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新华社西昌12月8日电)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摘编自2018年12月09日《新华每日电讯》《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材料二:
所谓“备份星”是指在先导星工作失效的情况下,接替先导星工作的卫星。在嫦娥系列卫星中,嫦娥一号、三号、五号这几个奇数命名的探测器是先导星,偶数则为正星的备份星。也就是说,嫦娥四号诞生之初,是个不折不扣的“备胎”。
按照最早的计划,即便嫦娥四号进行发射,降落点也在月球正面。但叶培健院士却认为,再落一次月球正面意义不大,他向主管领导提议,“落到月球背面,成功了是一大亮点,即便不成功,也是人类第一次,可以原谅。”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关单位组织了多次讨论之后,终于通过了月球背面降落的方案。
不过,降落月球不是车场倒库,正面背面一字之差,技术难度却是天壤之别,最棘手的就是通讯问题,也是人类从未涉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飞行器登陆之前,必须先发射中继卫星来进行通信传输。
(摘编自2018年12月08日“新浪科技”《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本是备胎,华丽逆袭》)
材料三: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12月5日报道)登陆月球背面意味着无法与地球进行直接无线电联系。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着陆后,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通过5月份发射的中国“鹊桥”号通信中继卫星与位于中国、阿根廷和纳米比亚的地面站进行联系。它将传递无线电信号,同时发回视频图像。但嫦娥四号必须完全自主地执行着陆任务。这是一个危险的计划。
长期以来,研究月球的科学家们一直希望得到有关冯·卡门撞击坑的数据。它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古老的撞击坑。它可能含有水。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的嫦娥四号将探测那里是否存在水资源,拍摄照片,并进行辐射测量。它还将利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以验证如下理论:鉴于月球背面远离地球电离层,它将得到不受干扰的图像。
(摘自2018年12月07日《参考消息·外媒关注:嫦娥四号即将奔向月球背面》)
材料四:
(摘编自2018年12月08日“新浪科技”《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本是备胎,华丽逆袭》)
【小题1】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8年5月和年底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鹊桥”号中继星和“嫦娥四号”探测器,对月球背面进行首次探测。 |
B.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由于受月球的遮挡,无法实现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因此要发射“鹊桥”号中继星。 |
C.之所以称“鹊桥”号中继星为“鹊桥”,是因为其承担着“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与地球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任务。 |
D.“鹊桥”将在地月连线延长线的L2点附近,围绕L2点飞行,实现对地、对月中继通信。作为数据中转站,“鹊桥”具有重大的科学与工程意义。 |
A.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意味着嫦娥四号的任务目标——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基本完成。 |
B.嫦娥四号将完成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月球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等科学任务。 |
C.嫦娥三号的发射成功,使嫦娥四号成为“备胎”,但科学家又赋予它新的任务——替人类到月球背面看看。 |
D.嫦娥四号将要探测冯·卡门撞击坑是否存在水资源,但前提是必须完全自主地执行在那里安全着陆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