实践。如果只是懂得道理而不去实践,那与不学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想实践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虽然实践了,又不知道它何以如此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