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天空中,鸟儿们发现了一只硕大的气球,五颜六色,异常美丽。但氢气球只有在风经过时才会浮动。于是,一只鸟儿飞到氢气球的身边:“氢气球啊,你是美丽的,可你却是不自由的。”“不,我是自由的。”氢气球摇着五彩斑斓的头说。“可那根线缚住了你的自由。”另一只鸟儿飞来大声说道。“不,你错了,那根线是我的生命之根,没有它,我的生命就不复存在。”鸟儿被氢气球说得哑口无言。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周末,小明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春天雨水多,道路泥泞,小明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小明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小明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我就知道你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真棒。”
材料一:一位82岁的老母亲,儿子是某名校研究生,48岁了还不肯工作,母亲不仅要用微薄的生活费养活儿子,还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材料二:先天无臂的29岁农村男孩陈兹方,用脚照顾生病的母亲,开网店销售农产品,成为脱贫“网红”。
今年暑假,上海依托“行走课堂”学生社会实践机制,组织全市60所高校的10万多名大学生,聚焦“看伟大成就、讲中国故事、展青春风采、做时代英才、悟成才之道”主题,奔赴全国各个省份开展了近万个实践项目。
学生团队深入校园、企业、社区、乡村、军营等基层单位,积极开展教学实习、技能实训、惠农服务下乡、基本医疗普查、留守儿童关爱、文化艺术展演等实践活动,用脚丈量祖国大地。用情体察百姓需求,用心感受新时代的气息脉搏,思考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同学们用心制作了多部微视频。其中,微纪录片《彩云之南的课堂》记录了在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川、龙陵等扶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的感人故事;微视频《与祖国同行》记录了校友扎根边疆、基层,在祖国各地、各行各业与祖国同成长的奋斗故事……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