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第一次科技革命推动人类进入工业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化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正在到来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核心在于解放人的脑力,将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对于欧美人工智能的发展,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认为,要尊敬甚至是敬畏美国、英国、加拿大的人工智能先驱,因为他们冒险做了很多尝试,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这个领域非常冷清,但他们还是坚持做了下来,才有了今天百花齐放的机会。与前三次科技革命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国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在数据、算力、算法等诸多层面,中国已经实现与发达国家齐头并进的发展。
陈生强回忆说:“四年前,我们去美国、欧洲考察,发现很多创业科技公司技术能力远超中国同类公司。而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再看到这样的情形。至少在AI和大数据层面,中国的科技公司已经走在世界的前沿。”
中国人工智能创业者和资本结合得非常好。资本很愿意去投资具备人工智能潜力的公司,而人工智能公司也愿意去做很伟大的事情,无论是金融还是无人驾驶等领域都有很好的进度。
还要归功于政策支持。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确立了“三步走”目标,其中提出了203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不过人工智能在火热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对其泡沫化的担忧。郝景芳认为,人工智能在资本的助推下,产生了很多创业公司,必然会产生泡沫,但人工智能的泡沫并不比其他行业大。
(有删改)
材料二:
近日,斯坦福大学根据《人工智能的百年研究》(AI100)的初步研究结果发布了一份AI指数报告。下面是相关数据:
自1996年以来,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学术论文和研究的数量猛增了9倍以上。
自2000年以来,活跃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数量增加了14倍。
自2013年以来,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作岗位增长了4.5倍。
机器人进口量从2000年的10万左右上升到2015年的25万左右。数据来自每年进口至北美和国际市场的工业机器人的数量。IDC预计,未来五年机器人支出将加速成长,2021年将达230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22.8%。
企业级应用的人工智能全球收入预计将从2018年的16.2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31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52.59%。
84%的企业认为,投资人工智能将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75%的企业认为人工智能将开辟新的业务,也会为竞争者提供进入市场的新途径。63%的企业认为需要使用人工智能来降低成本带来的压力。
(有删改)
村料三:
虽然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无处不在,但对其未来仍未达成共识。有人说人工智能是未来,未来的人即使不成为机器人,也会跟着机器人。然而,业内仍有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只是一个泡沫,不能像智能手机那样具有开创性。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安全面临全新的挑战。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如何验证人工智能模型的安全与合乎伦理,是我们未来需要应对的问题。
ABB集团CEO史毕福表示基于波兰尼悖论推测可得:在很多层面上,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产业的最新发展将不断重塑劳动力市场的格局,淘汰某些岗位,并创造出一些现在无法想象的新工种,但它们并不会取代人类。
比如,美联社引进人工智能,运用模板创作了大量的企业报道和赛事简讯,文笔虽不出众,但也在及格线以上。细究一下,我们会发现机器所从事的都是一些记者们避之不及的重复劳动,新技术给了他们更多的时间外出当面采访,更深入地报道时事。
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进展,如IBM Watson以及它在医疗数据分析方面的成功,引发了人们的忧虑,担心人工智能的影响会超过以往的自动化浪潮,也许很快就将取代需要更多技能和培训的工作。机器现在主要擅长的仍是可以按步骤分解的任务,总有一些工作是人类自己做起来更为得心应手的。多数主流经济学家认为,自动化的进步将影响未来的工作种类,但不会导致结构性失业。
61岁的比尔·盖茨在一篇给大学毕业生的寄语中把当今时代称为“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在庆幸自己在20岁时就有机会参与到那场改变世界的数字革命的同时,盖茨直言如果在今天寻找和当年一样能够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的机会,他第一个考虑的就是人工智能。
与比尔·盖茨一样,《失控》一书的作者凯文·凯利同样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充满期待并做出一系列大胆预言。在他看来,未来10—20年人工智能将对世界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一切都将变得智能化。专注于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的Gartner公司的报告则认为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变得无处不在。
与此同时,担忧、不安乃至惶恐的情绪开始在人群中蔓延,来自未知的力量让人坐立不安但又无所适从,人们不知道人工智能究竟是装满了灾难的潘多拉魔盒,还是一部通往更高级人类文明的电梯。唯一可确定的是,盒子已经打开,电梯的按钮已经按下,已经没有人可以让这一切停下来。
(有删改)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中国获得长足进步,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实现了与发达国家齐头并进的发展。
B.郝景芳认为,人工智能在资本的助推下,产生了很多创业公司,泡沫产生是必然的,但人们不必过分担忧。
C.61岁的比尔·盖茨称当今时代为“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如果当年再给他一次寻找能够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的机会,他一定会首选人工智能。
D.《失控》一书的作者凯文·凯利对未来10—20年人工智能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的预言,表明他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充满期待。
E. 材料一、二、三在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展望其发展前景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表示了担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16 12:56: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增长5.4%” “社保基金累计结余比上年增长11.5%”……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
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于上世纪90年代建立,对之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其改革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由此产生的隐性债务,已明确由国家承担制度转轨成本,财政补助就成为养老保险基金的重要,不能将其等同于“亏空”。从全国看,养老保险基金近年来一直是收大于支、结余持续增长。而我国不仅有数万亿元滚存结余基金,还有社会保障基金的战略储备以及巨大的政策调控空间。
当前,改革措施正密集推出: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正式投资运营;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将于明年启动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可望调剂余缺,均衡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负担。这类聚焦矛盾、着眼长远的改革探索,相信在未来几年还会陆续启动,增强人们对制度的长远信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接力改革,为养老加上安全阀》)
材料二:
人口红利用来描述一些发展中地区在某个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和老年抚养负担相对较轻,而劳动力人口比例的上升使得国家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利于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减少,因此,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2015—2020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将从2亿上升至2.5亿,占比将由15%左右增加至17.17%。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71亿,占总人口的25.3%,2050年将达到4.83亿,占总人口的34.1%,届时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从衡量老龄化社会负担指标——老年抚养比来看,老年抚养比加快增长,至2020年将上升至16.9%。而加入少年儿童抚养比的总抚养比指标到2030年将超过50%。数字说明劳动力的比例的迅速下降将严重加重未来社会负担,高效、专业的养老系统(产业)是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沉重养老负担的唯一途径。
(摘编自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201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材料三:
2005-2015年中国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情况

材料四:
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年金的给付条件一般与三种条件相联系:居住年限;年龄;投保年限。实行全民津贴的要求达到退休年龄和一定居住年限,如澳大利亚要求男65岁、女60岁,连续居住10年。丹麦要求达到67岁,居住期40年,本国公民。就业关联制度下的养老金与年龄和投保年限相联系。如,比利时要求男女在60—65岁退休,投保期男需达到45年,女需达到40年。法国规定60岁退休,投保期达到150个季度(即37.5年)。发达国家一般规定,退休后仍从事赢利性活动,且收入达到一定水平者,要减发养老金。如德国规定,63—65岁期间退休者每年工作不得超过2个月,每月收入不得超过480马克。美国规定,65岁前退休者年收入超过7080美元者,每2美元减发1美元的养老金;65—69岁者年收入超过9720美元,每3美元减发1美元养老金。
(摘编自上海经济研究《国外典型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国各地近年来社保基金改革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基金一直是收入大于支出,结余持续增长的。
B.我国将于明年启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有望借此均衡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负担。
C.儿童抚养比、总抚养比下降说明国家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社会负担较轻,有利于经济发展。
D.无论是年金还是就业关联制度下的养老金,各国都有制度和限制,领取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巨额的滚存结余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的战略储备以及巨大的政策调控空间可保证我国养老问题无虞。
B.图表显示,近几年少儿抚养比虽缓慢上升但总体下降了许多,这降低了我国日益加重的社会人口负担。
C.人口红利消失,意味着老龄化的到来,说明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减少,养老问题凸显出严重性和必要性。
D.在某些发达国家,退休后仍从事赢利性活动的,要根据收入的数目、按比例相应地减发其养老金的。
【小题3】我国正在酝酿职工延迟退休政策。现在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请根据上述四则材料,参与讨论我国正在酝酿的职工延迟退休政策是否有出台的必要。

同类题2

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猎狼

梁亚平

猎人枪口对着一只花狼,三点一线,准备扣机。忽然听到呯一声枪响,又砰呯几声。
听到枪声,花狼一下子窜进树林里去了。
猎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侧耳细听,听到的还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张眼细看,看到的还是茂密的丛林与荆棘。过了很久,确定安全了,猎人才从地上爬起来,提起猎枪,拎着刚才打的兔子,向家的方向走去。
地上躺着一个人!猎人提高警惕,放慢脚步,双手握枪,手指扳着扳机,一步一步探着上前。粗布衣服,衣服上满是血迹,显然受伤了——难道是野狼游击队?猎人左手提枪,腾出右手,一探鼻息,人还没死!怎么办?猎人解开纽扣,胸口上纹着狼头!猎人在周边找一些止血消炎的草药,放在嘴里,嚼烂,用手敷在伤口上,又在身上扯下一块破布,包扎伤口,血终于止住了。
前几天,猎人救过一人,说他是野狼游击队的,叫陈虎,胸口上就纹着狼头。
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频繁,经常在山下伏击敌人,敌人来了,就到山里,敌人多次搜索,都无功而返。
不知什么时候,这人醒了,对猎人说:“是你救我的? ”
猎人倒过一杯水,递过去。
这人接过水,说:“谢谢。”
“都是中国人,客气什么? ”
沉默一会儿,猎人问:“你是野狼游击队? ”
“是呀,你也知道野狼游击队?”
“你们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打鬼子,谁人不知。”猪人说,“我还认识你们队里一个叫陈虎的呢。”
“他是我们队长,人称头狼——你怎么认识我们队长?”
猎人说:“前几天,我在打猎,听到枪声,发现一个人被鬼子追赶,还受了伤,我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在山林里捉速藏,甩开了,再来救这个人,后来才知道,他是野狼游击队的陈虎。”猎人咬着牙说:“两年前,孩子他娘遭鬼子杀害,我就自制了一把猎枪杀了两个鬼子,为孩子娘报了仇,就带着孩子躲到山里来了。”
“鬼子太可恶了。”
“如果不是孩子还小,要人照顾,我还想跟你们野狼游击队打鬼子呢。”
谈话中,猎人了解到,这人在野狼游击队里,人称刀狼,猎人说:“子弹要赶快取出来,否则伤口会发炎。”
刀狼说:“你来吧!我忍得住。”
猎人取来一把小刀,把刀放到灶火上烘烧,又到门外找来消炎止血草药,放到碗里搞烂,再给刀狼一块毛巾,说:“咬住它。”
子弹取出来了,猎人把草药敷在伤口上,包扎好,说:“安心在这里养伤。”
刀狼在茅屋里住了下来。
一天,刀狼说:“我伤口没事了,我要回去找队伍。”
二天,刀狼又说:“我方向感差,虽然整天在大山里跑,还是认不得去石镇的路。”
三天,猎人也不挽留,拿出一件上衣,说:“你的衣服穿了几个洞,你换上我这件吧,虽然破旧了,可已经补好。”
四天,猎人又说:“这是你们队长的衣服,我给他补好了,你带回给他吧。”
五天,猎人还包了几个准备做午餐的煎饼,说:“带上路上吃。”
六天,猎人叫来10岁的儿子,咐:“你带叔叔去石镇。”
儿子在山林里生活了两年,大山就像自己家里一样熟悉。
“后会有期。”刀狼一抱拳,跟着孩子走了。
山高林密,孩子带着刀狼,在没有路的山上左拐右拐,上山,下山,就来到一个小山坡上,孩子指着前面的大山说:“沿着山脚一直走,走出大山,就到石镇。”说完就转身回家。
突然一声枪响,刀狼应声而倒。
猎人提着枪口还冒烟的猎枪走来,孩子问:“爹,干嘛打死野狼游击队叔叔? ”
猎人说:“他不是游击队叔叔,他是鬼子。”
“鬼子?你怎么知道他是鬼子?”
“刚才他想杀你。”
孩子一看,刀狼手上果然握着一把爹帮他取子弹的小刀。
“爹,他胸口不是也纹着狼头吗? ”
狼头谁都可以纹上去的,你还记得前些天我救的那位叔叔吗?他的衣服破了,把我的给他穿,他不要,他说共产党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个刀狼,他说大山里的路不熟悉,我就怀疑他不是野狼游击队。野狼游击队,就是依靠大山,与鬼子周旋,怎么可能认不得山路?我给衣服,是试探他,他穿了,我让他带衣服给队长,也是试探他,他也接了,他连队长穿什么衣服都不知道,就更加可疑了。我给他煎饼,他也拿了,这更加证实我的判断。我让你带路,我远远跟着,如果他是鬼子,一定在认得路之后,对你下手,果然,你一转身,他就拔刀。”
猎人踹一脚鬼子的尸体,狠狠地说:“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的狼,老子救了你,你还要杀我孩子。”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9年第1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突如其来的枪声,渲染了一种紧张危险的气氛,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小说从“一天”写到“六天”,并独立成段,看似繁琐实则巧妙:不但线索清晰,形式整饬,而且自然展现了时间的推移、情节的推进。
C.小说中野狼游击队队长陈虎虽没有正面出场,但透过猎人之口,读者仍可以看到一个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军人的生动形象。
D.小说以“猎狼”为题,一语双关:既指在大山里与敌周旋的野狼游击队,又喻猎人猎杀像狼一样“一点人性都没有的”恩将仇报的鬼子。
【小题2】小说中的猎人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0 年前,计算学家和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最近,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外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深度学习、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机器人等相关领域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人工智能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纪元。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每位参与者亲身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文明与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在人工智能产品大会展区,中国人工智能力量得到直观生动的展示:龙泉寺的网红“机器僧”一代和二代、康力优蓝的大优以及上海大学与 Roobo 联合开发的 X-dog 上台表演。此外,科大讯飞也携旗下讯飞听见、电视盒子、Ding Dong 智能音箱、灵犀语音助手 APP、随声译 APP、讯飞淘云人工智能玩具以及 AIUI 亮相大会展区,为与会嘉宾提供了一场人工智能的体验盛宴。
在大会论坛上,思想碰撞“火花四溅”。关于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及未来挑战,人类将面临的三大难题:1.何时能信任存在黑箱的人工智能系统;2.什么才算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3.在人无法接近的高危地带或者以超高速度运行的自动化系统,人类能安心部署它们吗?
对于未来 5 到 10 年人工智能产业界应该重点关注的方向,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李飞飞认为像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以及 AR/VR 等与感知有关的应用都会得到大规模提高。  
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则认为,人工智能目前还不具备威胁人类的能力,将来的人工智能也不一定会具有自我意识。未来人工智能会成为人类提升生活水平的必要手段,人工智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类的生活。
另外,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李航主任表示,人工智能是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强大工具,正在改变包括电信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他分享了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通过人工智能进行通信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优化网络设计、部署,实时感知网络状况,协助工程师诊断并排除网络故障,以及进行网络智能控制,动态优化路由策略,提高传输效率等案例。
在世界智能大会上,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在开场致辞中说:“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转折时期,人工智能是人类最伟大的梦想之一,也将是未来三十年对人类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技术革命,世界各国应兼容并包,携手促进全球经济的又一次飞跃。”
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崛起,获得了越来越强的世界影响力。不过还需注意的是,如果没有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国很有可能会错过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技术。
(取材于路沙《60载演变,人工智能迎来新纪元》)
【小题1】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未来,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
B.人工智能将在人无法接近的高危地带或者以超高速度运行的自动化系统方面作用巨大。
C.人工智能促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改变着包括电信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
D.通用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技术,对它的研究至关重要。
【小题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具有怎样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
梁文道
①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②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推理。“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
③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④“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什么叫民族主义的空洞呢?难道民族主义不是很强大很澎湃的一种意识形态吗?的确,它是的。但它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举个例子,由于没有人能够肯定到底某物的民族性是什么,所以我们才能把一件衣服说成是很有民族性的,一部汽车是很民族的,甚至连一种动物也是很能代表某民族的(尽管他在血统上和这一民族无关,也不是这一民族培育出来的品种),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命名为很民族的。
⑤也要注意如今的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芸芸竞争者中区分出来,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未必是物美,而是它带给你的体验与文化印象。所以广告和设计等创意产业才会变得日益吃香,所以一双外国名牌运动鞋要比同厂生产的本地杂牌贵得多。诉诸正统的国家印象正是产品营销的手段之一,某个服装品牌标榜自己来自法国,让人穿了就变得很高档很浪漫,与某位明星标榜自己是土产中国人,让人看了就证明自己很爱国,其实是同一回事。
⑥“消费型民族主义”建立在这两种逻辑之上,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它总是呼唤大家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叫大家“是中国人的就得看中国片”“是中国人的就得抽中国烟”“是中国人的就要穿中国内裤”,仿佛电影、香烟与内裤和人一样都是有国籍的。但说到底,“消费型民族主义”只不过是商人们促销的借口,经不起严格分析,纯粹是种循环论证: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因为我是中国人。
(选自《噪音太多》,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型民族主义”不同于抵制日货的理路,从而成为实际操作中抵制日货的指导精神。
B.“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民族主义的空洞和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用于所有商品无往不利。
C.作者认为“消费型民族主义”只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D.如今产品的体验与文化印象越来越成为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促进了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抵制韩流现象,是为了由此引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概念,随后进一步分析。
B.文章第六段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收束全文,表达作者对“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否定批判。
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的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两种逻辑,彰显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如今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的背景形势下,物美价廉的商品不一定能在芸芸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B.如果民族主义的内涵充实具体,它就不可能成为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的强大意识形态。
C.通过罢买日货来打击日本商界从而引起日本企业的不满,是“消费型民族主义”者的一厢情愿。
D.按“消费型民族主义”的要求,具有爱国情怀的人就应该抵制其他国家的产品、消费本国产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信息时代,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各种电子屏幕,我们可以把这种阅读方式称为读屏。阅读进入读屏时代,是与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密不可分的。信息时代给阅读带来了变化,创造了很多新价值,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价值,这些负价值构成了潜在的危机,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需要警醒。

读屏时代,大量的信息蜂拥而来,人们接触的信息多了,积累的知识却少了。一是因为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构成知识,不是所有信息都具有价值和意义,真正重要的讯息会湮没在一大堆不太重要的讯息中而难以识别;二是因为构成知识的那部分信息,若要积累下来,并成为人们智慧的一部分,需要认真理解、品味,光靠浏览是不够的。一位法国哲学家这样写道:“信息社会中存在这样一个悖论——我们仿佛拥有了关于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信息,但这个世界在我们看来却越来越缺乏意义。”有意义和价值的信息才能成为知识;知识转化成改变世界的工具时,它才能成为智慧。在当今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无知不是错读了许多书,而是被大量无意义、无价值的信息包围,进而无法静下心来真正地阅读。

在信息时代,大量虚假信息、不准确不科学的知识等垃圾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信息随便流动与传播。互联网为所有人提供了写作和发表的平台,平台准入门槛低,缺乏严把质量关的“守门人”。另一方面,信息受经济利益驱动。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大量真真假假的廉价信息甚至免费信息,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那就是以牺牲知识和科学为代价换取的广告或其他领域的收益。其实虚假信息的危害丝毫不亚于售卖假药。不同只在于,假药毒害身体,假知识毒害精神;假药的后果可能立竿见影,假知识的后果犹如慢性毒药。

在信息时代,人们在享用着大数据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大数据。一方面,人们通过搜索引擎获取应有尽有、跨越时空的信息,应用这些信息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生产、生活活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但久而久之,人们对大数据和搜索引擎产生了依赖,仿佛离开了它们自己便无法行动了,传统的通过阅读查找资料的基本功有丧失的危险。另一方面,当人们开始搜索或试图在网上获取信息时,有关个人的信息就随之被记录了,个人便成为大数据本身被计算和运营,个人的思想也被“大数据”有意识地“启发”和导引着,成为由信息摆布的奴隶。例如,离开了电脑和电子邮件,我们无法工作了;不依靠导航系统,我们不会走路了;离开手机,会产生孤独感甚至恐惧感。

(摘编自于殿利《阅读的三个时代》)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时代给阅读带来了变化的同时也带来潜在的危机,需要引起重视和警醒。
B.读屏时代,信息的涌入不会让人们积累更多的知识,反而会影响真正的阅读。
C.大量垃圾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这与信息随便流播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有关。
D.大数据和搜索引擎能够提高人们的效率,但也会导致我们变得无法独立生存。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法国哲学家的话,论证了信息量增多会使积累的知识减少的观点。
B.文章运用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手法,论述了虚假信息在网上传播的危害。
C.文章结尾既阐述了运用大数据的有利面,又重点阐述了运用大数据的弊端。
D.文章运用总分的论证结构,论述了读屏这种阅读方式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静下心来长久地浏览构成知识的信息,积累的知识就会成为智慧的一部分。
B.为互联网写作和发表的平台设置一定的门槛并严把质量关,可以减少垃圾信息。
C.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摆脱对大数据和搜索引擎的依赖,就不会被大数据导引。
D.读屏这一阅读方式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只要我们警醒就能避免它带来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