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灰霾:缠绕城市的梦魇
①近年来,我们早上出门时,常常会遭遇到这样的天气:建筑、道路罩上了一层灰色的薄纱,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人们呼吸起来带着丝丝的不顺畅。这就是缠绕在我们城市身边的梦魇——灰霾。
②灰霾也叫霾。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定义,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雾与霾都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但它们也存在着不同。从感官上看,如果觉得湿漉漉的,望过去颜色发白的就是雾。如果没有湿润的感觉,颜色带点儿灰黄的就是霾。从内核来看,雾是由水滴构成的,靠近地面则为雾,悬浮起来就叫云。而形成霾的主要是气溶胶粒子,它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③当今的霾已经不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现象,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成为灰霾的主要成分。来自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种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二次气溶肢细粒子,这种细粒子的直径小于2. 5微米,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④现在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还与静风现象关系越来越大。如今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房子越盖越密,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低层大气压中静风现象增多。这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而使之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造成高浓度污染。
⑤灰霾的危害不可小视。灰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这些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其对人体刺激性极大。
⑥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不是以前所认为的灰尘粒子,而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这些细粒子污染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上,容易引发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近10年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众癌之首,这不能说与灰霾污染无关。 
⑦要减缓灰霾现象,最根本的是要减少排放,特别是减少机动车的排放,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的形成。为加强机动车的排放控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同时要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并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⑧其次,城市灰霾的治理,不能只靠一个城市的孤立行动,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由于我国正经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城市越来越大,卫星城越来越多,并形成城市群。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而各个区域的灰霾还呈现出渐渐融合的趋势。比如,以前香港的空气是不错的,但是现在广州、 深圳、珠海等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现在香港也受到了影响。
⑨此外,动态的调控方法也是一种较为理想和有效的灰霾应对措施。比如说,如果大气扩散空间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的话,政府可以允许工厂按标准排放。但如果某一时段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物浓度高,则一定要严格减排。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气象预报明天扩散空间小、污染物浓度高,你就别开车,坐公交。假若每个城市市民都有这个责任感, 也能大大减轻环境的压力,使我们的环境越来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下面有关“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霾是大量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的极细微的干尘粒,它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B.霾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气溶胶粒子、灰尘粒子等在内的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C.霾的形成既与自然环境有关,也同生产生活中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密切相关。
D.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污染的可能性,是近几年来人们罹患肺癌的罪魁祸首。
【小题2】下面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那些直径小于2. 5微米的细粒子,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B.城市里的静风现象使得大气污染物难以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这是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
C.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可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细粒子)的形成,以达到减缓灰霾现象的目的。
D.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能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所以治理城市灰霾,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雾是由水滴构成的,所以雾不含有毒物质,不会像霾那样危害人们的身体,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B.遇到严重的雾霾天气,人们应减少外出活动,在室内多开窗换气,以减少患上支气管炎等病的可能。
C.工业生产与灰霾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要使灰霾治理有效,政府应要求工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
D.减少排放.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和动态的调控方法可以减缓灰霾现象,从而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15 12:2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四)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枯萎属于正常
余秋雨
①离开卢克索向东,不久就进入了浩瀚的沙漠。这个沙漠叫东部沙漠,又名阿拉伯沙漠。 
②穿行沙漠对我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但刚刚还在古代遗迹中感叹人类文明的恢宏久远,没几步却跨进了杳无人烟的荒原,这种强刺激的对比经验却从未有过。连个过渡也不给,使得几天来沉浸于历史文化中的眼神和表情不知往何处搁置,一时显得十分慌张。
③一切都停止了。没有了古代和现代,没有了文明和野蛮,没有了考察和推断,只剩下一种惊讶:原来人类只活动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原来我们的历史只是游丝一缕,在赤地荒日的夹缝中飘荡。
④眼前的非洲沙漠,积沙并不厚。一切高凸之处其实都是坚石,只不过上面敷了一层沙罢了。但是这些坚石从外面看完全没有棱角,与沙同色,与泥同状,累累团团地起伏着,只在顶部呈现出淡淡的黑褐色,使每一个起伏在色调上显得更加立体,一波波地涌向远处。
⑤远处,除了地平线,什么也没有。
⑥偶尔会出现一些奇迹:在寸草不生的沙砾中突然生出一棵树,亭亭如盖,碧绿无瑕,连一片叶子也没有枯黄。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地母单独为它埋设了一条细长的营养管道?但是光有营养也没有用,因为它还必须面对日夜的蒸发和剥夺,抗击骇人的孤独和寂寞。由此联想,人类的一些文明发祥地也许正像这些树,在千百万个不可能中挣扎出了一个小可能。从树叶丛中看,似乎很成气候;从整体环境看,始终岌岌可危,谁也无法保证它们的存活年限。有人为它们的终于枯萎疑惑不解,其实,真正值得疑惑的是它们何以能够持续,而枯萎则属于正常。
⑦正这么想着,眼前的景象变了,黄昏开始来到。沙地渐渐蒙上了黯青色,而沙山上的阳光却变得越来越明亮。没过多久,色彩又变,一部分山头变成炉火色,一部分山头变成胭脂色,色块在往顶部缩小,耀眼的成分已经消失,只剩下晚妆般的艳丽。暮色已重,远处的层峦叠嶂全都朦胧在一种青紫色的烟霞中。此时天地间已经没有任何杂色,只有同一种色调在变换着光影浓淡,这种一致性使暮色都变得宏伟无比。
⑧谁料,千顷平漠只让我们看了一会,车队蹿进了沙漠谷地,两边危岩高耸,峭拔狰狞,猛一看,就像是走进了烤焦了的黄山和庐山。天火收取了绿草青松、瀑布流云,只剩下赤露的筋骨在这儿堆积。
⑨像要安慰什么,西天还留下一抹柔艳的淡彩,在山岩背脊上抚摸,而沙漠的明月,已朗朗在天。
⑩我想,这一切都与人类文明没有什么关系,但它无可置疑的壮美,而且万古不息。人类所做的,只是悄悄地找了一个适合自己居住的小环境而已,略加张罗,是为了沟通,为了方便,为了一点小小的诗意,这也就是所谓的文明。须知几步之外,便是茫茫沙漠。
⑪文明太不容易,真应该好好珍惜。
【小题1】说说第③段加点的“游丝一缕”在文中的含义。
【小题2】第⑥段写了一棵树,有何用意?
【小题3】赏析画线句段。
【小题4】结合全文,简析标题“枯萎属于正常”的内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孔子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音乐建立和维护社会统一、宜人的法定秩序,最终实现社会的“大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认为音乐教育承担着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完善的人的重要功能。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心与乐的相通相融,讲究韵味的深邃悠长。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如箫、筝、笛等民族独奏乐器因其清丽婉转的音色特点,适于表现悠闲淡泊的审美情致。京剧、昆曲、越剧等戏曲剧种,其唱腔唱词、伴奏乐器、服饰舞美等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审美修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好的音乐对社会精神风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与优秀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产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起对人类、自然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理想人格的养成。

然而,回顾我国百余年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传统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20世纪初,西方音乐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了强烈冲击。后来许多学者接受并采纳了西方的音乐标准,忽视了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深入探讨挖掘。时至今日,历经数代音乐人的努力,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已积累了一定成果,但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重“西洋”、轻“民族”的现象仍然存在。此外,传统音乐教育功利性现象凸显。在追求奖项、等级等的“锦标主义”思想驱动下,民族器乐的学习开始更多地追求技术、速度,许多学习民乐的学生,虽然拥有较好的技术,却缺乏神韵。传统音乐植根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应在充分了解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功利性的学习很难真正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适应当代的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已刻不容缓。只有立足于文化视角,充分认识我国传统音乐的价值,并选择反映中华民族精神风貌、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的优秀作品,并将其进行合理的教材化、课程化,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学校传承,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的传统音乐,几千年来均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这种方式在近代则被学堂乐歌所取代,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几已销声匿迹。但事实上,“口传心授”不仅并不落后,而且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开放性的传承方式。“口传心授”既强调直觉的整体把握,又强调传授者和继承者双方之间的心灵沟通,通过音乐的直接唱、奏以及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手段,使继承者能够直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领悟音乐,最终达到对音乐神韵的共鸣。因此,传统音乐教学方式的选择和采用,不应仅仅局限于引入学堂乐歌以来的方式方法,还应提倡将“口传心授”等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去。

此外对于传统音乐教育而言,建设一支具有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使命感、全面的传统音乐理论素养及较好的传统音乐技能技巧的高素质音乐教师队伍,亦是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摘编自许冰《传统音乐教育如何传承“乐感”文化》)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能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
B.我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虽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很大,但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依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C.如果学习民族器乐更多地追求技术,则难以领会音乐的神韵,无法真正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D.传统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从课程建设、传承方式、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同时入手。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在提升审美修养,养成理想人格等方面的作用。
B.文章第四段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传统音乐教育在当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C.作者认为建构适应于当代的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D.文章先阐述传统音乐教育的作用,再分析当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京剧、昆曲、越剧等戏曲,能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
B.采用西方音乐标准,学校音乐教育就会出现重“西洋”、轻“民族”的现象。
C.学校音乐教育的传承应以进行合理教材化、课程化后的我国优秀音乐作品为主。
D.与“学堂乐歌”相比,“口传心授”是一种更富有创造性、开放性的传承方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构建新时代的工艺文化

徐艺乙

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在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有的通过批量生产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有的通过修旧利废以满足某些特殊需求,有的通过精工细作以传达某种情感或精神……因此,可以说中国有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文化,它几乎横跨中国社会的所有历史时期。这一文化的突出特征是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创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开展造物活动;制作者与使用者共同探讨传统工艺产品的制作、使用规范,研究手工艺技术的相关学问;传统手工艺人在社会上广受尊重,传统手工艺的相关文化知识与评价标准深入人心;工艺故事广泛流传等等。如今,在党和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如何开创工艺文化的新时代成为摆在全体手工艺人、相关研究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理清中国传统手工艺发展脉络是深入认识文化传统的重要前提。中国传统手工艺,曾被叫做传统工艺、工艺美术、手工艺等,但其实质从未改变,核心指向人与技的和谐统一。传统手工艺曾是构成中国人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承载文明,传承文化,传播工艺之美。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汉代、宋代、明代都曾历经辉煌。近代以来,传统手工艺在外来文明冲击下一度衰弱,但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在相关政策扶持下,传统手工艺开始恢复并取得发展。上世纪90年代,传统手工艺发展开始转型。一部分因各种原因离开原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因舍不得放下老本行,再度组织了新的传统手工艺企业,或以个人工作室的名义继续生产传统手工艺品,但规模较小,产能有限,只能生产少量传统手工艺品以满足部分人的特殊需求。1997年5月,为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国务院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此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逐步迈入新阶段。回顾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振兴传统工艺”的时代浪潮,明确未来工艺之路的发展方向。

构建新时代的工艺文化,人才问题不可忽视,因为手工艺品绝不只是可供交易的商品,也不只是手艺人技艺的表现,还蕴含着创作者的品德修养、价值理念等。进入新世纪,国家启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传统手工艺及从业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对象,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从而得到多方保障,中国传统手工艺重获新生。很多身怀绝技的手艺人被认定为国家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且开始收徒,使传统手工艺事业后继有人。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持续开展,许多参加研培计划的院校还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工作,努力通过振兴传统工艺帮助贫困地区家庭脱贫致富。此外,一些地方开始尝试现代学徒制,一些职业院校开始招收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群,帮助他们提高学历水平。这些举措使中国传统手工艺重要性得到强化,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为有效传承传统手工艺探索出新路径。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将过去处于自然状态的手工艺知识体系化,隐性知识显性化、系统化成为可能。所以,顺势而为,加强传统手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也是构建新时代工艺文化的途径之一。

总的来说,构建属于新时代的工艺文化,振兴中国传统手工艺事业,不仅需要加强对传统的重新认识,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工艺精品,还需大力培养传统手工艺人才,普及工艺文化相关知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新时代的手工艺必须与时俱进,与当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才能逐渐研究、恢复并重建中国人健康、雅致的绿色生活方式。

(《人民日报·美术副刊》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传统手工艺文化几乎横跨中国社会所有历史时期。
B.解放后,传统手工业开始恢复,上世纪90年代初,传统工艺美术事业迈入了新阶段。
C.中国传统手工艺重要性得到强化得益于中央政策、地方尝试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D.新时代的手工艺必须和当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同步,否则手工艺发展很可能倒退。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通过介绍传统手工艺在各个历史时期众多作用以及手工艺文化突出的特征,概述了我国手工艺悠久的历史,并引出如何开创工艺文化新时代这一话题。
B.第二段回顾历史,分别写到古代社会手工业的辉煌、近代以来受到的冲击、上世纪90年代起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和转型,这些都为下文论证构建新时代工艺文化张本。
C.进入新世纪,由于国家出台的政策、地方院校的支持、手工艺人才的增多等因素,才促使我国生发出构建新时代工艺文化这一设想并大胆付诸实施。
D.文章最后总结振兴传统手工业的做法,认为要加强对传统的认识,强调了与时俱进这一精神,并简单谈到振兴手工业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收束有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传统手工艺还是新时代的手工艺,都应强调人与技的和谐统一,都能承载文明,传播手工艺之美。
B.我们觉得手工艺品之美,是因为手工艺品是可供交易的商品,它们身上具有相当大的商业潜在价值。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这使得传统手工艺技术具备了知识体系化、显性化和系统化的特点。
D.可以设想,一些公共文化机构通过开展传统工艺展演、体验、讲座、培训等活动,一定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经历了长达数千年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能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获得新生。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解答的时代课题。。
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自身的烙印。在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这个观点虽然是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提出来的,但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先贤早就有所认识。例如,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见,孔子并不是从地缘、血缘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的,而是着眼于文化。那么,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什么呢?应该说是以人为本。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发明的。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投向天庭,中国人则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不是匍匐在诸神脚下的可怜虫,更不是生来就负有原罪的天国弃儿,相反,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议论蜂起,有的甚至势若水火,但他们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对各路神灵的至高权威顶礼膜拜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既然中华民族的先民以人为万物之本,他们的理想国就在人间。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栖栖遑遑,席不暇暖;庄子热爱个体生命,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也抱着爱惜态度。如果说儒家更注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群体利益,那么,庄子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儒、道两家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把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显然,这种文化心理既有丰富内涵,又有积极意义,可以滋润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宝贵遗产需要我们继承:一是重视自然环境的生命观,以“民胞物与”的态度看待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二是既重物质又重精神的价值观,不会在追求物质文明时丧失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三是既重视群体又重视个体的道德观,儒家的大公无私与道家的个性自由形成互补;四是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随时准备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五是见隐知微的忧患意识,重视国家和民族可能面临的祸患而绝不讳疾忌医。今天,西方文化依然风靡全球并对其他文化强势入侵,许多民族都对如何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忧心忡忡,我们当然也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我们在努力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优长的同时,更要从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资源。只有当我们在这两方面都取得成就时,才能打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进而为实现全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老的中华统文化几不间断地发展,中华民族获得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并最终实现了新生。
B.中华的先贤早就提出,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加起来都不如文化因素来得重要。
C.中西方传统义文化对生命认知完全不同,中华先民效仿圣贤求得生前建树,西方民众膜拜神灵求得死后入天国。
D.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以人为本,中华先民的理想国就在人间。中传统文化以儒、道两家为代表,都有对人生价值的把握。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旨在阐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B.文章兼用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将中西方传统文化作比较,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应是以人为本。
C.文章通过剖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即人的精神崇拜、道德准则等源自人还是神,阐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D.文章比较论述儒、道两家均以人为本,其思想同中有异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是一个民族自身的烙印,孔子从文化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支持了这一历史观。
B.中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而其中火种认知的不同表现得最为典型。
C.中华先民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与幸福感,与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很大关系。
D.我们需要从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但同时也要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优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5G将带来什么?如何推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做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日益凸显,5G具备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大连接的特点,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入到各行各业,加快生产活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升级,激发出如智能网联汽车、远程医疗手术等各类创新应用,改变我们的社会。5G将构筑万物互联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成为社会数字经济和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我们不仅要建好5G,更重要的是想方设法用妤5G,一是加快促进5G终端成熟。5G芯片、终端的研发进程正在全力加速,力争5G终端尽快与用户见面,部分企业有望2019年中推出供用户测试使用的手机。二是加快网络建设进程。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放了5G试验频率使用许可,下一步将开展5G规模试验,着力打造城市级的高质量5G精品网络。三是加快培育5G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基于C-V2X的车联网标准体系、产业协同和示范应用,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和5G的融合应用,进一步推动5G与农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各领域的协同创新,促进5G应用发展。

(摘自《中央发布未来动向城市级5G网络成为发展重点》,《人民日报》2019年1月11日)

材料二: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政府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美国三大政府机构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正对华为展开调查,调查后者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制裁令,向伊朗出口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华为已经收到来自美国商务部和司法部的行政传票,如果找到华为违法出口的不利证据,美国政府可能会对华为进行行政处罚和商业制裁。继制裁中兴之后,美国对中国科技行业巨头华为不断进行打压,可一直拿不出证据。

美国为什么要在科技领域制裁中国?无非就是因为中国在科技领域追赶美国的速度越来越快。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在快速增长,用不了10年就将超过美国,这让美国意识到按这种速度发展,中国在科技领域超越美国是早晩的事,美国于是开始借贸易战打击中国的科技产业,这一点从美国制裁中国的行业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的行业高度重合窥斑见豹。然而,美国的制裁没有让中国停步。据媒体报道,我国有关部门已批准联通、电信、移动在北京等部分城市试点建设5G网络。从我国三大运营商的试验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在5G网络的商业布局已经开始展开,现在已经开始进行网络的布网测试。

(摘自《美国制裁也没用,中国的5G即将到来!》,2018年4月网络新闻)

材料三:

5G的未来很美好,但挑战也前所未有。在网络实施方面,4G从标准提出到完成经历了4到5年的时间,而5G标准的完成到真正商用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从时间上看,网络实施任务艰巨。5G网络建设对运营商的投资要求至少是4G的1.5倍,如此巨大的投资如何获得回报,又能带来多大效益,是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在行业融通方面,5G要赋能各行各业,但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有很多难点。范式变革也是面临的挑战,目前通信行业技术体系在变革,而技术的变革也要求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做岀相应变革去适配,无论是整个行业端到端,还是公司内部,合作伙伴的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价值体系可能都需要发生变革,不发生变革就难以应对5G的发展。

(摘自《5G商用四重门:美好的未来和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财经日报》2019年1月3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整个行业端到端,公司内部,合作伙伴的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价值体系都需要发生变革,不发生变革就难以应对5G的发展
B.美国在科技领域制裁中国,就是因为中国在科技领域追赶美国的速度越来越快,美国就借贸易战打击中国的科技产业。
C.联通、电信、移动三大运营商已获批准在部分城市试点建设5G网络,5G网络的商业布局已经全面展开,布网测试已经开始。
D.美国对华为展开调查,如果找到华为违法出口的不利证据,美国政府可能会对华为进行行政处罚和商业制裁。
【小题3】5G在具体应用时将遇到哪些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