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五四”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他们的精神风貌记录在我们读过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沁园春·长沙》、巴金《家》、杨沫《青春之歌》、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罗广斌《红岩》、路遥《平凡的世界》……
①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③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觅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
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⑤“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明·朱柏庐《治家格言》)
⑥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巴黎圣母院一场大火,令很多中国人扼腕。当燃烧的巴黎圣母院即将成为塞纳河畔残缺的碎片,人们开始以想象得到的各种方式“挽留”这座世界遗迹:有人提起水枪,有人拿起笔,有人举起手机,有人则双膝跪地,唱起了赞美诗。
然而,伴随着“巴黎圣母院失火”登上微博热搜的还有“火烧圆明园”。很多人把两者相提并论,由此幸灾乐祸,言之“报应”,甚至拍手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