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的礼记・乐记,以儒家思想为主,阿时吸救道家与法家思想,是出界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也是最早论述礼乐教化即美育的论著。《乐记》及其礼乐教化理论,以“礼乐交融”为其东方特色,以“正声”“德青”为其艺さ求,以“天人合ー"为其文化理念,明显区別于西方的美育观念,彰显光彩照人的中国精神,这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在文化艺术特别是美学与美育上的成熟与伟大,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礼记》记载,当年周公通过制礼作乐而治理国家、统一天下。中国古代的“礼”起源于宗教祭祀之礼仪,发展为政治制度、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交往之人文礼仪等;“乐”是乐舞歌诗的总称。礼乐教化是一种集政治治、道德与审美为一体的整体性教育,充分体現中国传统文化关联性的特点,相异予西方文化区分性的特点,强调发浑礼乐刑政文融互补的综合性治理作用。礼乐教化还可以发特有的和合父子君臣族长乡里的团结教育作用,还有感染熏陶、移风易俗之用,所谓“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总之,礼乐教化在传统社会中充分发挥交融性与綜合性作用,是治国之重器。

《乐记)言:“乐者,伦理者也。儒家学说认为乐与道德相通,乐音是人与禽兽的区别,而对整体音乐的理解则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礼乐教化之乐教包含乐德、乐语与乐舞等部分,所谓“乐德”指“中、和、祗、庸、孝、友”等德性的核心内涵,是乐教最重要的成分。礼乐教化最重要的目的是弘扬德音与正声,抛弃溺乐与溺音。《乐记》说:“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之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又说:“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恩礼,不接心术。”这里将正声与德音提到“纪纲既正,天下大定’,’的政治高度,将奸声与淫乐视作扰乱思想与破坏心术的负面现象。礼乐教化涵养德性的精神需要提倡与继承,以纠正重利益而轻道德的价值倾向。

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有其独特意蕴与魅力。《乐记》阐明礼乐与天地宇宙相应相和的特点,从而带来四海之内自然宇宙与人类社会合敬同爱的结果,充分强调礼乐教化沟通天地人的巨大作用。《乐记》还阐述礼乐教化所形成的一种礼乐交融、天地相合、阴阳相得、万物繁茂的生命之美,诚如《周易》所言“生生之谓大德也”。这种生命美学体现于中国传统艺术与传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乐记》还强调礼乐教化与亲和天地的关系,诚如《中庸》所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万物一体。这些美育观念不同于西方古代的人类中心论,具有重要思想价值。

中华美育历经几千年历史,滋养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需要立足中华文化立场,继承其精华,扬弃其糟粕,发扬其传统的民族的文化力量,建设新时代美育精神。

 (摘编自曾繁仁《珍视并发扬中华优秀美育传统—从(礼记,乐记>美育思想谈起》)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记以儒家思想为主,认为礼乐教化即美育,将“正声”与“德音”提到治国的高度,又强调了礼乐教化与亲和天地的关系。
B.礼乐教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交融性与综合性的作用,体现了传统文化关联性特点,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弘扬德音与正声。
C.乐包括乐舞歌诗,儒家学说认为其与伦理道德相通,有教化作用,都可以改善人心,乐音可以区别人与禽兽,乐教最重要的部分是乐德。
D.生命美学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包含礼乐交融、天地相合、阴阳相得等内容,体现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首段直接指出美学论著《乐记》的历史地位、内容特性、价值意义。
B.文章主体内容分别论证了中华美育是家国天下的教育、涵养德性的教育和天人相和的教育。
C.全文依次通过中西方类育观念的对比宋突出中华美育的三个特点,强调中华关育的成熟与伟大。
D.文中引用《周易》中断里的活,是补充论证《乐记》中中华美育“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只是一种礼仪规范的礼不同,礼乐教化是一种融合了政治、文化和教育的制渡,具有综合治理、团结人心、移风易俗等作用。
B.如果发挥好礼乐教化政治、道德和市类的教育功能,与刑政交融互补综合治理,能有效地纠正重利益而轻道德的倾向。
C.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行学指自然宇宙与人类社会是合敬同爱的,所以天地与礼乐是相应相合的,礼乐教化能沟通天地人
D.中华美育传承儿千年,足今天我们美育工作的宝货财富,需要全面继辰,并发扬其民族文化力量,建设新时代的美育精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6 05:13: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的交界。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终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像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说:“这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子。很小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下课了,孩子们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向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着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心疼了。我不到23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极其简约。
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把抱住了我。等她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我说再要两个菜,被李暖暖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
“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那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他们孩子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天,在牛奶和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深远之爱,也反映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和批判。
B.文中用语言、肖像、动作等描写以及对比手法来刻画李暖暖的形象;她要父亲拿20万来为她赎身主要为了改变当地的教学条件。
C.文章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34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饱含着孩子们对李暖暖的热爱,感动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
D.本文立意深刻,现实性强,谋篇布局主要扣住当前社会青年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又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
【小题2】小说第5段写到“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小题3】李暖暖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汝是母亲河
李春雷
每一个女人,未必都能成为母亲,但每一条河流,都是母亲河。
那一汪汪温柔,像乳汁,像血液,滋养着这片地域上的每一个生命,萌动了每一朵花开,绽开了每一缕微笑。又像一根长长的瓜蔓,哺育了一个个扁扁圆圆、大大小小的瓜胎般的村庄和城镇。在我的理解里,母亲河,是一个宽泛概念,是人类对河流依偎、依赖的一种最神圣、最深切的情缘。
但是,万物总有根源。最具体、最初始的母亲河是哪一条呢?
暮春时节,我在中原腹地的汝州采风。徜徉在汝河两岸,体会着丰厚、别致的地域文化,眼前猛然一亮。
中原,是中华民族原始的胎盘。约7000年前,这里处于新石器时期,人类经过几百万年进化,已经有了朦胧的智慧,学会了磨制石器,烧制陶器,并且有了初步的语言、音乐和舞蹈。这个时期,是母系氏族社会,正是后世推定的女娲时代。
女娲时代,也是古籍里的伏羲时期。据考证,伏羲氏的活动区域,便是中岳嵩山,位于汝州北侧。《世本·氏姓》载:“女氏,天皇封女弟娲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此河因在女娲氏封地,而得名“女水”。古代“女”“汝”通用,故亦称汝河。
汝河,是古代唯一把水与女结合起来命名的河流。
历史模糊的身影越来越清晰,尧舜禹的故事大都发生于这个区域,直到夏王朝出现。夏朝的核心领土范围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中心,便是包括汝州在内的今偃师、登封、禹州一带。
汝河,静静地流淌,默默地滋润,伴随着这块土地从胎儿走向婴儿,从蒙昧走向文明。
1982年秋天,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在汝州市中山寨遗址中发掘出一支骨笛。这支用鹤骨制作的十孔骨笛,被考古学家认定属于裴李岗文明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7000多年。据音乐史家确定,此笛已经具备12个平3均律中的10个音。在遥远的新石器时期,在没有任何科学仪器的辅助下,能够如此精确地计算出音孔位置,堪称人类音乐史上的奇迹!
的确,那时的人类,还没有文字,更没有数字,但已经有了音乐。那是心灵与心灵的感应,那是微笑对微笑的认同。于是,文明的胚芽萌生了。人类精神深处的第一泓暖流,开始流淌了。
这,也许便是中华文明之河的滥觞。
远古时代,汝河颇为著名。《荀子》描述:“汝颖以为险,江汉以为池。”其中一源沙河源于伏牛山区木达岭,另一源北汝河源于嵩县跑马岭,在襄城县岔河口汇入沙河,沙、汝汇合后,统称汝河。
4000多年后,一个青春女子,一边在汝河大堤上砍柴,一边低吟着歌谣:“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这首名曰《汝坟》的诗歌,被收入《诗经》中。那时,周朝已经建立,周礼正在形成。高高的汝堤,是大禹治水的遗物,大堤上种桃植桑,可食可衣。于是,这个女子吟诵的,便是我们最早的文学。
于是,人类在音乐之外,更有了诗歌,有了文学。那是大地的吟唱,那是心灵的仙草。人类,终于呼出了最深层、最微妙的梦想,对现实,对政治,对爱情……
《诗经》中最经典的《国风·周南》,便是这一组以《关雎》《汝坟》等为代表的11首抒情诗。而其中,惟一写明地点的河流,便是汝水。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母亲河!
又是1500多年,汝河岸边另一个兼具诗性与柔性色彩的天才出现了。他,便是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表面上明白如话,通俗如常,却道出了人类数千年来对青春、对生命最深切、最细腻、最精准的情感体味。日子黑黑白白,岁月青青黄黄,春来春去、花开花落,感伤而无奈。这种感觉,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却独独被汝河岸边的青年诗人刘希夷一语道破,直抵心窝,冠绝古今,让人鼻酸眼辣。
如果唐诗是流动的,那么宋朝的温柔却是凝固的。瓷器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汝瓷则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聪明的汝州人,用汝水和汝泥,借用单纯的手工制作,便囊括自然之韵、人性之美,把青瓷做到了极致。天青与豆青,如汝水秋波般灵妙,与天地相通,与人心相通,与文明相通。汝瓷,犹如母亲的青衫,洋溢着母性的温馨。
……
暮春时节,我在汝河边漫步。
清澈的汝河,丰丰盈盈、波光粼粼,像母亲的微笑,像女娲的微笑。河边大堤上,虽然没有了桃树桑树,却更是杂树生花,油菜黄、槐花白、石榴红。那一片片青翠新绿和姹紫嫣红,仿佛婴儿的脸,宛若新娘的羞,在阳光明媚中,摇曳着、弹奏着,咝咝咝、嗡嗡嗡、唰唰唰。那是大地的吟唱,那是太阳的私语,那是永恒的音乐,那是生命的诗篇……
是的,这里是中原大地的胸脯。北侧是安阳,那是殷墟的所在,文字的故乡;西侧是洛阳,那是周朝的故都,诗的源头。
依偎在母亲河边,我的思绪,与这片大地融为一体,感觉无限温暖、踏实、自信而坚定!
(2016年06月21日《人民政协报》)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汝是母亲河”中,“汝”指汝河,也可理解为“你”。这里使用第二人称,可拉近作者与写作对象汝河的距离,更好地表达本文意旨。
B.“滥觞”的本意是洪水泛滥。在文中“这,也许便是中华文明之河的滥觞”一句中,“滥觞”比喻中华文明强盛博大。
C.作者漫步汝河两岸,欣赏汝河风物;同时,其思绪也在沿着历史的长河徜徉。有了这两个层面的心灵旅程,作者才能写出母亲河的内涵。
D.作者既对汝河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讴歌,也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作了由衷赞美,这使本文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小题2】作者称“汝是母亲河”,有哪些理由?
【小题3】文中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得灵动而富有表现力。结合具体文句,对此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各题。

打一个电话

李登建

①从窗前我看见她又出现在楼门口,我决定推迟下楼,我得避开她。

②近来我怕碰见她,甚至有点像老鼠害怕猫一样躲着她,可是有时“冤家路窄”,越想躲越躲不开。大前天我一出楼门,她正提着一桶水从水管子那里走过来,问我电话打了没有,我应着一定打,一定打,慌忙脱身;昨天我刚下楼梯,她又攥着笤帚幽灵似的从楼道后转出来,还是问打电话的事,我早把这事忘在脑后了,支支吾吾,贼也似的溜走……

③她是新来的清洁工,半个月前才接替了她的前任小刘。她的前任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女人,儿子五六岁,像一枚挂在屁股上的钥匙,她干活时那男孩儿就就跟在身后,衣服脏兮兮的,抓过油条的手到处乱摸,就不免叫人厌恶了。那女人也不讲究打扮,蓬头垢面,蜡黄的脸最早总是阴沉着,从来不做出副笑摸样,迎着楼主人们笑着问声好,这样楼主人们对她怎能有好印象?有人说他哪天没拖楼梯,有人说她也不擦擦储藏室的门,尤其是后来,这个女人竟然胳膊上箍着黑纱来干活,给楼道带来一团晦气。楼主人们实在受不了了,几个人串通,坚决要求换掉她,说她不负责任,打扫卫生不积极,不干净。

④也许是物业管理处充分考虑了居民的意见,调换来的这个清洁工穿戴整齐,手脚麻利,四十七八的人了模样还挺俊俏。与她的前任明显不同的是,她特爱说话,远远地就跟你打招呼,嘘寒问暖,又是长又是短说个没完。那天我在楼梯上头一回见到她,她就问我在哪个部门上班,孩子学习好不好,又对我说她的孩子大学毕业了,还没找到工作,在家闷着,动不动就发脾气,爷爷一样地难伺候。她就说自己家在南面六里路外的疙瘩李村,人家都有大厦檐砖房她还没有,就得想法出来挣钱。她每天早晨骑着车子来,晚上回去。下雪那天在路上滑倒,从车子上摔下来,现在腿还疼。我问她能拿多少工钱,她前后指了指说,这6座楼12个楼道的卫生都是她打扫,一天下来腿发胀,一个月才500块钱。我说太少了。她说是少,可你不干还有人抢着干,都是托人来的,人家都有关系,她老担心被辞退。说到这里她朝我跟前凑过来,说:“你给俺公司打个电话行不?”我问:“打电话干什么?”“你就说我在这里干得挺好,你们很满意。”她又说,“你不知道,我以前在东区干,大伙儿都夸我干得好,你们不愿意用刘庄的小刘,才把我调过来的,你放心,我保证好好干。”我不假思索地说:“好,我打。”她追着我喊:“我叫李玉梅。”

⑤不打这个电话恐怕我就摆脱不了她的纠缠,可是打吧,虽然她来后楼道的卫生状况好像比以前好了,但这才是个开头,现在就下结论是不是为时尚早?而且我打这个电话应该征得全楼住家的同意啊。不过,我自己打个也没有多大关系,她不就是为了保住这个差使吗?这个要求也够可怜的,为她说几句好话也没什么不应该?于是我从桌子上的书堆里翻出她告诉我的那两个号码,抓起电话拨通一个。电话那端的声音很冷漠,我详细说明了情况,为引起他的重视,甚至适当作了艺术夸张,可那苍老的声音只无所谓地“哦哦”了两声,就挂断了。我不甘心,又拨另一个号码,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对方就笑起来:“这个李玉梅又来这一套了!”我急了,很严肃地说:“是真的,她真的干得不错!”对方没再说什么,“哈哈”的笑声却更大了。我感到很泄气。我能把这个结果告诉李玉梅吗?

⑥转眼春节到了,春节在国人心目中是压倒一切的大节日,放长假,什么活儿都撂下,痛痛快快地玩、闹,沉浸在浓似酒的欢乐气氛中。到除夕夜,燃放大雷子、钻天猴、彩筒的阵势简直就像当年辽沈战役发起总攻,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下半夜才归于沉寂,像这场战役取得了最后胜利。早晨我起床后,走到阳台向外面一望,下雪了!晶莹透亮的雪花正粉蝶似的纷纷扬扬地飞舞着,站在窗前似乎能听见蚕食桑叶似的沙沙声。楼外的空地、花池,铺了厚厚的一层雪,丛丛花木变为了琼簇。我家阳台视野开阔,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正在我出神眺望时,忽然发现一豆红粒儿在洁白的雪野上浮动,仿佛丹青妙手的彩笔在一张阔大的宣纸上滴了一点红,又仿佛千树万树梨花中竟有一枝红梅孑然地绽开花瓣,那么鲜艳、动人。它的出现立刻使茫茫玉宇生动无比,这是一首意趣盎然、境界壮丽的诗。渐渐地,这点红在拉长,原来是个红衣女人。红衣女人正朝我们楼走来,近了看清恰是李玉梅。大年初一不在家过年来做什么?我怀着好奇心出来看。

⑦李玉梅已经从楼道后的“仓库”里取出扫帚,刷刷地扫楼门前的雪。我受到感动,也拿了一张锨,一边“帮”她干,一边问她为什么今天还来。她说雪得趁早打扫,结了冰就不好扫了,鞭炮皮也得扫掉,要不会刮得到处都是。

⑧我问她:“步行走这么远全身不冻透了?”

⑨她说骑车子怕再摔倒。

⑩扫完我们楼前,她还要到别处去扫。临走,她又央求我:“你能不能给他们打个电话啊?”

……

(选自《名家精品微型小说排行榜2009》)

【小题1】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第⑥段画线处塑造人物手法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小题3】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开头写“我推迟下楼”,躲避她央求我打电话,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加宣扬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狭隘意识。
B.“我受到了感动,也拿了一张锨,一边‘帮’她干,一边问她为什麽今天还来”,话里有话,既含蓄的表达了“我”对女清洁工的同情、赞扬,又为进一步揭示小说的劳动最光荣主题做了铺垫。
C.“临走,她又央求我:‘你能不能给他们打个电话啊?’”这看似不合常理的要求,背后蕴含的却是难以言说的艰辛和焦虑,使作者进一步明白了她的动机是纯朴的。
D.清洁工在春节一大早来扫雪,穿着漂亮,她的勤劳、细心使“我”感动,她的信赖、嘱托使“我”心灵颤动,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细腻又巧妙。
E.对“这个女人竟胳膊上箍着黑纱来干活,给楼道带来一团晦气”的描述, 表现了人们战胜封建礼教残余和危害的信心。
【小题4】有人说,第③段中对“三十来岁的年轻女人”的插叙文字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5】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打一个电话”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盯住刘大雄
王溱
卢浩被叫到领导办公室,进门便看到刘大雄。刘大雄是市纪委三处的头儿,这个处主要负责党风党纪。他们的办公室与卢浩所在的处门挨着门,是名副其实的部门邻居。平时没事,两个处的人还经常在走廊里聊聊天,说说笑话。
刘大雄一改过去见了面笑眯眯的模样,很严肃地对卢浩说:卢浩同志,根据举报,你和处里的有关人员在昨晚接受过下属单位的宴请,严重违反了八项规定,现在我们代表组织找你落实有关情况。
卢浩以为情况了解后,顶多写个检查,领导批评一番算完,没想到,一周后市纪委通知,给他和另外三名同去的党员,党内警告处分。
卢浩又气又窝囊,心里还有点不服气。刘大雄太那个了!这个平时看上去文绉绉的“邻居”同仁,在卢浩眼里一直是文弱书生的形象——细声慢语,喜欢书法,听说还得过大奖。许多人说,他不该干纪委,应该干宣传或者当教授。那意思除了赞美他知识渊博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书生心软,本不该在这下“狠手”的部门。现在看,他刘大雄绝不是“省油的灯”。人不可貌相啊!
想起那个不愿想的结果,卢浩心里就不舒服。受到同样处分的那三个同事也一天到晚嘀嘀咕咕,看脸色就知道,一肚子怨气。
这天,卢浩一看办公室加他正巧是那天去县里的四个人。同病相怜,四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说的全是自己如何“冤枉”。说着说着又提到刘大雄。因为喝了鲜榨果汁受到处分的小马说,真有意思,刘大雄就没有点“出格”的事?我就不信他们纪委的人就那么清廉?另一个同事说,受处理的滋味不好受,也该让他们自己尝尝。
盯住刘大雄。我们一起盯住,我不信他生活在真空中,只要他越雷池一步,我们就有话可说。卢浩望着屋里的人说,四对目光聚在一起,如同建立起了同盟。
卢浩他们分了工,一天一个人,下班后盯住刘大雄,不管走到哪里,也不管多晚。宁可牺牲休息时间,也要想方设法抓住刘大雄的把柄。好在都有私家车,方便。
轮了两遍班,小马有些沉不住气了,第二天上班时悄悄说,看来刘大雄这些人就是“钢铁”炼成的,不食人间烟火。另一个同事似乎也有同感,说他前晚黑着灯在办公室窝了大半天,刘大雄居然从晚上六点钟进了办公室,一直到九点多才离开,其间就上了一趟卫生间卢浩从心里有点佩服刘大雄了,换位对比,自己未必做得到。
这天,晚上值班的同事急匆匆打来电话,说刘大雄下班没去食堂吃饭,直奔停车场,有一辆挂着像是公务车牌的面包车接上他走了。同事开着私家车正跟在车后面呢。
卢浩有些兴奋地搓着手,这回抓住了,看他怎么说。卢浩打车迅速向同事提供的酒店奔去。车到酒店刚停下,便有笑容可掬的小姐迎上来。先生是来参加慈善义捐活动的嘉宾吗?
卢浩愣了,一时竟没反应过来。
是捐赠活动,不是饭局啊!他把同事拉到黑影处说。那,刘大雄来做什么?他不是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吗,来捐字的。慈善总会派车去接的。我刚才在登记处看到了,他捐了两幅条幅。
这一出戏演得真是让卢浩脸上无彩。
卢浩发现,刘大雄的工作似乎总是做不完。加班,成了正常工作,甚至周六周日都照旧来办公室。“敌变我变”,卢浩他们也随着刘大雄的规律调换策略。周六周日也来“陪”着。
开始,无所事事,玩个游戏,听个歌曲,后来觉得时间这么流失了可惜,便开始看书,写笔记,甚至做第二天工作计划。习惯成自然,不长时间,这“盯梢”工作变成了自觉工作。
下午卢浩开完会正要回办公室,在楼道遇上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她跟卢浩打听,刘大雄处长在哪办公?妇女手里拿着一个大尼龙绸包,鼓鼓囊囊。卢浩脑子一下子飞速转起来。是不是来行贿的?
刘大雄大概没在办公室,出来送妇女的是徐副调研员,卢浩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他。
你以后千万别来送了,这土特产刘处长不会收的,我们也不会收。你丈夫有问题,是他的事。但孩子有病做手术需要钱,我们力所能及捐点是应该的。
事后卢浩打听到,刘大雄他们处理了一个基层干部,被移交司法机关判了刑,并罚了款。那个干部的孩子恰好重病需要巨额手术费。刘大雄和处里的人得知后,悄悄捐了一些钱。
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卢浩久久没说话,他眼前晃来晃去总是刘大雄的影子。那影子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变大,最后慢慢地定格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年底到了,让卢浩想不到的是,他们处被提名先进处室。卢浩瞄了一眼隔壁办公室,心里五味杂陈。这天轮到小马晚上“值班”,但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亲戚要来,让下班回家团聚。
卢处,能不能缓一天再盯?
不盯了,以后不再盯刘大雄了。卢浩若有所思地回答。
那盯住谁?
盯住自己。
(《光明日报》2017年04月07日 14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卢浩被叫到领导办公室开头,为故事设置了一个矛盾冲突的爆发点,容易抓住读者眼球,激发阅读兴趣。
B.卢浩等人被处分后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为了报复,他们盯住刘大雄,希望能抓住刘大雄的把柄,以牙还牙。
C.小说注意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比如,通过写卢浩知道事情原委后“久久没说话”这一细节,写出卢浩又愧又敬的复杂情感。
D.小说通过写刘大雄经受住卢浩等人的盯查考验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身正不怕影子斜。
【小题2】小说中的刘大雄主要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盯住自己”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