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8个人用“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状,从而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妈妈和儿子为“是否参加英语比赛”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后来儿子写了一封《告母亲书》,觉得妈妈没有平等交流,建议双方签署一个“互相尊重意见”的协议。而妈妈则强调“协议不是实质性问题,你既然选择了学好英语,就不要半途而废”,希望儿子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有人把黄灯当成警示,有人把黄灯当成“机遇”,有人无视黄灯的存在。个人、社会、团体、国家等都可能亮起黄灯。
我曾居于一只石榴中。有一天,我忽然听到一颗石榴籽说了话:“有朝一日,我将长成参天大树,轻风在我的枝条间欢歌,阳光在我的绿叶上曼舞。我将挺拔颀秀,四季不衰。”
这时又听见另一颗石榴籽开口了:“早在像你这样年轻时,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美梦。但我现在已明于世事,我醒悟到,我那些期望不过是空想。”
第三颗籽附和道:“我也看出生活并不确保我们有什么辉煌的未来。”
第四颗籽接下来说:“如果我们没有光明的前程,我们的生命显得多么乏味可笑!”
第五颗籽也发表见解:“我心中对于万物的发展与前程有着清晰的概念,无须明言。”
接着第六颗、第七颗……直到所有石榴籽一同开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